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值得精读的章节

相对而言值得细读的章节?

  首选隆中对、出师表、其中的诗句,既有文学价值,有历史意义,还能表现人物、历史氛围,对与写作有很大帮助。小说无非是写人的,《三国演义》更不例外,因而有些地方将第一主人公诸葛亮写得虚假了,鲁迅评价说:诸葛多智而近妖人。《三国演义》中有大部分是罗贯中虚构的,并非历史真实,但历史背景是真实的,君若品读历史则《三国志》最佳。《三国演义》终归是部文学作品,它不代表历史,但却代表了一个人乃至一个时代的价值观,更引领了后世的文学发展以及价值取向,是中国小说的巅峰之作。另外在虚构之中舌战群儒也很精彩,能提高人的口才。某些战略战术也值得品味,功过是非还需读者自己评判。
  《三国演义》与史实
  《三国演义》是根据《三国志》写的。章学诚在《丙辰杂记》提到演义时说“七分实三分虚”,演义里许多精彩的情节是千古传说,受地方野史传奇、逸史传闻影响极深。
  民初五四运动后,反传统派学者积极澄清《三国志》,以对诸葛亮、关羽、刘备传统正面人物进行再评价,胡适、鲁迅等革新派学者也带头从释《三国演义》,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出于澄清真实历史,再加上毛泽东本人对曹操的个人喜好,新中国学者在改革开放前常继承反传统派学者对诸葛亮、关羽等人物解释,援引《三国志》驳斥《三国演义》。
  张飞:正史的张飞字益德,并非演义里的翼德。
  桃园结义:正史并无写到刘备、关羽、张飞三人有结拜,只提到情若兄弟。
  著名兵器:名兵器如双股剑、青龙偃月刀、丈八蛇矛、方天画戟、倚天剑等为虚构,用以描述人物性格。
  张飞鞭督邮:为刘备所为,因督邮拒见刘备,刘备大怒下鞭打督邮。
  曹操献七星刀:虚构故事,演义中曹操借献刀刺杀董卓未遂,实是曹操认为董卓终必败,连夜潜逃回乡里。
  陈宫捉放曹操:陈宫在191年开始跟随曹操,不是陈宫捉放曹操,应是另有其人。
  十八路诸侯讨董卓:事实上只有十一路地方军参与董卓讨伐战,包括后将军袁术、冀州牧韩馥、豫州刺史孔伷、兖州刺史刘岱、河内太守王匡、渤海太守袁绍、陈留太守张邈、东郡太守桥瑁、山阳太守袁遗、济北相鲍信和广陵太守张超,而孙坚和曹操因官职问题而不在名列之中。陶谦当时有参加,贡献粮草金钱等,但未出兵。公孙瓒亦有参与连署,但当时正在对付乌桓而未出兵;孔融当时正忙于对付黄巾贼;马腾与韩遂当时虽尚未接受招安,但亦不支持董卓(朝廷);青州刺史焦和虽曾起兵,因为青州黄巾复起,所以没有参与会盟,不久病死;荆州刺史王睿本来也有起兵,因为和孙坚有私怨,被其逼死。另外还有陈王刘宠与陈国相骆俊、河南尹朱隽反对董卓而起兵。
  关羽温酒斩华雄:华雄为孙坚所杀,而且被枭首。
  三英战吕布:虚构剧情,吕布被孙坚击退。
  连环计:《三国志》尚未记载貂蝉之名,但吕布确与董卓侍婢有染。
  貂蝉:历史上并无貂蝉其人。文学作品中的貂蝉,乃是宋、金、元民间艺人、戏剧家、小说家创造出来的。
  界桥之战:本战的胜利者是袁绍而不是公孙瓒,鞠仪不是被赵云所杀,消灭公孙瓒的战役中,鞠仪的功劳是最大的。
  孙坚之死:由于只带几名随从追击敌军,中了黄祖伏兵,中流矢死于岘山。
  陶谦:陶谦为人与史实不符。
  刘皇叔刘备:三国演义为了显示刘备的地位,把他塑造为继承汉室正统的君主,而为刘备编造了一份完整的十八代家谱,排一排刘备就变成了皇叔,而这个称号正是刘备用来对抗曹操的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法宝。史实上,刘胜的儿子刘贞,因为没有按朝廷的规定献纳酎金,而失去侯爵资格,后来又经历战乱及政治纷争,早已家世式微,族谱不明,只知刘备是汉室之胄,辈份不得而知。
  徐州诛车胄:刘备所为。
  土山约三事:关羽是战败被擒投降,无“土山约三事”。
  血衣带诏:绝无此事。马腾是一个带有强盗性质的军阀,攻打李郭不过是私人恩怨。
