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中的父母唯其疾之忧

问孝中的一句,是让父母做到只担心我们的疾病,还是我们像对待儿女时的担忧对待父母
请注明出处
我就是看南怀瑾这样写的

南怀瑾先生的《论语别裁》中这样说的: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孟武伯是何许人也?就是刚才所讲的孟懿子的儿子,他是“世家公子”。这又牵涉到什么是“世家”,古代的制度,和现代两样,尤其在春秋时代,与印度、欧洲古代又不相同。所谓“世家”就是作官的,子子孙孙都有这个官作,不过是长子继承这个官位,即所谓的封建时代。但是与欧洲的封建不同,不是永久的,谁家不好,就被除掉。在中国这样传下来的家庭叫“世家”,长子有继承权,第二以及第三、四、五个孩子都是另外在一边了。孟武伯是孟懿子的儿子,是正统的世家公子。父亲刚刚问了孝道,(当然不是同一天的事,不过编书的人——孔子的学生们,硬要把它编在一起。)儿子孟武伯也来问孝,孔子的答复,和答复他父亲的是两样的。 孔子说:“父母唯其疾之忧。”这句话就是说父母看到孩子生病了,那种忧愁、担心,多么深刻,你要去体会这种心境。
孔子这个答复有多妙!这句话,我们要这样说,这个问题只有自己做了父母的人才真能体会出来。这种情形是,自己要上班,家里钱又不够,小孩病了,坐在办公室里,又着急,又出汗,又不敢走开,可是心里记挂着。这种心境就是“父母唯其疾之忧”。孔子对孟武伯就是说,对父母能付出当自己孩子生病的时候,那种程度的关心,才是孝道。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2-01
在朱熹看来,父母是主语,其实指孩子,这句话意思就是父母担忧孩子生病。住句话出现在《论语》中,问孝的部分,也就是说是为了说明子女怎么做才是孝道。因此,这句话的意思是,父母担忧子女生病,作为子女,应该体察到父母的心,不让自己生病,不让父母担心,这就是孝。
第2个回答  2010-02-04
我是这样理解这句话的:最大的孝道是不让父母为我们担心,但是生病并不是我们能够控制的,如果迫不得已要父母担心的话,那也是自己身体生病方面的事情,其实这不是我们不孝而是没有办法不生病。 另外还有一层意思就是父母应当是子女心中最值得惦记的人。
第3个回答  2019-07-09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什么是孝?孔子给出一个判别的标准

详解:通常的解释大同小异,但都把孝变成了一种行为规范而脱离了实际情感的当下基础。

孟武伯,上章孟懿子的儿子。“父母唯其疾之忧”是“唯其疾之忧父母者”的倒装与省略,“唯”,纵使;“其”,指代儿女;“之”,结构助词。孔子这里说的很平易,也很有操作性。什么是孝?孔子给出一个判别的标准,就是“儿女纵使生病也担忧父母的那种感情”,为什么?因为自己生病而使得父母担心,更使得父母得不到照顾,为此不安,因此产生忧愁。这种感情是当下产生、发自内心的,不需要什么道德规范去约束。

本章,如上章,同是站在具体个体的角度,审视“孝”作为一个具体的个体行为的当下性。孝,不是一种虚无飘渺的道德概念,而是一种真切的当下的感情,纵使你生病,也当下产生担忧父母的感情,这就是孝。当然,平时没有生病时,当下产生担忧父母的感情,同样也是孝。但在生病等极端情况下,依然能当下自然地产生担忧父母的感情,这种孝才算是经历考验的。有些所谓的孝子,平时口比蜜甜,真到紧要关头,只想着自己,所谓久病床前无孝子,更不用说自己生病等情况了,这些都不能算是真正的孝。

注意,这里的“疾”只指生病,不指那些不当行为等导致的过患。人间最大的不幸莫过于白发送黑发,任何不珍惜自己生命的,因为一些恶习而遭遇意外的儿女,都是世间最不孝之人。另外,因为自己的行为遭受伤残、牢狱等,道理也是一样的。为什么?一个因为自己的不当行为而导致伤残、牢狱、甚至死亡的,绝不可能在当下真正产生对父母的担忧,这些人心里如果真的担忧父母,就不会容忍自己有任何不当行为而把自己陷入险地。

白话直译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孟武伯问孝,孔子说:“(孝就是)纵使自己生病也担忧父母的那种当下产生的感情。”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