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时期的边塞诗为什么没有唐朝时期的有名?

如题所述

唐宋作为两个紧密相连的朝代,常常被人拿来比较,相比于唐朝的大气豪迈,宋朝更显得婉约许多。

唐宋两朝都是十分包容的朝代,唐朝的万国来朝,宋朝的商业帝国,无论哪一个都让别的朝代心折不已。

就算是在文化方面,两朝也是旗鼓相当的,唐诗宋词互为犄角之势。

唐诗重在豪迈雄浑,宋词重在殷切哀婉,尽管如此,这两个朝代的边塞诗还是有非常大的不同。

在唐朝时期,边塞诗称得上是主流文化,而在宋朝时候,边塞诗却别边缘化,取而代之的是宋词中的豪放派和婉约派。

为什么边塞诗会在宋朝被边缘化,宋朝有那么多战争,为什么写战争方面的诗词作品反而没有唐朝出名呢?

一、唐宋边塞诗异同,差距巨大

在唐代时期,边塞诗可谓是走上了历史的高潮,现存的唐朝边塞诗多达两千多首,是其他朝代边塞诗的总和,而且这些大多脍炙人口,妇孺皆知。

唐朝边塞

像是高适,岑参这一类的边塞诗人已经被选入语文课本,在我们的课程中可谓是必备项目,但是宋朝这一类的诗人数量似乎特别少。那么唐宋两朝的边塞诗究竟有何异同呢?

    1. 背景、诗词题材相同

宋朝和唐朝的边塞诗是有许多共同之处的,在那个连年征战的年代,很多人都生活在战争的侵袭中,面对这样的情景,边塞诗才慢慢的发展而来。

而唐朝和宋朝的边境形势也是差不多的,都是面对外族人的侵袭。

而这个侵袭的时间还非常频繁,因为当时的外族人作为游牧民族,常常会在没有粮食的时候来边境烧杀抢掠。

面对这样频繁的战争,士兵不堪其扰,所以在外打仗的人常常会发出感慨,而这个感慨就是边塞诗。

比如:“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

阴山

这就是当时边塞诗典型的表达方式,此类的作品在当时层出不穷,其实是来自于对连年征战的感慨,这是因为唐宋两朝与外族的战争,都是比较频繁的。

    2. 情感、风格表现不同

虽然唐宋两朝的边塞诗很多,但是他们却没有多少共同之处,除了题材和对于战争的感慨相同之外,就没有其他的相同之处了。

在唐诗之中,边塞诗一般都表现的比较豪迈,一般气势雄浑,读来就让人感觉心情激昂。

在唐朝的边塞诗中一直都是昂扬着一种积极向上的乐观,甚至这种乐观的情绪也可以影响旁观的人。

比如“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这种基调昂扬的热情仿佛能让人看见他们杀敌归来的快意。

而宋朝的边塞诗表达形式却不相同,相比于唐朝的豪迈,宋朝更像是脉脉的悲怆。

这种悲怆一样就让人心底凉透,或者是对于家国破碎的愤懑无助。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妾在靖康初,胡尘蒙京师”可见宋朝的边塞诗大多是描述当时的场景或是对于家国的喟叹。

天平山

唐宋两朝的边塞诗不同除了诗词方面的本身的不同,还有唐朝边塞诗是主流学派,而在宋朝边塞诗却是一个被边缘化的诗派。

同样是边塞诗,唐朝和宋朝的为何有这么大的不同呢?

