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下册历史重点[要华东版的]

求高手帮忙
好的追加分......

  第1课 “电气时代”的到来
  教学目标:整体感知科技进步对社会生活的巨大影响,科学家的探索对历史发展所起的作用 。

  基础知识 : 概述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果。

  能力训练过程方法: 提取信息探究讨论 电是如何发明的?它又是怎样运用于人们实际生产生活中去的?汽车作为交通工具具有哪些优越性和破坏性?怎样对待汽车工业才算明智? 分层解疑比较辨析爱迪生等科学家为什么能够在科技领域取得杰出成就?除了科技成果之外,他们还为后人留下了哪些宝贵的精神财富?比较两次工业革命的累累硕果,这些历史事实给了我们哪些有益的启迪?

  情感态度价值观: 唯物史观 从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初,欧美主要国家先后发生了以电力取代蒸汽动力的第二次工业革命,生产力获得更加突飞猛进的发展,科学技术在推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明显,已经成为第一生产力 。人文素养 电力的广泛使用,改善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条件;汽车和飞机的问世,提高了社会生产能力,扩大了人们的活动范围……所有这一切都说明了科学技术推动了社会的进步。青年学生应当学习爱迪生等科学家勇于探索、百折不挠的科学精神,发奋学习,勇攀科学高峰,争取为社会多做贡献。

  一、导入新课,温故知新 :
  1. 人类何时进入蒸汽时代?(1785年瓦特制成改良的蒸汽机并应用于许多生产部门以后)
  2. 教师指出:今天这节课要了解的是人类社会生产力又一次重大飞跃,人类历史从蒸汽时代进入到电气时代的情况。请大家打开课本124页,根据屏幕上的导读提纲阅读全文,作好读书标记。
  二、课件演示导读提纲(引导学生探索、交流、讨论、练习。)
  1. 电是如何发明的?它又是怎样运用于人们实际生产生活中去的?
  2. 爱迪生等科学家为什么能够在科技领域取得杰出成就?除了科技成果之外,他们还为后人留下了哪些宝贵的精神财富?
  3. 汽车作为交通工具具有哪些优越性和破坏性?怎样对待汽车工业才算明智?
  4. 比较两次工业革命的累累硕果,说说这些历史事实给了我们哪些有益的启迪?
  三、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一)“电气时代”的到来 电是如何发明的?它又是怎样运用于人们实际生产生活中去的?(课件展示,分层提取信息)
  A. 谁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法拉弟)
  B. 谁研制出发电机?(西门子)
  C. 电力在什么时候作为新能源进入生产领域?(19世纪70年代)
  D. 随后发明了哪些电器和电力交通工具?(电话、电报、电灯、电车等)
  E. 电力作为一种新能源,比蒸汽动力具有哪些优点?(使用更加方便和广泛,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并且有利于环境保护)
  F. 在电力技术的发展方面,哪些国家走在前面?(美国、德国)

  (二) “发明大王”爱迪生
  1. 爱迪生为什么被称作“发明大王”?(他发明了电灯等许多电器产品,其中正式注册的就有1300种之多)
  2. 爱迪生说:“天才是1%的灵感加99%的汗水。”请你根据这句话和书本、网络上的有关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A. 你怎样理解这句话?(所谓“天才”,虽然比常人聪明,但是更比常人勤奋。青年学生要想成才,首先必须具备勤奋的品格。)
  B. 爱迪生等科学家为什么能够在科技领域取得杰出成就?除了科技成果之外,他们还为后人留下了哪些宝贵的精神财富?(爱迪生等科学家志存高远,年轻时就很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他们为了改善人类生活,热衷于发明创造,自愿献身于科学研究,专心致志地勤奋试验,勇于探索,百折不挠,终于获得成功。他们这些崇高品格就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
  3. 根据125页“动脑筋·想一想”:
  A. 如果没有电,我们的生活会怎么样?(这可以联想到今天偶然停电的日子,许多家用电器打不开,夜晚漆黑一片等等,我们的生活会变得很不方便。)
  B. 在没有电灯之前,我们的先人在夜晚采用哪些方法照明?可能会出现什么问题?(那时人们多使用煤油灯、煤气灯、蜡烛来照明,照明范围较小,亮度差,不利于广泛使用。)

