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的各个名称是什么?

如题所述

1、立春

邮票图案上,远山泛出浅绿,树木开始发芽,温暖的春风吹醒万物,大地呈现绿意盎然、春光明媚的景象,万物复苏。“立春”两字用楷书写出。

2、雨水

邮票图案上,远山更显苍翠,春雨淅淅沥沥,农民开始下田耕种。绵绵的春雨,带来丰沛的水分,农民开始了一年的农耕生活,忙于播种耕作,期望来日的丰收。

3、惊蛰

邮票图案上,雷电交加,雨量越来越大。春雷惊醒了冬眠的虫类及蛰伏的动物,大地充满生气,万物孕育生机,草木开始茂盛,到处鸟语花香。一切冬眠的生物都开始醒了,田里白鹭正在寻找鱼虾吃。

4、春分

邮票图案上,远山含翠,春雨绵绵,大地一片生机。辛勤的农民朋友披蓑戴笠,弓腰插秧。乡村生活浓郁,充满诗情画意。

5、清明

邮票图案上,远处的山峰更加苍翠挺拔,房屋的轮廓在辽阔的原野中更加清晰。画面的主体是一个木食盒,里面装着滋味鲜美的饭食。由于农活忙,农妇把饭菜送到田间。

6、谷雨

邮票图案上,河水清明澄澈,农舍林立,大地一片绿意。画面主体是一套农民外出时穿的蓑衣,戴的斗笠。昭示着谷雨时节的天气特点,洋溢着浓郁的乡村生活气息。

7、立夏

邮票图案上,远处青山含黛,房舍林立;近处禾苗茁壮,青翠茂盛。大地铺满了浓浓绿色,一派生机勃勃之景象。

8、小满

邮票图案上,画面主体是一部水车取水的图景。此时田里的稻麦已粒粒结实,农夫们辛勤地踏着水车,以提供秧苗更充足的水分。夏季的南风吹动了原野的各种花草,就在那草木丛深之处可见到那小小的茅舍。近处麦田那嫩绿的麦穗已经抽齐,在微风中摆动时,像小孩子那样摇头晃脑,娇憨可爱。

9、芒种

邮票图案中,青山楚楚,白云飘飘。画面主体是一束金灿灿的稻谷。沉甸甸的谷穗颗粒饱满,丰收在望。象征着幸福美满,预示着吉祥安康。

10、夏至

邮票图案上,蓝天白云,青山绿水,鳞次栉比的农舍衬托在一片金黄之中。树木葱茏,枝繁叶茂。一只鸣蝉,犹如夏的精灵,卧伏于葱绿之中,高声吟唱,似乎在颂扬这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11、小暑

邮票图案上,庄稼都已成熟,到处呈现一派丰收的景象。画面上一把普普通通的蒲扇,明确显示出季节的特征。随着气温逐渐炎热,人们藉由蒲扇生风,象征对生活的应变能力。整个图案充满着农家生活的气息,让人感到朴实亲切。

12、大暑

邮票图案上,最醒目的莫过于令人馋涎欲滴的西瓜,青皮翠绿,红瓤黑籽,汁液充足,让人垂涎。炎炎夏日,人们挥汗如雨,酷暑难耐。这时人们最最需要的,就是这类解暑降温的最佳食品,人们藉吃西瓜以去暑解热,以保平安康健。

13、立秋

邮票图案上,秋风来了,蓝蓝的天空更加高远,朵朵白云轻盈缥缈。山更加峭立,水益发碧蓝。打谷场上,稻麦金黄,香飘四溢。辛勤的农民已经嗅到了丰收的喜悦,幸福的笑脸依然挂满汗滴……

14、处暑

邮票图案上,一派丰收的景象。谷堆隆起,稻谷如山。它们和远处的青山绿树,遥遥呼应,都辉映在蓝天白云之下。春天,农民朋友挥洒着辛勤的汗水,在田埂间,在河堤畔,播下希望的种子;秋天来了,农民朋友同样挥洒着汗水,收获了喜悦,收获了幸福。

15、白露

邮票图案上,远处的山峰不再苍翠,绿意渐渐消褪;植物也开始渐渐泛黄,天空显得更加空旷辽远。晶莹剔透的露珠在绿叶上滚动,像调皮的孩童,在和阳光捉迷藏,仿佛在享受着习习秋风的丝丝凉意。

16、秋分

邮票图案上,远山绵绵,碧水依依。醉红的枫叶在极力舒展自己的翅膀,似朝霞,似火焰,飘向人间,飘向农家院落,撒下万紫千红,留下美好祝福。秋的浓郁,秋的质朴,无不饱含着农家人对未来的无限期盼。