二、宋朝重文轻武,主流文化的差异

宋朝和唐朝的主流文化其实存在巨大的差异,唐朝是一个包容的朝代,海纳百川,其中什么样的人都有。

但是宋朝却不同,虽然宋朝同样缔造了商业帝国,当年在宋朝做生意的外国人也很多,但是宋朝的主流文化对于边塞诗是十分排斥的。

    1.宋朝重文轻武

宋朝最开始的基本国策就是重文轻武,对于文人的看重远远高于别的朝代。而对于武将,宋朝就没有那么多好脸色了。

武将在宋朝的数量其实不少,但是却容易不被重视,加上在宋朝边境,辽国虎视眈眈。边境经常爆发摩擦。


松辽边境

宋朝在最开始的时候,其实是很注重武力的,对于武将和士兵也多有优待,募集的士兵不仅有丰厚的俸禄,还有完整的善后机制。

从这个方面来说,宋朝的士兵是非常有保障的,如果不幸在战争中去世,国家会照顾家人。在招收士兵方面的要求也比较高。

“今之武卒蹶弩,有及九石者,计其力乃古之二十五石,比魏之武卒,人当二人有余。”这是《梦溪笔谈》中对于宋朝士兵的记载,说他们比魏武卒还要强壮两倍。

但是即使有如此充分的准备,宋朝还是打不赢人人皆可做战士的辽国,在双方战争中,战况不相上下

但是檀渊之盟之后,双方的武力却变得很悬殊,主要是宋朝觉得没仗可打了,所以对于武将也就不重视了。

在不断的发展中,武将就已经被边缘化了,同样被边缘化的当然还有边塞诗。

2.宋朝社会风气

除了重文轻武之外,边塞诗被边缘化的另外一个原因是当时的社会风气使然。

宋朝文人

在宋朝时期,文人走上权利的中心,相比于武将来说,文人偏于文弱。

当整个社会都推行这个概念的时候,那么社会上的风气也是偏于文弱的,这从当时的文化倾向就可以看出来,婉约词派在当时崛起并不是没有理由的。

除了诗词方面,就连日常生活,也在向着精细化方向进展,整个社会都沉浸在一股靡靡之音中。

在辽宋双方都放下战争的时候,宋朝选择了给岁币这种屈辱的方式来维护和平。

没有仗打,文人势大,社会上文人是主流,这个社会风气也影响了边塞诗的发展,基本上边塞诗在北宋的历史上算得上查无此诗派。

而在南宋却还得到了一点发展,但是这个发展却是因为宋朝的疆域不断缩小。靖康之耻后,不但宋朝的皇族被掳走,而且就连都城也落在了金人的手上。

“东至柳子,西至西京,南至汉上,北至河朔”这是当时对于金人攻破汴京的记载。

国破家亡之后,宋人才幡然醒悟,日日醉生梦死,愤懑于国家衰亡,自己却无计可施的状态,正是因为这段是时间的发展,宋朝的边塞诗才开始慢慢崛起,而这个崛起的主要路径,就是对于愤懑悲凉的基调,这也是宋朝边塞诗的一大特点。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其中,岳飞的《满江红》就是代表作,从宋朝的边塞诗发展也可以看出当时的历史轨迹。

三、宋朝疆域缩小,边境环境的不同

宋朝边塞诗稀少的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和唐朝的边境不同。宋朝的边境和我们传统意义上的边境并不相同。

边塞

在其他朝代,边境应该是站在长城的城墙边上,遥望远方的落日,正是因为这种庞大的景象,才会让人发出豪迈磅礴的感慨。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边塞诗更像是当时环境的一种描述,而相比于关外的大漠风沙,关内的生活就要和煦得多。

要知道宋朝的疆域并不大,甚至比不上全盛时期的辽,相比于宋,辽国已经入关多年,何况还有西夏和金人。

所以总体来说,宋朝的边塞和唐朝的边塞是两回事。

看到的景象不同,自然所产生的情感也不同,这也是宋朝边塞诗稀少的一个重要原因,对于宋朝人来说,边境其实和都城没有什么本质区别,这样杂混而居的生活已经麻痹了宋人的神经。

土生土长的宋人是不可能见过唐朝边塞诗中描绘的景象的,因为宋朝的边境是在和辽人交界的地方。

没有什么玉门关,也没有大漠孤烟,这对于文人来说,可以称得上是一种遗憾,所以对于宋朝人诗词中和唐朝人诗词中所宣泄出来的情感是完全不一样的。

玉门关

宋人不能理解唐人的边塞诗情怀,唐人也不能理解宋人家国破碎的愤懑。

结语

宋朝和唐朝的边塞诗几乎可以称得上天差地别,除了所写诗的类型和战争的背景相同之外,几乎没有一样的地方,从语言风格到表达情感,甚至数量上都不相同。

相比于唐朝边塞诗的豪迈,宋朝边塞诗除了寥寥无几之外,还有一种排除在主流文化之外的悲戚。

这和宋朝社会的重文轻武脱不开关系,最主要是宋朝的疆域远远小于唐朝,一个人的见识很容易影响思想情感。

对于宋朝人来说,唐朝人边塞诗中所描绘的东西,更像是虚无缥缈的梦境。

眼界决定了一个人的高度,同样也决定了一个群体的高度,更是决定了一个朝代的高度,正是因为没有直面边关苦寒,宋朝人写不出唐朝边塞诗里的意境。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1-09
因为宋朝士兵打仗的时候没有像唐朝那样勇猛,所以他们的边塞诗就不像唐朝的那样悲壮,也就没有唐朝时的有名。
第2个回答  2021-01-09
因为宋朝时期军事力量没有那么强,所以守卫边疆也没有那么受重视,诗词主要是描写景物心境的
第3个回答  2021-01-09
因为宋朝实力比较弱小,几乎没有主动去抵挡北方游牧民族。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