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哪些事例中可以看出曹操传人奸诈的性格特点

如题所述

曹操
集雄才大略的英雄与奸诈凶残的奸雄于一身的,具有极深广概括力量的艺术形象。
曹操装疯诬叔、弃袍割须、抹书间韩遂、望梅止渴、借头抚众、梦中杀人、割发代首、许攸问粮、焚书不究、折磨献帝却又处处言忠君、虚设疑冢等事件
性格中奸诈多疑、自私冷酷、老谋深算而又不乏机警、雄才大略的特点;通过对他杀吕伯奢全家、杀荀、杀边让、杀袁忠、杀桓邵、血洗徐州等的描述,表现了他残忍、急功近利、冷酷无情、报复心极强的性格特征。总之,曹操的机警、狠毒、狡诈,均有过人之处;其风雅豪迈也有非常人所能及者,盖横槊赋诗、煮酒论英雄等;其不杀陈琳而爱其才、不追关羽以全其志,则表现了一个政治家的胸怀大度。真如冥飞所言:刘先主奸而不雄,孙伯符雄而不奸,兼之者独一曹操耳。

一、曹操的奸诈

(1)少年时代的曹操已显示出其诡谲奸诈的性格,如他“装疯诬叔”。

曹操年少时喜欢飞鹰走狗、耍枪弄棒,其叔父认为他这是不务正业,因而经常在他父亲曹嵩面前说他的坏话,曹操因此多次受到父亲的教训。有次曹操路上遇到叔父,故意装疯,等到父亲来了他又恢复常态。父亲问他时,他故作委屈地说这是叔父因不喜欢他而在背后说他的坏话。从那以后,曹嵩不再听信弟弟的话。显然,曹操这是通过类似“栽脏”的做法而使自己的对头失去了信誉,从而使形势发生了有利于自己的变化,这已明显带有使用计谋的色彩。由此,曹操的诡谲奸诈已初露端倪。

(2)曹操的这种诡谲奸诈性格在其军事斗争中也时有显露,如他“弃袍割须”。

曹操有次中了吕布谋士陈宫的巧计,贸然进入濮阳城,被吕布认出,遂“弃袍”、“割须”,得以逃脱;后又遇大火,手臂须发皆被烧伤。回到寨里,众将问安,操仰面笑日:“误中匹夫之计,吾必当报之!”于是将计就计,诈言受伤,回寨身死,全军挂孝举哀。吕布信以为真,立即点兵,杀奔曹营,结果中了埋伏,“吕布死战得脱,折了许多人马。”元气大伤,最后只得败归濮阳,坚守不出。自古以来,兵家推崇出奇制胜。曹操先是中了吕布的埋伏,处于劣势,但他却将计就计,诈言受伤身死,复使吕布中计,由被动变为主动,最后反败为胜。这件事足以体现曹操机警、诡谲奸诈的性格特点。

又如他“抹书间韩遂”。在潼关一带的较量中,曹操曾数次被马超所围,并说过:“马儿不死,吾无葬地矣!”①后来,他采用了贾献上的反间计。他先和马超的叔父韩遂在阵前谈笑叙旧;又把写给韩遂的书信要害处自行涂改,使其模糊看不清楚,并故意多遣从人送到韩遂大营;最后又遣曹洪阵前传话于韩遂:“夜来丞相拜意将军之言,切莫有误。”致使马韩反目,自相残杀,西凉20万大军倾刻瓦解。曹操这个离间计的实施,主要通过三个步骤:第一步是通过他与韩遂阵前叙旧令马超生疑,让韩遂说不清楚;第二步是通过自行涂改书信,又令马超增疑,更使韩遂有口难辩;第三步是通过曹兴抛出那几句话,终于激得马超勃然大怒,举枪动武,加深了马韩之间的裂痕。三个步骤,一招新过一招,一计毒于一计,又做得滴水不漏,使人难辨真假,充分表现了曹操奸诈多智。

再如:“望梅止渴”。有次曹操领兵行军,将土口渴难耐,他心生一计,说前边不远处有片梅林,梅子又酸又甜,只要赶去摘了梅子来吃就不会渴了。将士们一听说有梅子吃不觉都流出了口水,这样一来也就不渴了。情急之中想到此计,足以体现曹操诡谲奸诈多智的性格特点。

(3)曹操这种奸诈的性格特点在以后的日常生活中也时有显露,如他“借头抚众”。

有一次,曹操率17万大军外出与袁术作战,相持很久不能取胜,粮食接济不上。他怕将士们知道没有吃的军心一乱局面将难以控制。他先指使督粮官王用小斛散粮,当军士产生怨心后,曹操不容王开口就令刀斧手将其推出帐外就地斩首,并张榜宣布:“王故行小斛,盗窃官粮,谨按军法。”全军官兵见到布告和人头,都信以为真,埋怨情绪都打消了。曹操又趁机激励将士,做了美餐,饱吃一顿,下令倾全力向敌人发起总攻。经过一场血战,打垮了敌人,夺得了敌人粮草辎重。一场危机就这样度过了。