  赤兔马:赤兔马在吕布战败后,不知去向。并没有成为关羽的坐骑。
  诛文丑:文丑死于曹军乱军之中。
  孙策之死:遭刺客暗算不治,刺客是前吴郡太守许贡的家奴与门客,并非被于吉吓死。
  过五关斩六将:虚构剧情,关羽离开曹操后,没有经过五关,而孔秀、孟坦、韩福、卞喜、王植和秦琪都不见史书记载 。
  遗计定辽东:虚构剧情,郭嘉暴毙而亡,年三十八,没留下任何计策,此计是曹操自己的计谋。
  古城斩蔡阳:刘备所为,地点并非古城。
  徐庶之智:徐庶在正史上记载不多。
  徐庶进曹营:曹操南征,徐庶跟随刘备南逃,乱军中徐母被俘,徐庶告别刘备进曹营,及后更当上魏国重臣。
  火烧博望坡:刘备所为,当时诸葛亮并未出山。
  火烧新野:历史上没有记载,为罗贯中杜撰。
  长板坡七进七出:应为长坂,赵云只是护送刘备家小撤退,没有七进七出此事。
  糜夫人跳井:正史记载,甘夫人和糜夫人在当阳皆安然无恙 。
  刘琮遇害:献出荆州后,被曹操任命为青州刺史,封列侯,并未被杀,后曹操为了表彰他的功绩,更迁为谏议大夫。
  舌战群儒:只记载诸葛亮面见孙权,东吴主战派、主和派相争日盛。诸葛亮只是节使。
  周瑜智算蒋干:实蒋干之前游说周瑜不成。
  智激周瑜:周瑜本已想战,况且曹植当时未作《铜雀台赋》,所谓曹操欲占东吴二乔之事乃民间传闻,唐朝诗人杜牧在《赤壁》一诗中写道:“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桥(乔)。”虽是千古绝句,但其后半句来源于“揽二乔于东南兮,乐朝夕之与共”一句,事实上《三国志》里全文记载了《铜雀台赋》,却根本没有这两句,纯系后人伪托之作。可见唐朝已有此传。
  草船借箭:并无此事,相似事件发生在孙权于濡须坞之战。
  苦肉计:确有黄盖诈降,但苦肉计应无。
  阚泽:阚泽为东吴重臣,是受孙权尊重的人物,从未参与过军事行动。
  庞统献连环计:连环是曹操之决策,庞统未曾参与过赤壁之战。
  孔明求东风:纯属虚构,江东冬至时日,多有东南风。
  华容道:刘备确实曾发兵追截兵败的曹操,但是去晚了,被曹操跑掉。
  赤壁之战:火烧曹船发生在乌林。
  南郡之争:没有发生,是周瑜死后孙权将南郡借给刘备。
  关羽战黄忠:刘备征荆南,四郡守望风而降,黄忠便随长沙太守韩玄同降。
  孙刘联婚:孙夫人与刘备的婚事,只是政治性联姻之一,并没有男欢女爱的色彩,也没有后来的孙夫人投江。
  赔了夫人又折兵:孙权无采用周瑜之美人计。
  周瑜心胸狭窄:史书记载了周瑜恢廓理智、大度友善的作风。而与诸葛甚至未曾见面,何来嫉妒之说呢?再者,周瑜的大度在三国时期是出了名的。
  三气周瑜:周瑜未出征西蜀前已去世。周瑜在伐蜀途中病死于巴丘。并非被诸葛亮的才智气死。
  吊周瑜:吊周瑜是庞统,不是诸葛亮。
  周瑜与孔明:从赤壁之战结束到周瑜病逝的两年间,诸葛亮正在零陵一带。
  马超兴兵:正与史实相反,马超起兵在先,令到马腾遇害。
  割须弃袍:战况确实很激烈,但是是马超吃的败仗,而官史并无载割须弃袍。
  许褚裸衣战马超:没有记载,马超甚至被许褚瞪得不敢动。
  张松献图:应为刘备询问张松蜀中的兵马粮钱等情况,于是张松绘制了地图给刘备。
  落凤坡:该为庞统进攻雒城时中箭死去。
  马超战张飞:是马超私自写信给刘备请求投降,并无小说中张飞和马超大战两百余回合不分胜负,后被诸葛亮招降一事。
  征汉中:征汉中时的总指挥是刘备,法正参谋。
  计夺天荡山:纯粹虚构。
  五虎大将:刘备并没有封“五虎大将”,五虎将是因为三国志中把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的传记放在同一章。后世称之蜀之五虎。
  周仓、胡班:虚构人物,历史上没有记载。胡班可能指蜀将吴班。
  关羽单刀会:鲁肃、关羽的一场官式会宴,鲁肃令东吴诸将手持单刀,往赴关羽所设的宴会。
  刮骨疗伤:此时华佗于赤壁之战已经死了,是一般的军医操刀。
  水淹七军:时值秋天,大雨连绵,汉水暴涨,关羽趁水势挟水军引兵大破名将于禁,擒斩庞德并率军急攻。