  (三)汽车和飞机的问世
  1. 汽车作为交通工具具有哪些优越性和破坏性?
  A. 汽车的动力机器是什么?(使用汽油等液体燃料的“内燃机”)
  B. 这种动力机器何时发明?发明者是谁?(19世纪80年代,西门子)
  C. 第一辆汽车在什么时候、由谁试制成功?(1885年,本茨)
  D. 与人力车、牛车、马车等旧的交通工具相比,汽车具有哪些优越性?(它的动力是新型的,既稳定又强大,行驶速度快,增强了人们的生产能力,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扩大了人们的活动范围,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E. 汽车的大量使用具有什么样的破坏性?(空气污染、交通阻塞、交通事故等)
  2. 根据127页“动脑筋·想一想”:他们谁说得有道理?究竟应该怎么办才好?
  A. 老人:汽车的发明给我们带来很多便利,应该积极发展汽车工业。(老人看到了汽车工业的积极作用,忽略了消极影响。)
  B. 小孩:汽车的大量使用带来了空气污染、交通阻塞、交通事故等许多问题。因此,应该停止发展汽车工业。(小孩看到了汽车工业的消极影响,但过于偏激)
  C. 答案提示:他们说的话都有一定道理,又都不够全面。应该在发展汽车工业的同时,尽力减少和消除它带来的消极后果;同时加强科技研究,用科技成就来趋利避害,满足人类需要。
  3. 运用课件再现历史情景,探索感知飞机的发明过程:
  A. 最早使用机器发动的空中交通工具是什么?谁发明的?(飞艇,齐柏林)
  B. 飞机在什么时候、由谁发明制成?(1903年,莱特兄弟)

  四、练习巩固:

  1. 最早研制成功的汽车、飞机的动力机是( D )
  A.蒸汽机 B. 电动机 C. 发电机 D. 内燃机
  2. 组织学生讨论:“比较两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想一想它们能够给我们哪些有益的启迪?”

  比较项目: 第一次(英国)工业革命与 第二次(欧美)工业革命的比较?
  1.开始时间: 18世纪60年代 19世纪70年代
  2.成果:动力能源 改良的蒸汽机(煤炭) 发电机和电动机(电)、内燃机(石油)
  3.生产生活器具: 纺织、采矿和冶金等生产部门的机器 各生产部门的新机器以及电报、电话等新型通讯工具和电灯等家用电器

  4.交通工具: 轮船、火车机车 电车、汽车、飞艇、飞机等
  5.作用: 促进生产力飞跃发展,使社会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形成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资本主义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 进一步增强了人们的生产能力,交通更加便利快捷,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扩大了人们的活动范围,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6.启迪: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推动了社会进步;我们要学习科学家勇于创新,努力探索科学奥秘的精神和品质

  第2课《工业革命新发展》教案

  【内容标准】
  (1)列举电力广泛使用的史实,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2)知道本茨和莱特兄弟的发明活动,了解汽车和飞机两种交通工具的发明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
  (3)讲述爱迪生发明电器的故事,认识电器的广泛使用对提高人类社会生活质量的重要作用。

  【考试标准】

  识记: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的时间;电力的广泛使用,使人类进入电气时代;电灯、电报、电话的发明者;卡尔•本茨发明内燃机和汽车;莱特兄弟发明飞机及图。

  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和影响。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掌握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基本情况,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讨论归纳教学法组织学生讨论,并归纳知识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分析,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教学要点】

  要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特点、影响。

  重点:电力的广泛使用、内燃机、汽车、飞机的发明。

  难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和影响。

  【导入新课】

  上一课时重点知识导入。

  【新课探究】

  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

  1.新机器和新产品的创制

  本茨(德)——内燃机和汽车

  莱特兄弟(美)——飞机

  2.石油化学工业兴起

  以汽油为燃料的内燃机的发明促进了石油化学工业的兴起。

  电能和石油成为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后的新能源。

  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和影响

  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1、自然科学、技术开始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成为社会发展进步的直接动力。

  2、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在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展开,规模大,范围更广,发展更迅速。在一些后起的国家两次工业革命同时进行。

  3、它使资本主义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自由资本主义演变为垄断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和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最终确立。

  4、以电力、电机的发明和应用为主要标志,电能成为占主导地位的能源,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

  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1、大大发展了社会生产力,推动了世界经济的迅猛发展。把人类带入了电气时代。

  2、进一步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提高了生活质量。

  3、推动了生产领域发生了持久、深刻的结构性变革。电力工业、钢铁、石油化工和汽车制造成为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四大新型支柱工业,股份制公司逐渐形成工厂企业的主导形式,现代化生产流水线也开始出现。

  4、大大促进了企业和部门之间的联系与合作。

  5、导致了垄断组织的产生,垄断组织适应和促进了社会生产力。

  6、垄断资产阶级逐渐控制了国家政治经济生活,疯狂对外扩张,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

  7、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美、德、英、法、日、俄等国)相继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即帝国主义阶段。