曹操为了应付缺粮问题,先是决定以小斛散粮激起众怨。通过故意伤害个别人的利益博得大多数士兵的同情,让他们在心理上认为曹操确有缺粮的困难。从而通过此计把士兵由于小斛散粮对曹操的怨恨,转化为对王个人的怨恨,转移了士兵的注意力,达到了平息众怨的目的。由此,曹操的奸诈狠毒可见一斑。

又如他“梦中杀人”。

曹操怕有人暗中谋害他,常吩咐左右:“吾梦中好杀人,凡吾睡觉,汝等切勿近前。”并找机会拿一近侍当靶子“实弹演习”了一番。人皆以为曹操果梦中杀人。唯杨修知其意:“丞相非在梦中耳,君乃在梦中耳!”由于曹操生性多疑,他总怕有人会暗中谋害自己,为防患于未然,他竟拿身边的近侍当道具来为自己配戏,贱侍卫的命如尘埃。这件事充分暴露了曹操性格中奸诈多疑、自私冷酷的本质。

曹操生性多疑、奸诈且机警过人,如“许攸问粮”。“……时操方解衣歇息,闻说许攸私奔到寨,大喜,不及穿履,跣足出迎。遥见许攸,抚掌欢笑,携手共入”,且“先拜于地”,并谦卑问计。但是当许攸问及军中粮草情况时,他却先说:“可支一年”,继而“有半年耳”,又“可支三月耳”。至此许攸忍不住说了句:“世人皆言孟德奸雄,今果然也。”操亦笑曰:“岂不闻‘兵不厌诈’!”接着附在许攸耳边继续骗他:“军中止有此月之粮。”许攸大声说:“休瞒我,粮已尽矣!”乃出操与荀A之书以示之曰:“此书何人所书?”……曹操方止。

这里先写曹操闻故人来连鞋都不及穿,光着脚丫跑出寝帐欢迎许攸,不顾自己丞相身份先拜于地,并拉着许攸开口问他军中粮草情况时他却又对故人一骗再骗,直到对方亮出底牌方止。表现了他的奸诈多疑,但这又何尝不是表现了他的机警过人?难道只有对于从敌营中来投的人,一见面就毫不保留地说出自己的军事机密才叫做不奸诈吗?②

(4)诡谲奸诈的曹操同时也是一位胸怀大度的政治家,如他“割发代首”。

曹操有次向各军下令:“凡过麦田,但有践踏者,并皆斩首。”官兵没有一个违令的,偏偏只有下令的曹操,他自己的坐骑因惊鸟突飞而受惊,窜入麦田践坏一大片麦。他当然不可能自B,手下人一再劝他,最后他拔剑割下自己的头发交给主簿,并传送各军营示众:“丞相践麦,本当斩首号令,今割发以代。”于是全军悚然,无人再敢轻忽军令,纪律大整。

乱世的人心可以说是最浮躁而不可测的,其进退行止会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冲动性。因此,一个人在乱世统领一班人马,如果不能从自身的角度加强修养,他人的支持也会大打折扣。在曹操的军营中,历来讲究以法治军。而当他自己制法犯法的时候,则是一个严峻的挑战,他的“割发代首”之举令部下深为惧服。在封建社会,人们认为身体乃父母所赐,毁伤了它就是不孝。因此,割发被列为一种刑罚。在封建统治者宣扬“刑不上大夫”、“罚不加于尊”的情况下,曹操能够表示自己不置身于法之外,这还是难得的。这一方面体现了他的奸诈,同时也表现了他政治家的胸怀大度。③

(4)曹操作为一代奸雄,其奸诈也往往和他的雄才大略紧密联系,如他:“焚书不究”。

官渡之战胜利后,下属搜集到本营中一些人给袁绍写的信,问曹操如何处理。曹操连看都不看,把信给烧了,他说:“在大战时,我自己还有丧失信心的时候呢,更不用说别人了”。“公收绍书中,得许下及军中人书,皆焚之。”曹操这一把火,不知将多少人对曹操动摇的心,烧炼为对他的忠诚。试想:如果曹操真的如左右所言:“逐一点对姓名,收而杀之”,只怕刚杀了一两个或一个也没杀成,就把这些人全逼到敌人的阵营中去了,掉过头来向自己冲杀。这一点,充分显示了曹操的奸诈本质,但同时也显示他的雄才大略。

曹操奉天子以令诸侯,同时奉天子又以王道来折磨皇帝,却又处处言忠君。他不断削弱刘姓藩王,不断寻衅处死献帝身边的人及拥汉者,使献帝成为真正的孤家寡人和永远不得宣判的在押犯。他做得太过,不仅失去人臣之节,也失去了做人之道。但他又决不想背上坏名声,处处把自己打扮成一个忠良臣子的模样。这也是曹操为大奸雄的一大特征。