  关羽麦城拒降:历史上并未记载明确拒降,而《江表传》有关羽以伪降谋突围之机的记戴。
  擒关羽:并非潘璋,而是他的部将马忠。
  玉泉显圣、追命吕蒙:玉泉显圣改编自唐代玉泉寺建寺故事,且吕蒙是病死。
  七十二疑冢:曹操葬在高陵。
  关平:关羽长子,不是义子,随羽临军,三国志里只出现两次名字。
  关兴:弱冠(近二十岁)就因才高任侍中、中监军,于夷陵之战后数年死去。
  张苞:虽称早夭,但有留下子嗣张遵。
  夷陵之战:吴军五万,蜀军七万,绝非以少胜多。
  潘璋之死:潘璋在夷陵之战中为孙权立了战功,砍杀冯习等人,死于234年
  白帝托孤:刘备临终是托孤与诸葛亮和李严二人,但仍有对诸葛亮说:“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主要情况雷同。
  八阵图:八阵图是诸葛亮所作的兵法图阵,所谓八阵是为天覆阵、地载阵、风扬阵、云垂阵、龙飞阵、虎翼阵、鸟翔阵及蛇蟠阵,每个阵形都由三十二队士兵所组成。 晋朝干宝的《晋记》以及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亦有记载。但不是神怪石阵、迷宫。
  七擒孟获:《三国志》上没有记载七擒孟获。但《汉晋春秋》及《华阳国志》中有说过“七擒七纵”,但具体过程没有记载,而鄂焕、祝融、孟优、木鹿大王等都是小说所创作。
  六出祁山:诸葛亮伐魏五次,而只有第一次和第四次出祁山,且被曹真所阻。
  《后出师表》:多认为是后人伪托,并非诸葛亮所作。
  司马懿与诸葛亮:诸葛亮头三次北伐时,魏军并非司马懿统领而是曹真。
  失街亭:魏军总指挥为张颌,非司马懿。
  空城计:街亭战败后,魏军并未对蜀军进行追击。诸葛亮只是曾把西县的民众与粮草迁移而已。且当时魏军主将也非司马懿。《三国志》上并没有空城计的记载,只出现于野史中。
  气死曹真:曹真病死于洛阳。
  诸葛亮骂死王朗:王朗病死于228年,并未随军出战。
  诸葛亮用兵:诸葛亮治军善于用兵,不善奇谋,政绩才是最耀眼的。
  火烧上方谷:诸葛亮大破魏军于卤城,司马懿仅以身还保营。《三国志》未提用何种战法大破魏军。陕西乡野传说与演义无大异;上方谷,一说葫芦谷,疑为卤城的浑称
  死诸葛吓跑活仲达:确有此事,并非诸葛亮遗计,《汉晋春秋》的记载是:诸葛亮死后,蜀军秘不发丧悄然撤退,司马懿有所发觉,驱军追赶。两军相近时,蜀汉将军姜维和长史杨仪命蜀军反旗鸣鼓做势佯攻,司马懿不敢逼近,只好退兵,蜀军入谷然后发丧。当时在蜀中就传开了“死诸葛走生仲达”的笑话。
  魏延反叛,被马岱诛杀:魏延与杨仪不和,相争失败、兵败被杀。
  地理大搬家:把太白山移到祁山的旁边,把陈仓移到街亭的南方,甚至把祁山移到褒斜道北面的斜谷旁,或是移到五丈原附近。
  开篇词:开篇词为明人杨慎的临江仙,而并非罗贯中所作,是清人毛宗岗父子在三国演义中加上去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1-30
官渡之战,顾茅庐到隆中对.赤壁之战.有六出祁山.这些章节.
第2个回答  2010-01-30
诸葛亮北伐,六出祁山,赤壁,七擒孟获,单骑救阿斗,三分归晋,
第3个回答  2010-01-30
三国演义以战入手,战争是主线,特别是蜀汉的战役
黄巾之乱(C) 汜水关(B) 虎牢关(A)
东吴争夺战(A) 徐州复仇战(B) 濮阳之战(A)
易京之战(C) 下邳之战(A) 徐州之战(A)
官渡之战(三大战S) 宛城之战(A) 博望坡(B)
长坂坡(逃王S) 赤壁之战(三大战S) 南郡争夺(C)
荆南争夺(B) 合淝,逍遥津(A) 成都之战(A)
潼关之战(A) 定军山之战(A) 汉中争夺(A)
樊城之战(大逆转S) 夷陵之战(三大战S) 南中平定(七擒S)
出祁山 (A) 蜀灭战(B) 吴灭战(C)

天下归晋。。。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