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中的【靖康耻】是什么?

如题所述

靖康之变是指靖康二年(金天会五年,1127年)金朝南下攻取北宋首都东京,掳走徽、钦二帝,导致北宋灭亡的历史事件。又称靖康之乱、靖康之难、靖康之祸。

北宋宣和七年(金天会三年,1125年),金军分东、西两路南下攻打宋朝。靖康元年(金天会四年,1126年)正月,完颜宗翰率金兵东路军进至汴京城下,逼宋议和后撤军,金人要求五百万两黄金及五千万两银币,并割让中山、河间、太原三镇。

同年八月,金军又两路攻宋;闰十一月,金两路军会师攻克汴京。宋钦宗亲自至金人军营议和,被金人拘禁。

《满江红·怒发冲冠》,一般认为是宋代抗金将领岳飞的词作。此词上片抒写作者对中原重陷敌手的悲愤,对局势前功尽弃的痛惜,表达了自己继续努力争取壮年立功的心愿;下片抒写作者对民族敌人的深仇大恨,对祖国统一的殷切愿望,对国家朝廷的赤胆忠诚。

原文如下: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译文如下:

我怒发冲冠登高倚栏杆,一场潇潇细雨刚刚停歇。抬头放眼四望辽阔一片,仰天长声啸叹。

壮怀激烈,三十年勋业如今成尘土,征战千里只有浮云明月。莫虚度年华白了少年头,只有独自悔恨悲悲切切。

靖康年的奇耻尚未洗雪,臣子愤恨何时才能泯灭。我只想驾御着一辆辆战车踏破贺兰山敌人营垒。

壮志同仇饿吃敌军的肉,笑谈蔑敌渴饮敌军的血。我要从头彻底地收复旧日河山,再回京阙向皇帝报捷。

扩展资料:

关于此词的创作背景,有多种说法。有学者认为此词约创作于宋高宗绍兴二年(1132)前后,也有人认为作于绍兴四年(1134)岳飞克复襄阳六郡晋升清远军节度使之后。

“靖康耻”四句突出全词中心,由于没有雪“靖康”之耻,岳飞发出了心中的恨何时才能消除的感慨。这也是他要“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的原因,又把“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具体化了。从“驾长车”到“笑谈渴饮匈奴血”都以夸张的手法表达了对凶残敌人的愤恨之情,同时表现了英勇的信心和大无畏的乐观精神。

“壮志”二句把收复山河的宏愿,把艰苦的征战,以一种乐观主义精神表现出来。“待从头”二句,既表达要胜利的信心,也说了对朝廷和皇帝的忠诚。

岳飞在这里不直接说凯旋、胜利等,而用了“收拾旧山河”,显得有诗意又形象。一腔忠愤,碧血丹心,肺腑倾出,以此收拾全篇,神完气足,无复毫发遗憾。

这首词代表了岳飞“精忠报国”的英雄之志,词里句中无不透出雄壮之气,显示了作者忧国报国的壮志胸怀。它作为爱国将领的抒怀之作,情调激昂,慷慨壮烈,充分表现了中华民族不甘屈辱,奋发图强,雪耻若渴的神威,从而成为反侵略战争的名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满江红·怒发冲冠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25
  靖康之变

