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身正 不令而行 其身不正 虽令不从在 今天有何现实意义

同上

  这句话是说:当管理者自身端正,作出表率时,不用下命令,被管理者也就会跟着行动起来;相反,如果管理者自身不端正,而要求被管理者端正,那么,纵然三令五申,被管理者也不会服从的。
  在当今社会,这句话对于处于领导地位的人或教职人员来说意义非凡。
  党员领导干部只有作风正派、为人正直、充满正气,才能真正发挥好带头、带领、带动作用。正人先正己,风正好扬帆。各级党员领导干部无论自己从事什么工作、担当什么职务,都要树立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敬业精神,尽心尽力把工作做好。一切都要以党和人民利益为出发点,以群众需要为“第一信号”,以群众满意为“第一标准”,不能急功近利,更不能计较个人得失;要克服华而不实,飘浮虚荣的工作作风,做老实人,办老实事,对工作勤勤恳恳,求真务实;要坚持“两个务必”,始终保持清正廉洁的形象。
  而对于教职人员来说,教师以身作则,对于学生来说就是无声的引导。教育者对被教育者的作用首先是教师品格的熏陶、行为的教育,然后是科学知识和技能的训练。教师的榜样作用不是信口开河,而是贯穿在教书育人的整个过程中,反映在教师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为人处世教育的过程中。教师榜样对学生的影响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任何奖励和惩罚制度都不能代替的一种教育力量。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影响着他们的处世态度和人生观。所以一位教师的音容笑貌、举手投足,甚至衣着发式无形中都可能成为学生学习仿效楷模。无论教师是否被学生喜欢,他留给学生的印象在学生的脑海中都显得很突出。所以儿童是目击者,是一个时刻关注成人道德行为的目击者。可以这样说,与学生最亲近的教师是最重要道德教育者,是学生成长中不可忽视的人。
  此外,父母等也要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言传身教,这样才能使自己的孩子健康成长。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1-21
用佛家的一句话来解释,所谓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一个人行好,短时间内可能感觉不到它的价值,就像人说的,这年头“好人不长命,良心不值钱”,但是不然,历史地看,善与恶、好与坏终归分明。慢慢地,善终会得善报,恶终会得惩罚。
一个心不正的人,你可以用欺骗或者威胁的方式利用或命令别人替你办事,但那毕竟只是得利一时,时间久了,别人知道底细了,还如何雷厉风行?还有谁肯出来替你说话?如此,令人办事尚且做不到,又如何做到让人自动效法呢?
相反,一个身正心正之人,行得正,光明磊落,乐于助人,宽容豁达,能够做到欣然面对困难,不怨天尤人,处处为人着想,即便早年穷困潦倒,贫贱卑下,但仁厚善良之人必有后福。须知人与人之间心灵是相通的,每一个人的所作所为,其实他人都看在眼里,果真言行经得住时间考验,怎不会获得他人敬重,其言行自然成为他人效仿的模范,又何须令呢?
说穿了,它的现实意义,我觉得,我们应该把它当做一种信仰,对之时时抱有敬畏之心。如今,人们之所以淡忘了它的训诫,我想,大概是因为我们丢失了信仰,一个只信仰唯物主义,只信仰名利的社会,有谁会害怕道德沦丧的恶果,殊不知,有句话叫“举头三尺有神明。”鬼神不可欺,唯物虽是科学,但科学却是狭隘和自大无知,宇宙这么大,确是科学一统宇宙,令人质疑!如此设想,身不正的后果就不仅仅只是“令不从”,而可能是下地狱。而身正则可福泽绵延。
《了凡四训》说,造命在天,立命在人,所以佛家并未否定人的主观能动性。总之,我觉得,现实社会的种种弊端是人性败落的结果,是人不信奉道德的结果。
所以呢,这句话对今天的人来说,有何现实意义呢?我想对大部分人而言,意义不大,听过而已,并没有多少人会因之而产生心灵的震撼。一、主要因为现今社会,道德已被扩大化,名利腐蚀了人的心,这些古训已经渐渐淡出我们的生活;二、短期内难见效,需长久坚持,但大部分人没有恒心,不能长久坚持,虽明白个中道理,却只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想起来时做做,想不起时便抛之脑后。
第2个回答  2012-02-22
这句话是说管理者应首先树立好自己,因为管理者带动着被管理者。而树立好自己是一个重要的前提,否则被管理者不会听他的,而管理者也不配当人这个职位。
第3个回答  2012-08-28
当管理者自身端正,作出表率时,不用下命令,被管理者也就会跟着行动起来;相反,如果管理者自身不端正,而要求被管理者端正,那么,纵然三令五申,被管理者也不会服从的
第4个回答  2012-10-11
当管理者自身端正,作出表率时,不用下命令,被管理者也就会跟着行动起来;相反,如果管理者自身不端正,而要求被管理者端正,那么,纵然三令五申,被管理者也不会服从的。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