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题所述
关于祭祀孔子、孟子庙里的对联,以下是简洁且严谨的答案:
祭祀孔子庙的对联: 上联:“与国咸休安富尊荣公府第” 下联:“同天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
这对联高度概括了孔子的伟大成就和崇高地位。上联“与国咸休”表达了孔子思想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其学说对于国家的长治久安具有重要影响;“安富尊荣公府第”则描绘了孔子后代的荣耀与尊贵。下联“同天并老”突出了孔子思想的永恒价值,与天地同寿,历久弥新;“文章道德圣人家”则是对孔子及其家族在文学、道德方面卓越成就的赞美。
祭祀孟子庙的对联: 上联:“仁义为先传千古” 下联:“礼智并重耀千秋”
这对联体现了孟子的核心思想。上联“仁义为先”概括了孟子强调的仁爱与正义,这是其思想体系的基础;下联“礼智并重”则突出了孟子在礼教与智慧方面的见解,认为礼教与智慧是治理国家和教育人民的重要手段。这对联虽然为示例性质,但旨在传达孟子思想的核心价值和深远影响。
以上对联均体现了对孔子、孟子及其思想的崇敬与赞美,是祭祀他们时常用的文化表达形式。
关于祭祀孔子 孟子庙里的对联
关于祭祀孔子、孟子庙里的对联,以下是简洁且严谨的答案:祭祀孔子庙的对联: 上联:“与国咸休安富尊荣公府第” 下联:“同天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这对联高度概括了孔子的伟大成就和崇高地位。上联“与国咸休”表达了孔子思想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其学说对于国家的长治久安具有重要影响;“安富尊荣公府...
关于祭祀孔子 孟子庙里的对联
三堂对联:“宝月卿云瞻厥度,奇文妙墨炳其华 在孔府上房正堂对联:“东溟量深西华测峻,秋月俪洁春风酿和 孔子(公元前551~479年)半身像,在其像两边有一幅对联:“与国咸休安富尊荣公府第,同天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对联中的“富”字头上的一点漏写了,“章”字下部的一竖过长了并直通...
祭祀孔子,孟子的庙有哪些?其布置、匾额、对联是什么
山东曲阜孔庙前的对联是:“德侔天地,道贯古今”,仅8字却从空间、时间两个方面,把孔子道德的至尊至崇说得无以复加。匾额是后世人为孔子写的歌功颂德的文字,清朝历代皇上都尊孔,各写匾额 康熙“万世师表”雍正“生民未有”乾隆“与天地参”嘉庆“圣集大成”道光“圣协时中”咸丰“德齐帱载”...
孟子庙的对联,匾额
孟庙,又称亚圣庙,为历代祭祀孟子的场所。亚圣殿为孟庙的主体建筑,大殿正面重檐之间高悬一匾,上书“亚圣殿”楷书贴金大字。正中门额上挂“道阐尼山”横匾一块。殿内承以八根巨型朱漆木柱,迎门正面两柱挂以一幅巨型抱柱对联,“尊王言必称尧舜,忧世心切同禹颜”。对联和门匾都是清代乾隆手书。...
泰山孔子庙的楹联,上联取自哪里
庙门两侧楹联上有清人徐宗干题联:“仰之弥高,钻之弥坚,可以语上也;出乎其类,拔乎其萃,宜若登天然”。乾隆皇帝出上联“仰之弥高钻之弥坚可以语上也 ”,纪晓岚对下联“ 出乎其类拔乎其萃宜若登天然 ” 。学者王克煜讲,才思敏捷的纪晓岚陪侍乾隆登山留下很多故事 。一次,清朝乾隆皇帝到...
大成殿内外悬挂的三幅对联分别是哪三幅
山东曲阜孔庙大成殿:曲阜孔庙位于曲阜城区的中心,是我国祀孔庙堂中建造年代较早,规模最大的一座。又称至圣庙。孔庙主体建筑,是祭祀孔子的中心场所。大成殿唐代时称文宣王殿,为五间,于宋天禧二年大修时,移今址并增扩为七间。宋崇宁三年(公元1104年)徽宗赵佶取《孟子》:“孔子之谓集大成”语义...
孔子、孟子的庙,它们的布置、匾额、对联上的内容
山东曲阜孔庙前旳对联是:“德侔天地,道贯古今”,仅8字却从空间、时间两个方面,把孔子道德的至尊至崇说得无以复加。匾额是后世人为孔子写的歌功颂德的文字,清朝历代皇上都尊孔,各写匾额 康熙“万世师表” 雍正“生民未有” 乾隆“与天地参” 嘉庆“圣集大成” 道光“圣协时中” 咸丰“德齐帱载” 同治“...
万世先师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对孔子,或者行业开创者的尊称。”出自台南市孔庙的赞孔子联:集群圣之大成,振玉声金,道通中外;立万世之师表,存神过化,德合乾坤。孔子在古代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
白鹿洞书院礼圣殿对联
“大成”,取孟子“孔子之谓集大成”语意。宋徽宗曾尊崇孔子是“集古圣先贤之大成”。南宋淳熙九年(1182),朱熹赴浙东提举后,以钱三十万嘱从守钱闻诗修建礼圣殿。淳熙十年(1183)朱端章知南康军,动工兴建。元末被毁。明正统三年(1438)南康知府翟溥福兴建,易名大成殿。明弘治十一年(1488)提学...
中国书院对联赏析 (三) \/ 查查362
“邹”,孟子的故乡;“鲁”,孔子的故乡。后因以“邹鲁”指文化昌盛之地,礼义之邦,亦借指孔孟。“遗风”,谓前代遗留下来的风尚。联指书院正是承传孔孟学说的理想之地。宋学积分三舍法;楚材淹贯九丘书。张之洞(1837—1909),字孝达,号壶公,直隶南皮(今属河北)人。清末洋务派首领之一,中国近代教育活动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