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藩王造反大多数都失败了,为什么朱棣能够造反成功?

如题所述

朱元璋称帝后先后册封二十四个儿子和一个从孙为藩王,驻守在北方边塞和内地关键要塞,此时藩王的权力极大,列爵治民,分藩锡土,掌握地方军事、政治、财政大权,尤其是北方边塞的藩王,承担着抵御蒙古的重任,秦、晋、燕、代、辽、肃、庆、宁、谷(按照年龄排序)九藩王手握重兵。年长的“晋、燕二王,尤被重寄,数命将兵出塞及筑城屯田。

朱棣是朱元璋几个儿子中国最出色的一个,长子朱标英年早逝,朱棣嫉于皇位。不想朱元璋把王位传个了朱标的儿子,自己的孙子朱允炆。朱元璋希望有儿子们守着他孙子比较安全,于是把朱棣等一干儿子派往全国各地镇守。当朱棣出了南京时,就知道当皇帝走正规渠道是不可能了,唯有造反。

朱允炆即位伊始,建文帝就定下削藩的国策,削藩对象是北方掌握重兵的燕王和宁王。此时,建文帝具有两种选择,一是抓大放小,直接囚禁二王,其余诸王就不足为虑了;二是先易后难,先削除几个实力弱的藩王,削除二王的羽翼,彻底削除藩王的威胁。可是朱允炆根本就没有考虑朝中的情况,在中央方面,朱元璋晚年通过胡惟庸、蓝玉案将开国功臣一扫而尽,朝中无将,开国功勋仅剩下耿炳文能够委以重任。

削藩政策规定一出,皇族内部的矛盾自然迅速激化。燕王朱棣表面上装病,三天两头上街装疯卖傻,而暗中却组织力量策划谋反。有人向建文帝告密,建文帝就派遣工部侍郎张昺、都指挥谢贵去北平监视朱棣,并乘机逮捕。不料燕王朱棣察觉后就诱杀了前来执行监视逮捕任务的张昺和谢贵等人,于建文元年七月起兵造反,对抗明朝中央政府。早在朱元璋当政时,为防范权臣篡权,在《皇明祖训》中曾特别提到:“朝无正臣,内有奸逆,必举兵诛讨,以清君侧。”燕王朱棣以此为由,指责齐泰、黄子澄为奸臣,必须起兵诛讨,并称自己的举动为“靖难”。因此,历史上称这场战争为“靖难之役”。

在“靖难之役”中,朱棣创造了一个不小的奇迹,他凭手下屈指可数的几万部众,便大规模歼灭南军数十万主力,且每次都是以少胜多。而具体到交战中,朱棣更是勇不可当,进攻时,挥舞着马刀冲锋在前的肯定是朱棣本人。而撤退时,率少量部队掩护断后的又是他朱棣,仿佛他就是打不死的兰博一样,无所畏惧。

靖难之役朱棣的谋士姚广孝可以说是发挥了无比重要的作用,若非是因为谋士姚广孝的过人才智,或许朱棣未必能够如此幸运地取得靖难之役的胜利并且最后登上了皇位。其实早在靖难之役发动之前,姚广孝便表现出了过人的阅人能力,姚广孝的为人可以说是深藏不露的,有着无比空明的洞察力,而起初朱棣对于姚广孝的能力也是不曾深信的,但是自从姚广孝对朱棣言说了关乎天下命运走向的大策方针的时候,朱棣便把姚广孝当做了自己最为重要的谋士。

二十几年后,同样的脚本,都是叔侄相争。这次是叔叔汉王朱高煦,侄子皇帝朱瞻基。本来在靖难之役中,朱高煦立下过汗马功劳,甚至于朱棣为了鼓励他战斗,给他了个空头支票说:“世子多病”,暗示他可以当世子。没成想,后来被忽悠了,怀怨在心。就藩之后就处心积虑谋划造反。

但是此时已经不是当年的局势,他很快就被打败俘虏。本来朱高煦应该被处死,但是朱瞻基可能想到自己爷爷朱棣的不光彩,只是把他收监。但是后来,宣宗去探视朱高煦,却被朱高煦故意绊倒。宣宗大怒,命人用三百斤重的铜缸将朱高煦扣住。朱高煦勇武有力,竟将大缸顶起。宣宗又命人在铜缸周围点燃木炭,把朱高煦活活炙死在铜缸内。朱高煦的几个儿子也全都被杀。

一百年后的正德朝,又接连发生安化王之乱,宁王之乱,即便正德皇帝疏于朝政,但是由于时间久远,藩王早已被削得差不多了,这些朱姓子弟的野心却丝毫未减。幸运的是,此后明朝再无藩王叛乱,实在是没有不知天高地厚的藩王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4-24