17、寒露

邮票图案上,曾经翠绿的山色逐渐变得枯黄,树叶凋零,枯枝萧索。虫儿歇息了鸣叫,鸟儿倦怠了翅膀。天空不再喧闹,大地陡然寂静。深秋时节的乡村已失去了往日的绚丽多姿,生活已渐渐变得单调,不似往日的丰富多彩。

18、霜降

邮票图案上,远山温顺,失去了昔日的挺拔放纵;河流沉静,放弃了往日的欢唱奔腾。花草树木渐渐变得枯黄,枝叶凝霜。人入舍,鸟归巢,大地失去了生机。气肃而凝,露结为霜,一切的一切都在告诉人们,冬天就要到了。

19、立冬

邮票图案上,草木凋零,蛰虫休眠,万物活动趋向休止。人类虽没有冬眠之说,但民间却有“立冬补冬”的习俗。古人认为天气转凉,为重视保健养生,流行在此日进补,称为“立冬补冬”。画面上那只红红的坛子上那个繁体的“补”字,正是表达了这一涵义。

20、小雪

邮票图案上,远山肃立,雪花飘舞。青松在雪中傲立,更显精神和风骨。晶莹的雪花由空中缓缓飘下,点缀着高山上的松树,大地呈现白茫茫雪景。

21、大雪

邮票图案上,雪花飘飘,漫天飞舞。巍峨耸立的群山被白雪覆盖,整个大地白茫茫的一片。北方气温降至摄氏零度以下,天寒地冻,大雪纷飞;台湾的高山地区,此时也可以赏到皑皑雪景。大自然一片肃杀之气,水冷草枯,有些动物已经开始冬眠。

22、冬至

邮票图案上,漫天飘着雪花,表明寒冷的冬天来了。一碗汤圆,红白相间,热气腾腾,弥漫着喜庆,洋溢着温馨。合家团聚吃汤圆,表示团团圆圆,亲亲热热。冬季吃汤圆的传统习俗,很有文化内涵。

23、小寒

邮票图案上,天地茫茫,北风料峭,积雪深深,宇宙间一片白雪皑皑的景象。厚厚的积雪压在树枝上,淫威尽展。但寒枝并未折服,依然迎风斗雪,傲然挺立。

24、大寒

邮票图案上,远山连绵,各个山尖儿都顶着一髻儿白簪花,晶莹可爱。天寒地冻,小木屋上厚厚的积雪让人寒从心起。古谚:“小寒大寒,冷成一团。”可见这两个节气在一年中最为寒冷,到处冰天雪地、天寒地冻。但寒冬一过,春天不远,大地周而复始,生生不息。

扩展资料:

二十四节气(24 solar terms),是指中国农历中表示季节变迁的24个特定节令,是根据地球在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变化而制定的,每一个分别相应于地球在黄道上每运动15°所到达的一定位置。

历史由来

中国古代利用土圭实测日晷,将每年日影最长定为“日至”(又称日长至、长至、冬至),日影最短为“日短至”(又称短至、夏至)。在春秋两季各有一天的昼夜时间长短相等,便定为“春分”和“秋分”。在商朝时只有四个节气,到了周朝时发展到了八个,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定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

二十四节气名称首见于西汉《淮南子·天文训》,《史记·太史公自序》的“论六家要旨”中也有提到阴阳、四时、八位、十二度、二十四节气等概念。汉武帝时,落下闳将节气编入《太初历》之中,并规定无中气之月,定为上月的闰月。

中国的二十四节气,它代表着地球在公转轨道上,二十四个不同的位置。由于地球绕太阳一圈需要365天,所以每隔十五天,才有一个节气,而每个节气,都表示着气候、物候、时候,这“三候”的不同变化。二十四节气开始的日期,在阳历里几乎年年不变,最多相差一两天,这也正是因为节气和阳历一样,都是按照地球一年绕太阳公转一周作为依据。


参考资料:二十四节气-百度百科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08-23

二十四节气依次为:冬至、小寒、大寒、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

扩展资料

部分二十四节气的习俗:

1、立春

立春亦称“打春”、“咬春”,又叫“报春”。这个节令有迎春行春的庆贺祭典与活动,有打春的“打牛”和咬春的吃春饼、春盘、咬萝卜之习俗等。

2、雨水

在雨水这天,在民间有一项特具风趣的活动,叫“拉保保”。“保保”就是干爹的意思。而雨水节拉干爹,意取“雨露滋润易生长”之意。

3、惊蛰

在惊蛰这一天,民间有“打小人”驱赶霉运的习俗。

4、春分

在春分那一天,有“竖蛋”的民间习俗。世界各地都会有数以千万计的人在做“竖蛋”试验。这一被称之为“中国习俗”的玩艺儿,何以成为“世界游戏”,仍尚难考证。

5、清明

在清明节这一天,扫墓祭祖、踏青赏春、植树种草等传统习俗,自不必说。

6、立秋

在立秋时节,尤其是在八月十五中秋节这天,流传着许许多多的民间习俗。在商洛竹林关一带,就流传着“摸秋”的习俗。这天夜里婚后尚未生育的妇女,在小姑或其他女伴的陪伴下,到田野瓜架、豆棚下,暗中摸索摘取瓜豆,故名“摸秋”。

