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元如何强化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

如题所述

  公元960年;掌握后周军政大权的赵匡胤,通过兵变夺取了后周政权而建立了宋王朝,史称北宋。北宋王朝统治者凭借军事实力,对各割据政权采取了各个击破的策略,经过二十年的战争,基本上结束了中国历史上第二次大分裂的局面。宋王朝建立之后,面临削弱割据势力,巩固国家统一,恢复社会安定,重建封建经济等等一系列问题。
  宋太祖曾与赵普等人反复探讨。赵普提出“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进而“强干弱枝”,达到集权中央的对策。所采取的具体措施有:
  1、将节度使所统领的州郡直属京师,使各地节度使成为“无职掌”的虚衔。
  2、朝廷直接派出朝官,管理州郡事务。还另设通判,牵制并监督知州行动。
  3、太祖建隆四年下令各州,扣除地方财政支用,其余赋税收入全部运送京师。
  4、太宗时,全国分为十五路,设转运使,专门负责财政税收和水陆转运,将财政收入全部控制于朝廷,极大地削弱了地方势力赖以抗衡中央的经济基础。
  5、为了削弱地方的军事力量,宋初通过反复选拔,将藩镇所辖军队中的精锐兵力收补到中央禁军之中,使留在地方的厢兵完全失去了作战能力。
  6、对于中央禁军,宋也采取了以文臣代替武将,定期调整将帅等措施,使“兵无常帅,帅无常师”,避免禁军将领拥兵自重。
  7、鉴于前朝宦官、外戚、女后干政,危害统治的历史教训,宋朝严令禁止其参与朝政。
  宋统治者将上述集权措施,“悉为之法”,而且日趋严密。 订立各种法制的目的,一是使政出于一、权归于上,百官不过奉法遵职,使中央和地方达到空前的集中和统一。二是定为祖宗家法,要求子孙严格遵守,以保证赵氏皇室的长久统治。对此宋初统治集团内部达成了共识,在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立法思想指导下,宋朝对新出现的社会关系及时作出反应,加强法律调整。其立法活动频繁,法律形式多样,法律条文繁杂。

  元主要是在地方推行“行省”制度
  行省制度:元朝实行的一种行政区划管理制度。元朝的疆域比以往任何朝代都辽阔,为了加强对全国有效的管理,元朝在秦朝郡县制的基础上,实行行省制度:在中央设中书省,作为全国的最高行政机构,大都及附近地区,由中书省直接管辖,称“腹里”(包括今天的河北、山西、山东等地),其他地方设“行中书省”,由中央政府委派官吏管理,又简称“行省”或者“省”。

  行省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首先,为我国明清以后的行政划分奠定了初步影响;其次,加强了这样对边疆地区的管辖,特别是台湾、西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的一个行政区;再次是行省制度把各族人民统一在一个中央政府管辖之下,便于民族间友好相处和角落,促进了民族融合,使中华民族的向心力和内聚力加强,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09-26
宋:
军事上:将地方上强壮的人都选入中央军队--禁军,而地方上的军队都是一些老弱病残,这也是为什么辽金军队可以势如破竹的原因之一
另外,在军事上,将领没有调兵的权利,只能统兵。而且将领还周期性轮换,导致将不识兵,兵不识将。
更有甚者,还由文人统兵。
财政上:地方设立转运使,专门负责地方上的赋税交到中央,而地方只留一些钱日常应付。
中央权力构成上:将宰相权利一分为三,加强君权
地方权力构成上:知州由文人充任,还有一个通判在旁监督。
至于元朝,一般都瞧不起汉人,尤其是读书人。好像没有什么特别的。
倒是明朝有两个特色,一是八股,一是特务
第2个回答  2009-09-27
行省制度,(一直延续至尽)
第3个回答  2009-09-26
政治措施
北宋建立后,宋太祖为巩固统治,本着“强干弱枝”的指导思想,解除中央和地方大将的兵权,使地方行政权和财政权分开,又在中央组织强大的禁军。这些措施避免了地方分裂的再现,使北宋在政治上出现了稳定的局面,有利于经济文化的发展。但又导致官僚机构的膨胀和军队数量的激增,造成北宋政权长期积贫积弱的局面。
至北宋中期,已出现严重的财政、政治和边防危机。为缓和矛盾,富国强兵,宋神宗任命王安石进行变法。他制定了青苗法、募役法、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和保甲法等措施,力图限制官僚地主对农民的剥削,缓解土地兼并,缓和阶级矛盾,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但由于用人不当,特别是新法损害了官僚地主的利益,削弱了北宋政权的统治基础,遭到特权阶层的反对,新法没有成功。

元朝统一全国后,为有效治理广阔的国土,实行行省制,初步奠定了后世省区的规模,并通过宣政院和澎湖巡检司等机构,有效地保证了中央对包括西藏、台湾在内的广大边疆地区的管辖,进一步强化了中央集权。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