  三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救亡图存运动高涨,如辛亥革命等。

  【总结巩固】

  学习本课,要结合考试标准掌握卡尔•本茨发明内燃机和汽车;莱特兄弟发明飞机及图。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和影响等内容。

  第3课 《科学的长足进步》教案

  【内容标准】
  (1)简述牛顿、达尔文和爱因斯坦等人的主要成就,认识科学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2)了解伏尔泰等人的基本主张,初步认识思想解放与社会进步的关系。
  (3)知道莎士比亚和托尔斯泰的主要作品。
  (4)说出《最后的晚餐》和《向日葵》两幅名画的作者和艺术风格。
  (5)知道贝多芬的《英雄交响曲》,初步理解作者创作这一作品的历史背景。

  【考试标准】

  识记:牛顿、达尔文和爱因斯坦的主要成就;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的基本主张;莎士比亚、托尔斯泰的主要作品;《最后的晚餐》和《向日葵》的艺术风格、作者及图;贝多芬的《英雄交响曲》。

  理解:科学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知道牛顿、达尔文和爱因斯坦等人的主要成就;伏尔泰等人的基本主张;主要文化艺术成果。归纳科学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学科交融教学法,与物理、生物、语文、美术等学科知识结合教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对科学家、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的尊敬与爱戴。

  【教学要点】

  要点:自然科学成就。

  重点:牛顿、达尔文和爱因斯坦的主要成就。

  难点:科学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导入新课】

  复习上一单元重点知识。

  【新课探究】

  近代自然科学的伟大成就

  1、先填表格

  科学家
  国别
  主要成就

  牛 顿
  英国
  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提出了三大运动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创立了经典力学体系。

  达尔文
  英国
  著《物种起源》;提出生物进化论。

  爱因斯坦
  德国

  (美国)
  提出相对论,为核能的利用提供理论基础。

  2、介绍牛顿

  牛顿(Newton, Sir Isaac)奠定了近代物理学的基础,是近代自然科学的集大成者,对近代自然科学做了理论上的总结。

  如果说我比别人看得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上。

  ——牛顿

  3、介绍达尔文

  达尔文(Charles Robert Darwin)是近代自然科学史上攀上另一高峰的科学大师,他提出的进化论,奠定了科学的人类起源理论的基础,是人类思想史上划时代的大事。“进化”成为近代最富有魅力的思想之一。

  最有价值的知识就是关于方法的知识。

  ——达尔文

  4、介绍爱因斯坦

  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是近代科学技术的终结者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开拓者,他提出的相对论是物理学的一场重大革命.

  A=X+Y+Z

  A:成功 X:艰苦劳动 Y:正确方法 Z:少说空话

  耐心和恒心总会得到报酬的。

  ——爱因斯坦

  5、讨论科学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科学家在社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总结巩固】

  学习本课,要结合考试标准掌握牛顿、达尔文和爱因斯坦的主要成就、科学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等内容。

  【基础训练】

  1、 20世纪初,取得自然科学史上划时代的成就是( D )

  A 电磁感应原理的发现 B 三大运动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的提出

  C 达尔文提出生物进化学说 D 爱因斯坦提出物理学的相对论

  2、 中国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严复主张维新改革,其“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思想来源于( B )

  A 魏源的科学理论 B 达尔文的科学理论

  C 牛顿的科学理论 D 爱因斯坦的科学理论

  3、“生物是神创造的,是一成不变的。”这个18世纪中期以前的传统看法,由于下列哪位科学家的伟大理论的创立而被打破( A )

  A 达尔文 B 牛顿 C 巴斯德 D 爱因斯坦

  4、生物学著作《物种起源》在思想上的贡献是 ( C )

  A 发展了启蒙思想运动 B 阐明了物种的变化规律

  C 打击了神权统治的根基 D 奠定了生物学的基础

  5、材料一:“如果我看得远,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上。”

  材料二:“我只不过对于一件事情,总是在很长时间很热心地去思考罢了。”

  请回答:(1)以上两句话均为哪位科学家所言? 答:牛顿

  (2)他在自然科学领域取得哪些重大成就?答:提出三大运动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

  (3)谈谈他能取得如此重大成就的原因。

  提示:当时社会需要发展更系统的力学知识;牛顿以前许多科学家对力学发展做出了贡献;牛顿本人的刻苦努力、勤于思考的精神。

  (4)这给我们什么启示?

