欺君蔑祖的意思?

如题所述

"欺君蔑祖" 是一个汉语成语,意思是欺骗君主、藐视祖先,行为极其卑劣。这个成语强调了尊重和遵守传统文化、尊重历史和祖先的重要性,同时也警示人们要远离欺骗和不忠诚的行为,维护社会的稳定和正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3-11
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在美丽富饶的华夏大地上,曾先后涌现出大大小小百余个统治王朝。无论是哪一个王朝,都存在着忠臣义士和奸邪小人。

对于国家来说,忠臣是呕心沥血为国家抛头颅、洒热血,一心为国为民,这样的人死后自然是受到人民的爱戴。还有一部分人,为了一己之私,他们逢迎献媚,结党营私,欺君罔上,残害忠良,甚至弑君杀臣,给国家带来了严重的灾难,这些人则被统称为:奸臣。

奸臣,亦作“僭臣”,出自《管子·七臣七主》:“吏肃而严,民朴而亲。官无邪吏,朝无奸臣。”纵观中国古代的历朝历代,几乎都会存在着那么几个奸邪小人,他们欺君罔上,危害王朝,是社会的蛀虫。

今天,笔者就为大家盘点一下中国古代著名的三大奸臣,这三人祸国殃民,所做之事令人不齿,死后被牢牢地钉在了耻辱的十字架上。后人根据这三个奸臣的所作所为,总结出了三个成语,如今人尽皆知

指鹿为马
第一个成语便是指鹿为马。国人对“指鹿为马”这个成语都不会感到陌生,小学课本就学到过。这个成语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赵高欲为乱,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于二世,曰:‘马也。’二世笑曰:‘丞相误邪?谓鹿为马。’问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马以阿顺赵高。”

赵高,何许人也?他是一名太监,因为靠着聪慧的头脑和机敏的做事风格,受到秦始皇的青睐。秦始皇死后,他联合李斯辅助胡亥登上王座,一跃成为当时最有权势的阉人。作为一个太监,他可谓是活出了自己的高度。

将秦二世控制得死死的,赵高心生谋逆之心,利用手中的权势,在光天化日之下颠倒黑白,令人牵了一头鹿来到大殿上,当着朝中文武百官的面,对皇上说这是一匹北方骏马。从此之后,“指鹿为马”也就成了一句世人皆知的典故,让人明白了什么才是典型的颠倒是非。

口蜜腹剑
这第二个成语便是口蜜腹剑,释义为嘴上说得很甜美,心里却怀着害人的主意,主要用于形容两面派的狡猾阴险,出自《资治通鉴》:“尤忌文学之士,或阳与之善,啖以甘言而阴陷之。世谓李林甫‘口有蜜,腹有剑’。”

李林甫,唐玄宗时期的宰相,此人虽说才艺不错,能书善画,但品德却是坏透了。他妒嫉别人的才能,凡是比他能力强、声望比他强的人,他都会找机会进行排斥和打击。大唐最终走向衰落,主要就是安史之乱造成的,而根源就在李林甫。

在为相期间,李林甫独揽大权,排斥贤才,重用胡人安禄山,最终使得安禄山势力坐大,最终兴兵作乱,把唐朝闹得差点覆灭了。

东窗事发
最后一个成语便是东窗事发,意思是比喻不可告人的秘密彻底败露,出自明朝人田汝成所著的《西湖游览志馀》:“桧之欲杀岳飞也,于东窗下与妻王氏谋 之。王氏曰:“擒虎易,纵虎难!”其意遂决……桧曰:“可烦传语夫人,东窗事发矣!”

文献中的“桧”指的就是南宋著名的奸臣秦桧,但凡看过《说岳全传》的人,每每提起秦桧这厮,相比心中都是义愤填膺,对他恨之入骨,大有扒其皮,抽其筋,食其肉方能解恨的架势。

和民族英雄岳飞的爱国形象不同,秦桧就是一个典型的阴险狡诈、阿谀奉承、玩弄朝政的奸臣小人。面对破碎的山河、外敌的入侵,作为一个大宋子民,秦桧不但不报效朝廷,反而残害抗金名将岳飞,造成了岳飞含冤受辱的惨烈离世。这样的秦桧,怎能不遭世人所唾骂。

小结
不得不说,中国传统文化是多么地精髓。而成语,更是中华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虽然只有简简单单的几个字,但可以表达丰富的涵义。现如今,成语作为汉语文化中的一大亮点,正随着人们的生活发展着、前进着,时刻在影响着国人……

参考资料:《史记》、《资治通鉴》、《西湖游览志馀》
第2个回答  2023-03-19
古人对师傅关系的理解是很到位的,师傅在一个人的人生中有很高的地位,和天、地、君、亲并列,在三纲五常之内,所以,师与徒是古人常挂在嘴边的一种神圣又庄重的关系。

三纲五常
唐代韩愈在《师说》中全面地阐述了古人对师徒关系的理解。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用现代人的逻辑解读,如果您生在中国古代,想学东西就一定要有师傅。师傅的职责不止是能为你教授某种艺业,还要给你讲道理(建设或矫正三观),包括解释人生困惑,提出对应的解决方案。是人就会有困惑,比我们年龄大的人,懂的道理多,我们当然可以拜他为师。但比我年龄小的人,如果他懂得道理比我早,我们也能拜他为师,这就是“学无先后,达者为师”的道理。所以,从师问道这种事,没有长幼、贵贱的分别,也就是说,有“道”存在的地方,就是师傅在的地方。

古代师徒
用今天人们的眼光看,那些付费培训班的老师,可以被视为“传术”之师,因为学生和老师的关系是一种纯粹的商业契约关系。你付了钱,对方就必须没有保留的传授你某种技能。所以,真正意义上的师傅,是“传道”之师,一如《师说》中总结的那样。

不过,这种关系在古代也是有一定风险的,比如政治领域里的师傅关系。师徒一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师傅得道你升天,师傅遭殃你倒霉。当然,像明代嘉靖年间的严嵩和胡宗宪这样的例子也不少,恩师犯错被处理,弟子因为工作表现极为突出,就没有被“不良师”牵连。

培训班
和传统的文化教学领域并存的师徒概念(古代文化启蒙私塾、成年弟子的门徒关系最为神圣),还适用于以前的“梨园行”、曲艺门、医术、各种手艺工匠等纯粹的技术领域。

比如“梨园行”和曲艺门中拜师收徒礼仪也比较严格,不但要有公开的仪式,还要有引师、保师、代师这三师介入,他们既是介绍人又是见证人,见证双方缔结这种正式的师傅关系。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