  抗金名将岳飞留下了气壮山河的千古名句“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这里的“靖康耻”,指的就是靖康之难。
  宋徽宗时期,也就是12世纪初,北宋王朝日趋衰落,东北女真族却日益强大。女真完颜部的阿骨打作酋长时,兵强马壮。公元1115年,阿骨打建立金国。金政权在灭辽之后即将北宋作为下一个目标,移兵南下攻宋,以求统一天下。当时北宋王朝已经积弊重重,政治腐朽,军事衰弱。1120年北宋曾与新建立的金签定“海上之盟”商定两家共同灭辽共分辽疆土,然北宋腐败军力极虚弱,几无战斗力可言,北宋30万大军虽然进攻的仅是辽军残部却惨败而归,最终也未能夺取辽朝尺寸之地,反而使金朝摸清了北宋的底细。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金军仅以4万人南下,一路锋芒如入无人之境,连破北宋27州,兵锋直指宋都汴梁,黄河北岸宋地皆陷没。北宋朝廷本想借黄河天险以御金兵,但戍守黄河南岸诸部宋军久已虚缺,偶有在营兵卒也多为懒散之徒,根本不能作战。当时宋军虽烧毁黄河浮桥,但两岸渡船均因部属渎职拖延而未能彻底收缴,金军在北岸仅用数日便汇集了足够渡船,于十月丁卯强渡黄河,北宋守军见金兵至皆不战而溃、四散奔逃,次日金军兵不血刃占据汴梁以北军事重地仲牟驿,北宋朝中上至皇帝下至小吏尽惊慌失措、方寸大乱,主和派趁机大造声势,举朝皆投降之声。金军围困汴梁一月有余,在尚未攻破东京的情况下,北宋皇室准备投降,开封下级军民却坚决要求抵抗,30万人决心参战。钦宗竟然亲自到金营求降,卑躬屈膝地献上降表,还下令各路勤王兵停止向开封进发,甚至镇压自发组织起来准备抵抗的军民。金军于是肆无忌惮地大肆搜刮,开封平民遭受了巨大灾难。第二年2月,金军废宋徽宗、宋钦宗人,另立原宋朝宰相张邦昌为伪楚皇帝。4月,金军将俘虏的两位皇帝以及后妃、皇子、宗室、贵戚等3000多人,连同大量宝玺、舆服、法物、礼器、浑天仪等开始北撤。宋朝在历史上留下了这奇耻大辱的“靖康之变”。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10-07

    靖康之耻是指中国历史上的一次著名事件,发生于北宋皇帝宋钦宗靖康年间(公元1126~1127年)因而得名。靖康二年四月金军攻破东京(今河南开封),除了烧杀抢掠之外,更俘虏了宋徽宗、宋钦宗父子,以及大量赵氏皇族、后宫妃嫔与贵卿、朝臣等共三千余人北上金国,东京城中公私积蓄为之一空。又称靖康之乱、靖康之难、靖康之祸、靖康耻。

    靖康之耻导致北宋的灭亡,深深刺痛汉人的内心,南宋大将岳飞在《满江红》中提到:“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第3个回答  2009-09-20
宋徽宗时期,也就是12世纪初,北宋王朝日趋衰落,东北女真族却日益强大。女真完颜部的阿骨打作酋长时,兵强马壮。公元1115年,阿骨打建立金国。金政权在灭辽之后即将北宋作为下一个目标,移兵南下攻宋,以求统一天下。当时北宋王朝已经积弊重重,政治腐朽,军事衰弱。1120年北宋曾与新建立的金签定“海上之盟”商定两家共同灭辽共分辽疆土,然北宋腐败军力极虚弱,几无战斗力可言,北宋30万大军虽然进攻的仅是辽军残部却惨败而归,最终也未能夺取辽朝尺寸之地,反而使金朝摸清了北宋的底细。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金军仅以4万人南下,一路锋芒如入无人之境,连破北宋27州,兵锋直指宋都汴梁,黄河北岸宋地皆陷没。北宋朝廷本想借黄河天险以御金兵,但戍守黄河南岸诸部宋军久已虚缺,偶有在营兵卒也多为懒散之徒,根本不能作战。当时宋军虽烧毁黄河浮桥,但两岸渡船均因部属渎职拖延而未能彻底收缴,金军在北岸仅用数日便汇集了足够渡船,于十月丁卯强渡黄河,北宋守军见金兵至皆不战而溃、四散奔逃,次日金军兵不血刃占据汴梁以北军事重地仲牟驿,北宋朝中上至皇帝下至小吏尽惊慌失措、方寸大乱,主和派趁机大造声势,举朝皆投降之声。金军围困汴梁一月有余,在尚未攻破东京的情况下,北宋皇室准备投降,开封下级军民却坚决要求抵抗,30万人决心参战。钦宗竟然亲自到金营求降,卑躬屈膝地献上降表,还下令各路勤王兵停止向开封进发,甚至镇压自发组织起来准备抵抗的军民。金军于是肆无忌惮地大肆搜刮,开封平民遭受了巨大灾难。第二年2月,金军废宋徽宗、宋钦宗人,另立原宋朝宰相张邦昌为伪楚皇帝。4月,金军将俘虏的两位皇帝以及后妃、皇子、宗室、贵戚等3000多人,连同大量宝玺、舆服、法物、礼器、浑天仪等开始北撤。宋朝在历史上留下了这奇耻大辱的“靖康之变”。
第4个回答  2009-09-20
靖康之难 北宋被金灭亡的时候 金掳走了北宋两位皇上 靖康是最后一个皇帝宋钦宗的年号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