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总线技术到底是指什么,特别是 CAN 和 MVB?

如题所述

现场总线技术,如同工业领域的革命,革新了设备间的连接方式,特别是CAN和MVB,它们是如何打破传统I/O点对点的束缚,展现出强大而灵活的连接能力的呢?让我们深入探讨。

在工业设备领域,过去,如图1所示的I/O信号连接方式,设备间的通信犹如一张蜘蛛网,每增加一个节点,都需增加一根电缆与中心主机紧密相连。这样的结构在面对远程设备和中心主机间距离拉大时,成本飙升,且一旦中心主机故障,整个系统可能瞬间瘫痪,风险极高。

然而,现场总线技术的出现,如图2所示,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它实现了设备的分布式连接,只需将新设备“并联”接入现场总线,成本显著降低,同时支持多个独立的主机,系统稳定性大幅提升,减少了单一故障导致的全网崩溃可能。

现场总线,本质上是一种工业数据通信网络,遵循IEC61158国际标准,它在OSI七层模型中,仅定义了应用层、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物理层定义了通信介质,如屏蔽双绞线或光纤;数据链路层则负责数据识别和纠错,如MAC地址和CRC校验;而应用层则规定了数据包的具体含义,区分控制信息和状态信息。

虽然RS485总线由于其简单和普及性常被提及,但它并不符合现场总线的完整定义,因为它在应用层缺乏明确的定义。与之相比,CAN和MVB则更符合现场总线的严格要求。

工程师们在讨论总线时,往往关注其技术参数。表1展示了CAN、MVB和其他代表性的总线性能对比,通常,性能优越的总线意味着更高的价格和更复杂的应用场景。例如,CAN总线以其高速、易实现和性价比高的特性脱颖而出,成为许多入门者的首选,如《手把手教你学CAN总线》这本书提供了详尽的入门指导。

MVB,全称为多功能列车总线,专为高铁和地铁设计,对通信速度和稳定性有极高要求。它具有两条冗余线路,确保在一条线路故障时,系统仍能维持稳定运行。MVB拓扑图,如图5所示,清晰展示了其在复杂网络中的布局和优势。

在实际应用中,软件在不同层次的现场总线中发挥着关键作用。物理层,虽然软件无直接作用,但在数据链路层和应用层,软件则负责配置、接收和处理信息,确保通信的高效和精确。

总的来说,CAN和MVB作为现场总线的代表,分别适应不同的工业环境和性能需求。在选择使用哪种总线时,需要综合考虑设备性能、成本和系统的可靠性。此外,还有诸如PROFIBUS这样的其他现场总线技术,如西门子的解决方案,同样值得关注。在探索现场总线的奥秘时,实践和学习是不可或缺的途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