朱元璋出身濠州,自诩淮右子弟,淮右对首都南京有多重要?

如题所述

朱元璋(1328å¹´10月21日—1398å¹´6月24日),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东北)人,幼名重八,参加农民起义军后改名元璋,字国瑞,元末农民起义军首领,明朝开国皇帝(1368å¹´—1398年在位),史称明太祖,卓越的军事家、战略家、统帅。

朱元璋幼时贫穷,曾为地主放牛。1344年(元至正四年),入皇觉寺,25岁时参加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反抗元朝,1356年(至正十六年)被部下诸将奉为吴国公。同年,攻占集庆路,将其改为应天府。1368年(至正二十八年)朱元璋击破各路农民起义军后,在应天府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后结束了蒙元在中原的统治,平定四川、广西、甘肃、云南等地,最终统一中国。

“本为淮右布衣,为部下所推,起兵平乱。”这是朱元璋在早年讨元檄文中的自我介绍。布衣很好理解,也就是普通百姓;淮右何意?即淮河以西,也就是如今安徽省内淮河南部,长江北部一带,朱元璋的家乡濠州也属于这块地区。

有趣的是,明政权诞生后,朱元璋依然在淮西一带部署重兵。濠州作为帝乡只是一部分原因,真正让朱元璋在意的,是隔壁的南京。换而言之,淮西的布防都是为南京准备的。纵观古往,淮西虽不是什么繁华之地,但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只要在南京建都,就必须守住北部门户淮西。

金陵城虽紧挨长江,纵有天险,以前也不是没人打下来过。三国时期的东吴就是个很好的例子,魏军之所以可以在长江以北扬威耀武,就是占领淮河的缘故;除此之外南北朝时期的陈朝也是如此,陈朝早年北伐攻下淮南,大后方南京安稳数年,可自北周赶走淮河一带的陈兵后,南京立马就处于危险之中,北周军队直接打到南京城对岸。所以说淮西与南京虽然不是唇亡齿寒的共生关系,但淮西若是失守,南京十之八九保不住。

要想守住南京,就必须扩大战略布防,在淮河布下重点防御。只要淮河还在明军的掌控范围之内,朱元璋就完全不用担忧百里之外的南京是否安全。参考史料我们可以发现,在凤阳成为中都后,明军在此地留下中都留守司,设立八个卫,以免后患。

既然淮河对南京这般重要,为什么不提淮东呢?关于淮河,古代人有两淮的说法。淮东的地理与淮西有较大差异,这里平原多,适合大规模调兵遣将。淮西不同,从地图上看,其管辖的诸多地区都很窄长,运输部队没有淮右迅速,即使拥有像扬州城这样的军事要地,也没有淮西来的方便。假设一下,如果淮西失守,扬州也定会自身难保,毕竟后者距离淮西也没有多远。但话又说回来,朱元璋当时主要想的还是为南京布下防卫,两淮地区肯定是怎么安全怎么来,在这样的背景下,又如何会在淮东大肆布防?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