  提示:成功来自对事物的深入观察,来自刻苦努力;等等

  6、材料:“我所完成的工作,是通过长期的考虑、忍耐和勤奋得来的。”——达尔文

  请回答:(1)达尔文的名著是什么?答:《物种起源》

  (2)他在书中提出了什么观点?答:生物进化论

  (3)从材料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提示:学习达尔文勤奋努力和为科学献身的精神,勤奋学习,为将来的工作打下扎实的知识基础。等等。

  7、牛顿、达尔文、爱因斯坦是近代社会杰出的科学家,在成功的道路上,我们能否总结出他们的一些共同规律呢?(给我们的启示)

  提示:刻苦钻研品质;质疑创新意识; 科学探索精神;等等。

  第4课 欧洲启蒙思想

  课标要求:

  简述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康德等启蒙思想家的观点,概括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深入理解欧洲启蒙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性质、思想体系和历史作用;了解卢梭和康德的思想主张及其所体现的人文内涵;了解18、19世纪欧洲的浪漫主义的创始人,及其中所包含的人文精神。

  (2)、过程与方法:根据教科书和教师印发的相关资料,围绕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的异同这一问题,通过老师讲述和学生讨论相结合的方式,掌握两者在性质上的差异。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伴随着启蒙运动的高涨,浪漫主义思潮应运而生。这一思潮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对启蒙运动的反叛,因为正当理性高昂之时,它指出了人类理性的有限性。通过了解这些,使我们更加清楚地认识到,凡事都不可走极端,否则定会出现与其不相和谐的音符。

  教学课时: 课时。

  重点难点:

  重点:欧洲的启蒙运动的兴起背景、性质、思想体系、作用;卢梭、康德的思想主张及其中所包含的人文精神;18、19世纪欧洲的浪漫主义及其所包含的人文思想、作用。

  难点:欧洲的启蒙运动的兴起背景、性质、思想体系、作用。

  教学建议:

  (1)“呼唤光明的时代”一目,主要介绍了启蒙运动的兴起、启蒙运动的思想体系以及启蒙运动的理论表现。首先需要阐明理性主义的含义。关于兴起原因,建议教师设问:为什么继文艺复兴之后,17~18世纪的欧洲再次发生了思想解放运动?引导学生从经济、阶级关系、政治、思想诸方面回顾17世纪欧洲发生的重大变化,理解“一定的思想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启蒙运动的发生还与自然科学的发展有密切的关系。17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发现是什么?它对人们的思想产生了什么影响?教师帮助学生解决在阅读本课教材时发现的、自己尚不能解决的问题,完成学习任务。同时利用多媒体打出图片《17世纪天文学的发展》、《路易十四建造的凡尔赛宫镜厅》和《鲁滨逊漂流记》加强直观性,最后得出结论:“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上形态上的反映”。关于启蒙运动的思想体系以及理论表现,只需要依据教材讲述即可,无需展开,注意最后让学生理解启蒙运动的实质,以及明确启蒙运动的历史作用。

  (2)“启蒙的真谛”一目,主要阐述了启蒙的主旨在于主张人本身的彻底解放,在于追求人身的自由和思想言论的自由。在讲述时,教师可以补充一些卢梭和康德的生平介绍和与他们思想主张有关的文字资料,增强学生对这两位哲人的了解和对其主张的理解。最后通过对卢梭和康德两位哲人的介绍,揭示启蒙的真谛——运用自己的理智,能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言论,并将其上升为衡量一个人、一个民族是否经过启蒙的一个重要标准的理论高度。

  (3)“浪漫主义思潮中的人文精神”一目,主要介绍了浪漫主义思想运动及其创始人卢梭的浪漫主义思想和主张,同时还着重阐述了浪漫主义的思想内涵和贡献。这一子目无需扩展,只需要讲明白教材内容即可,当然教师也可以补充卢梭的浪漫主义思想主张的文字资料。最后需要揭示浪漫主义是对启蒙运动中理性主义的补充,是思想启蒙的继续,是人文精神的发展。

  第5课 文学艺术的繁荣

  难点:内容繁杂,涉及众多人物和诸多作品

  教学过程:导入:巍巍的报告文学《谁是最可爱的人》在中学语文课中已经学过,哪位同学能否讲一讲这部作品反映了哪一时期的内容?由此导入新课。

  一、文学艺术的繁荣

  1.文艺创作的主旋律

  新中国诞生前夕,为了适应“建设为主要任务的中国革命的新时期”的要求,文艺界在北平召开了第一次代表大会,实现了全国各路文艺队伍的大会师,确定了“创造为人民服务的文艺”的方针,为新中国文艺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指明了方向。1951年,毛泽东为中国戏剧学院题词“百花齐放,推陈出新”,1956年在最高国务会议上正式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即在文艺创作上,允许不同风格、不同流派、不同题材、不同手法的作品同时存在,自由发展;在学术研究上,提倡不同学派、不同观点相互证明、自由讨论。这一方针对繁荣文化事业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在上述方针的指导下,新中国的文学艺术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面向新时代的生活,适应人民群众的需要,进行新的文化创造,必然成为新中国文艺发展的基本方向。 下面请爱好文学的同学结合自己阅读的有关文艺作品的内容,谈谈建国初期这些作品的特点,它们反映的共同主题是什么?