首先,在朱元璋驾崩之后,建文帝朱允炆以二十岁出头的年纪登上帝位,就如同一个怀揣珍宝而无力保护的小孩进入到了强盗出没的山林里,自然引起了朱棣的觊觎。

而在朱允炆继位后,黄子澄、齐泰和方孝孺等儒家学者成为了朱允炆的心腹,但是他们并没有实际执政的经验,对于朱允炆继位后的局势判断过于草率,盲目而过激地劝说初生牛犊的朱允炆立刻削藩,给了朱棣起兵靖难的理由,同时也将宁王等对削藩心怀不满的藩王赶到了朱棣的靖难阵营之中。

其次,在朱元璋在位之时,为了稳固统治,先后将傅友德、蓝玉等大将诛杀,导致朱允炆继位之后,面临朱棣的大军无将可用,而朱棣本人之前则两次参与讨伐北元的战斗并且获胜,是一名经验丰富且能力出色的优秀将领。所谓主将无能,累死三军。就因为无将可用,朱允炆只能派出像李景隆这样的庸才,导致具有优势兵力的大军屡战屡败。

另外,在讨伐朱棣的过程中,优柔寡断的朱允炆为了保持自己的仁君形象,不让自己有杀害亲人的罪名。刻意吩咐讨伐大军不得伤害朱棣。殊不知这一举动就好像给朱棣支起了一个保护伞,使得朱棣可以毫无顾忌地亲自率军突入阵前,同朱允炆的大军进行对抗。

还有,在几场关键战役中,朱棣的运气实在太好。每有两军相持不下的时候,朱棣一方总有突出起来的怪风相助,最终逆转战局,反败为胜。

第2个回答  2017-12-28

个人实力强外加运气好。

抗日剧里面我最喜欢听的一句话就是“不是我们国军无能,是共军太狡猾啦”。放在明朝初年的时候,我猜李景隆可能也会为自己辩解说不是我无能,是朱棣太狡猾啦。可是很遗憾没人会信他。

都说虎父无犬子,李景隆的父亲李文忠是朱元璋侄子,大明朝排名第三的开国功臣,李景隆也深受朱元璋看中,让我想起了数千年前的赵括。建文帝上位后成为建文帝心腹大将军,率领京城王师讨伐藩王朱棣。结果连续几次战斗损失数十万大军直接导致了建文帝的失败。

而建文帝这个人脑袋也不太好使,朱棣都开始造反了,朝中大臣摩拳擦掌要拿朱棣的脑袋当夜壶使,建文帝来了句打仗可以不要杀我叔叔。众臣集体石化,刀剑无眼啊,您这命令一下谁还敢勇敢作战啊。果不其然输得稀里哗啦的。

而朱棣为了当皇帝也豁得出去,侄子朱允文让他进南京接受削藩的时候朱棣就开始装傻不去,朱允文派人来看,发现朱棣在猪圈里装猪,就告诉朱允炆朱棣真的疯了。

此外朱棣也有姚广孝等一众人替他出谋划策,而建文那边本来能打的几个人都被朱元璋打死了,敌我差距非常大。

第3个回答  2017-12-28

1.朱棣是高智商的造反者。

朱棣等这个机会等了很久,甚至为了瞒过朱元璋不惜装疯卖傻,损害自己皇族的形象。能够隐忍到这个地步可见朱棣的心机之深。相比于历史上短时间的宁王叛乱,朱棣这位老祖宗可是异常的聪明。

2.朱棣手握兵权,在军中势力大。

朱棣是从战场上走回来的男人,还手握兵权,野心和能力更是要比自小在宫中长大的皇长孙大。就算后来被朱元璋责令放弃兵权,可是他在军中的影响力依然不可小觑。

3.新帝能力不足,实力不够。

新帝能够继位只是因为朱元璋痛惜失去太子朱标,把对朱标的爱转移到皇长孙朱允炆身上而已,要论治国的能力他还真的不如朱棣。就因为新帝的单纯和善良才给了朱棣可乘之机。

4.新帝周围没有能够解决叛乱的能臣。

还是朱元璋下手太狠,把一群牛掰的老臣处死了一大堆,能留给皇长孙撑门面的都没有,没有人帮助年轻的皇帝判断时局,没有人替新帝想应对的策略。没有能人帮着新帝,又没有兵权在手,失败也是必然。

第4个回答  2019-04-05
因为叔叔内有侄子赐的“免死金牌”(建文说不要让我承担杀叔叔的罪名,等于告诉了前线是能生擒叔叔不能杀。所以几年血战老四冲锋在前无人敢伤他。)外有表侄李景隆这种神指挥,推荐李景隆的黄子澄怕受牵连,居然把兵败的战报压下来建文败的也不算冤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