另外,像孙权上表称臣,他却说“是儿欲踞吾着炉火上邪!”④坚决不称帝,以及他虚设七十二疑冢等,都显示了他的奸诈,多疑,伪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从哪些事例中可以看出曹操传人奸诈的性格特点
性格中奸诈多疑、自私冷酷、老谋深算而又不乏机警、雄才大略的特点;通过对他杀吕伯奢全家、杀荀、杀边让、杀袁忠、杀桓邵、血洗徐州等的描述,表现了他残忍、急功近利、冷酷无情、报复心极强的性格特征。总之,曹操的机警、狠毒、狡诈,均有过人之处;其风雅豪迈也有非常人所能及者,盖横槊赋诗...

从哪些事例中可以看出曹操传人奸诈的性格特点
借人头一事足可看出曹操既残忍又奸诈:曹操讨伐袁术,粮草不济,曹操空军心不稳,让此粮官小斗发粮,导致人心激愤,曹操趁机杀此人作替罪羊,安慰了军心。

曹操的奸雄表示在哪?(具体事例)
人与人之间真情少,利用大。作为一个想要在乱世中生存并有所作为之人,警惕性是很重要的,虽然曹操做的过分了点(史说其性格多疑)所以才有“宁我负天下,不可天下人负我”一说(连这个说法都找不到史料依据),然而这也是情形所逼。世间多少人不是如此想的?却只有曹操敢于直说。而曹操之所以形成这样的性格也是上当多...

《三国演义》中的曹操
“奸诈”,可以说是曹操比较突出的性格特征,但正如“多愁善感”说明不了林黛玉一样,“奸诈”也远远不能把曹操这一形象的丰厚意蕴囊括无余。 曹操形象复杂性格的出现,是罗贯中有意识的艺术追求。法国文学家雨果说,一个优秀的作家应该有“从正反两个方面去观察一切事物的那种至高无上的才能”。罗贯中正是这样一位作...

结合事迹分析操曹的人物形象
一,怀不臣之心,生性多疑,残酷好杀,奸诈多变的曹操.《三国演义》的人物面目清楚,忠就忠得义薄云天,奸就奸得狠毒无比.读者一翻开书就见到每一个人物的立场分明,爱憎清楚.在众多的人物中,曹操的性格最具有典型性,不仅鲜明独特,而且反差巨大.作品一开始,作者便借用汝南许劭之口规定了这一人物的"主导情感":"乱世...

曹操的人际技能高超有哪些?举例
曹操的人际技能高超的例子:责人责己:一次在行军途中,曹操传令不得使战马践踏麦地,如有违犯,一律斩首。士兵皆下马步行,惟恐踏坏麦苗。可曹操的战马因受惊吓踏了麦田。他即拔剑割下自己一撮头发,以示处罚,足见执法认真。三下“求贤令”:在选拔人才方面,汉时期选拔官吏,被选用人既要有仁义孝悌...

曹操的优缺点
还有几个明显被人夸大了的缺点: 4、奸诈。主要出自《曹瞒传》,正史无,当然正史也说“太祖少机警,有权数,而任侠放荡,不治行业”,也不算什么好话,说的曹操就像狡猾、游手好闲的二流子一样。《曹瞒传》说他小时候就会装病骗自己的叔叔。因为曹操小时候不务正业、游手好闲,他叔叔没少给他爸爸打小报告。曹操就想...

曹操传人物有哪些
1,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 [8] ),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三国中曹魏政权的缔造者。黄巾军起义爆发时,任骑都尉,参加剿除黄巾军。从建安二年到十六年(197-211年),先后用兵打败吕布、袁术、袁绍等豪强,统一北方。曾在赤壁被周瑜、诸葛亮用火攻战败。建安二十一年...

分析三国演义里几个重要人物的性格
与人议论,谈笑风生。“勋劳宜赏,不吝千金;无功望施,分毫不与”。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流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但是,在《三国演义》中,曹操性格品德中这些好的方面被忽略了,而对他残忍、奸诈的一面又夸大了。因此,罗贯中笔下的曹操是奸诈、残忍、任性、多疑的反面人物典型。周瑜:历史上的...

三国演义人物解析和主要故事章节说下 还有唐吉钶德的读后感
无能和勇敢顽强就这样矛盾地融合在一起.这是一个可笑但并不可不恶,甚至是相当可爱的幻想家.桑丘,这位待从的性格特点与他主人之间,既有相同方面的陪衬烘托,也有相反方面的衬托对比,而且又是同中有异,异中有同.相比之下,如果堂吉诃德是幻想型,那么这位侍从则属于现实型.他无论干什么,都不会忘记自己的现实利益,...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