7、立夏

在我国沿海一带,立夏这一天有“斗蛋”的民俗。

8、小满

在小满这一天,有“抢水”与“祭车神”的习俗。旧时水车车水排灌为农村大事。

9、芒种

芒种这一天,人们在耕播种作的空余,忙里偷闲,有“送花神”的习俗。

10、夏至

在夏至这一天,无锡地区则兴吃馄饨。古时夏至这天,人们纷纷祭神,以祈求灾消年丰。至清代,夏至祭神更为盛行,是日民间须吃面食,以示敬神。由此可见,夏至这天,北方人吃面条也好,无锡人吃馄饨也好,都是虔诚祭神之举。

参考资料来源: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9-08-02

依次为:冬至、小寒、大寒、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

扩展资料:

1、二十四节气中,冬至、大寒、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为中气,通常用来确定月份。冬至所在月份必定为冬月(十一月)、大寒所在月份必定为腊月(十二月)、雨水所在月份必定为正月、春分所在月份为二月、小雪所在月份为十月。  

2、中气之间的时间约为30日5.25时,因此中气日之间的间隔(含前不含后)为30或31日。而一个月的时间为29日或30日,一个月内要么一个中气要么没有中气。因此,中气可以直接来确定月份及闰否,无中气的月份为前一个月的闰月。

参考资料: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9-10-18

二十四节气的各个名称是名称是:

冬至、小寒、大寒、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

流行在安徽省江淮流域的谚语有云:一月有两节,一节十五天。立春天气暖,雨水粪送完。惊蛰快耙地,春分犁不闲。清明多栽树,谷雨要种田,立夏点瓜豆,小满不种棉。芒种收新麦,夏至快种田。小暑不算热,大暑是伏天。立秋种白菜,处暑摘新棉。白露要打枣,秋分种麦田。寒露收割罢,霜降把地翻。立冬起菜完,小雪犁耙开。大雪天已冷,冬至换长天。小寒快积肥,大寒过新年。

扩展资料

历史由来

1、中国古代利用土圭实测日晷,将每年日影最长定为“日至”(又称日长至、长至、冬至),日影最短为“日短至”(又称短至、夏至)。在春秋两季各有一天的昼夜时间长短相等,便定为“春分”和“秋分”。在商朝时只有四个节气,到了周朝时发展到了八个,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定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

2、二十四节气名称首见于西汉《淮南子·天文训》,《史记·太史公自序》的“论六家要旨”中也有提到阴阳、四时、八位、十二度、二十四节气等概念。汉武帝时,落下闳将节气编入《太初历》之中,并规定无中气之月,定为上月的闰月。

3、中国的二十四节气,它代表着地球在公转轨道上,二十四个不同的位置。由于地球绕太阳一圈需要365天,所以每隔十五天,才有一个节气,而每个节气,都表示着气候、物候、时候,这“三候”的不同变化 [3]  。二十四节气开始的日期,在阳历里几乎年年不变,最多相差一两天,这也正是因为节气和阳历一样,都是按照地球一年绕太阳公转一周作为依据。

参考资料:

参考资料: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推荐于2019-09-01

1、立春

立春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立春是汉族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立”是“开始”的意思,自秦代以来,中国就一直以立春作为孟春时节的开始。立春是从天文上来划分的,春是温暖,鸟语花香;春是生长,耕耘播种。

2、雨水

雨水是二十四节气之中的第2个节气,位于每年正月十五前后(公历2月18-20日)。太阳到达黄经330°。此时,气温回升、冰雪融化、降水增多,故取名为雨水。雨水和谷雨、小雪、大雪一样,都是反映降水现象的节气。

3、惊蛰

惊蛰古称“启蛰”,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标志着仲春时节的开始;太阳到达黄经345°时。这时天气转暖,渐有春雷,动物入冬藏伏土中,不饮不食,称为“蛰”,而“惊蛰”即上天以打雷惊醒蛰居动物的日子。这时中国大部分地区进入春耕季节。

4、春分

春分是春季九十天的中分点。春分这一天太阳直射地球赤道,南北半球季节相反,北半球是春分,在南半球来说就是秋分。

5、清明

清明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五个节气,表示季春时节的正式开始;太阳到达黄经15度时交清明节气。