  以表现新的时代、新的生活和新的人物为主要内容,以革命现实主义作为最基本的创作方法。新中国的建立,向社会主义过渡,建设社会主义,讴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风貌,成为这一十七文学艺术创作的主旋律。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文学艺术创作曾出现过两个高峰期。下面我们分别介绍这两个时期文学艺术创作的主要成就。

  2.六十年代文艺创作的繁荣

  从新中国成立到“文化大革命”的17年中,我国的文学创作取得显著成绩。小说、诗歌、戏剧、电影、散文(包括报告文学)等各种文学体裁,都出现了一大批思想上和艺术上比较成熟的作品。

  长篇小说创作基本上代表了这一时期文学的发展水平,教材中所列的几部作品《红日》、《红岩》、《红旗谱》、《创业史》等,代表了当时长篇小说的最高成就。这些作品中,同学们读过哪些?能否谈谈你的感受?

  这些作品成功地塑造了众多的人物形象,概括了民主革命时期和社会主义革命时期的社会内容,在语言、结构和艺术手法上,也都进行了新的探索。

  在诗歌创作方面,艾青、郭小川、贺敬之、何其芳等人向着时代的放歌,被人们传诵一时。

  在戏剧文学方面,无论是话剧创作,还是传统戏剧改编及现代戏、新歌剧创作都有很大的进展。历史题材的《蔡文姬》、《关汉卿》,现代题材的《茶馆》、《龙须沟》等恢宏璀璨。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荟萃了新中国音乐、舞蹈、诗歌的艺术精华,具有民族的特色的中国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中国歌剧《长征》、《江姐》等在借鉴西方艺术的基础上脱颖而出,是深受中国老百姓喜爱并得到世界认同的新艺术形式的杰作。

  “文化大革命”期间,中国的文学艺术事业遭到空前的大摧残,文艺工作者遭到迫害,文艺创作万马齐喑,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原因何在?

  3.文革后文学艺术的蓬勃发展

  “文革动乱“结束后,文化事业春回大地,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文学艺术创作进入第二个高峰期,主要表现在:⑴文学创作再次出现勃勃生机。在内容上,题材更加广泛。在艺术表现形式和风格上也日益多样化,出现从传统的民族形式到汲取外国作品表现手法的各种探索。产生了“朦胧诗”、意识流小说、心态小说。在文学题材上有所创新,科学文艺、电影文学走向繁荣,还出现了电视文学、诗电影等形式。⑵影视艺术迅速发展。建国以来,我国拍摄的故事片已达2000多部,出现了大量优秀的作品,如《大决战》、《大转折》、《开国大典》等。

  电视在我国起步较晚,始于1958年,但在文化事业中发展最快。80年代,中央彩色电视中心的建成,标志着我国电视业的突飞猛进。电视剧后来居上,蔚为大观,《四世同堂》、《西游记》、《红楼梦》等相继在全国观众的聚焦中亮相。电视文艺精彩纷呈,尤其是每年的春节电视晚会,是全国老百姓的“文化年饭”。

  二、向体育强国迈进

  1.群众性体育活动的开展

  群众体育是关系到亿万人民群众和子孙后代健康幸福的全民性运动。1949年10月,全国体总第一届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朱德作为名誉主席作了重要讲话:“体育事业一定要为人民服务,使国民都锻炼成为身体健康、精神愉快的人,以便担当起新中国建设的任务”。1952年毛泽东题词“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五六十年代,群众性体育广泛开展起来。(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小字了解)

  在群众体育的基础上,中国的体育运动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2.竞技体育水平的不断提高

  电脑演示一组数字:从建国至1986年底,中国运动员共获得世界冠军231个,打破或超过世界纪录307,打破全国纪录11242次。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小结:

  请同学们思考: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的文体事业为什么能够繁荣?

  小型课外活动:课后调查或网上查阅,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文艺创作和体育事业发展最典型意义的图片,以便更深入一步地了解这一进程。

  板书设计

  第二节 文学艺术和体育事业的繁荣

  一、文化艺术的繁荣

  1.新中国文艺创作的主旋律

  2.“文革”前文艺创作的主要成就

  3.新时期文艺事业的蓬勃发展

  二、向体育强国迈进

  1.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2.体育运动水平的迅速提高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