驷马桥的来历

如题所述

驷马桥自南下来的溪流,藏名玉龙,到这水势洪大,古时从雅加埂到榆林宫一带的农牧民和来往的客商到此无法过河,都从半山腰转到公主桥进城。

据说驷马桥附近的郭、殷、高、马四户人家,为利交通往来集资请天全木工来安置索桥,施工木工师傅命四家备足元木,制成四担木马架于两岸,中置溜索。

四家人在河两岸安置了四副马架,人们就叫这桥这地方名四马桥了,以后改成木桥、石桥,就不是四家的子孙修的,是乡村政府报县上,县上拨款修的。

清末民初时,有幕僚写成驷马桥,人们写时有的也写成驷,故为驷马桥。

成都北大门外的驷马桥,是一个很有故事的地方。相传汉代大才子司马相如北上,赴长安,途经城北升仙桥,题句于桥柱,自述致身通显之志,曰:“不乘高车驷马,不过汝下也!”后世遂以“题桥柱”比喻对功名有所抱负,亦省作“题桥”或“题柱”。升仙桥由此而易名“驷马桥”。

清朝年间,四川出了不少名士,如遂宁诗人张船山、诗论家;德阳戏曲理论家李调元;稍后更有资中人骆成骧,破了清朝没有川人摘取文状元桂冠的天荒。骆成骧成名后,到成都定居。在文庙南街以南,2001年前有个不起眼的小巷,叫落酱园街,原叫“骆状元街”,就是因状元骆成骧而得名。但骆成骧晚年住在皇城以北的街巷里,如今那一片街区已不复存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