6、谷雨

谷雨是二十四节气的第六个节气,每年4月19日~21日时太阳到达黄经30°时为谷雨,源自古人“雨生百谷”之说。同时也是播种移苗、埯瓜点豆的最佳时节。气象专家表示,谷雨是春季最后一个节气,谷雨节气的到来意味着寒潮天气基本结束,气温回升加快,大大有利于谷类农作物的生长。

7、立夏 

立夏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7个节气,夏季的第一个节气,表示孟夏时节的正式开始,太阳到达黄经45度时为立夏节气。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

8、小满 

小满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夏季的第二个节气。其含义是夏熟作物的籽粒开始灌浆饱满,但还未成熟,只是小满,还未大满。每年5月20日到22日之间视太阳到达黄经60°时为小满。

9、芒种 

芒种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9个节气,夏季的第三个节气,表示仲夏时节的正式开始。芒种字面的意思是“有芒的麦子快收,有芒的稻子可种”。此时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将进入多雨的黄梅时节。

10、夏至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在每年公历6月21日或22日,此时,北半球的日照时间最长。在北京地区,白昼时数可长达15小时。这一天北半球得到的阳光最多,比南半球多了将近一倍。

11、小暑

小暑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一个节气,夏天的第五个节气,表示季夏时节的正式开始。暑,表示炎热的意思,小暑为小热,还不十分热。意指天气开始炎热,但还没到最热,全国大部分地区基本符合。

12、大暑 

大暑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太阳位于黄经120°。大暑期间,汉族民间有饮伏茶,晒伏姜,烧伏香等习俗。

13立秋 

立秋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更是秋天的第一个节气,标志着孟秋时节的正式开始;“秋”就是指暑去凉来。秋季是天气由热转凉,再由凉转寒的过渡性季节。

14、处暑

处暑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中的第14个节气,交节时间点在公历8月23日前后,。处暑即为“出暑”炎热离开的意思。处暑节气意味着进入气象意义的秋天,处暑后中国长江以北地区气温逐渐下降。

15、白露

白露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五个节气,天气渐转凉,会在清晨时分发现地面和叶子上有许多露珠,这是因夜晚水汽凝结在上面,故名。

16、秋分

秋分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六个节气,时间一般为每年的9月22或23日。南方的气候由这一节气起才始入秋。秋分之后,北极附近极夜范围渐大,南极附近极昼范围渐大。

17、寒露

寒露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七个节气,属于秋季的第五个节气,表示秋季时节的正式开始。寒露的意思是气温比白露时更低,地面的露水更冷,快要凝结成霜了。

18、霜降

霜降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每年公历10月23日左右,霜降节气含有天气渐冷、初霜出现的意思,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也意味着冬天的开始。

19、立冬

立冬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汉族传统节日之一;时间点在公历每年11月7-8日之间。立冬期间,汉族民间以立冬为冬季之始,需进补以度严冬的食俗。

20、小雪

小雪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0个。11月22或23日,此时称为小雪节气。进入该节气,中国广大地区西北风开始成为常客,气温下降,逐渐降到0℃以下,但大地尚未过于寒冷,虽开始降雪,但雪量不大,故称小雪。

21、大雪 

大雪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1个节气,更是冬季的第三个节气,标志着仲冬时节的正式开始。大雪的意思是天气更冷,降雪的可能性比小雪时更大了,并不指降雪量一定很大。

22、冬至

冬至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在中国北方有冬至吃饺子的风俗,寓意驱除寒冷之意。

23、小寒

小寒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3个节气,更是冬季的第五个节气,标志着季冬时节的正式开始。对于中国而言,小寒标志着开始进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根据中国的气象资料,小寒是气温最低的节气,只有少数年份的大寒气温低于小寒的。

24、大寒

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这时寒潮南下频繁,是中国大部分地区一年中的最冷时期,风大,低温,地面积雪不化,呈现出冰天雪地、天寒地冻的严寒景象。

扩展资料

二十四节气的由来:

由于历史上我国的主要政治、经济、文化、农业活动中心多集中在黄河流域中原地区,二十四节气也就是以这一带的气候、物候为依据建立起来的。

早在东周春秋战国时代,汉族劳动人民中就有了日南至、日北至的概念。随后人们根据月初、月中的日月运行位置和天气及动植物生长等自然现象,利用之间的关系,把一年平分为二十四等份。并且给每等份取了个专有名称,这就是二十四节气。

到战国后期成书的《吕氏春秋》“十二月纪”中,就有了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等八个节气名称。这八个节气,是二十四个节气中最重要的节气。标示出季节的转换,清楚地划分出一年的四季。

参考资料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