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题所述
在说到“羽扇纶巾”的时候,你脑海中第一个出现的人物是谁?是 诸葛亮 ,还是周瑜?或许大部分人受到《三国演义》的影响,都会自动对号入座,认为这个词说的就是 诸葛亮 ,毕竟影视剧中、游戏中的 诸葛亮 ,一直都是这样的形象。不过,读过 苏轼 那首《念奴娇 赤壁怀古》都知道,他原本用这个词是要说周瑜周公瑾的,与 诸葛亮 没什么关系,但是为什么现在,很大一部分人都会把这个词自动放在 诸葛亮 身上呢?
1.羽扇纶巾是什么
“羽扇纶巾”是一个成语,而出处正是 苏轼 那首很著名的《念奴娇 赤壁怀古》,“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苏轼 的本意写的自然是周瑜,仅仅是“羽扇纶巾”四个字,就已经勾勒出一个胸有成竹,大势在握的人物形象。可见, 苏轼 对于周瑜也是十分敬佩的,对他的军事才能自然也是非常欣赏,这才能写出如此让人难忘的句子,用这个句子描绘了一个自信、大度的君子形象。
“羽扇”指的就是用鸟羽制作而成的扇子,“纶巾”就是用青丝带做成的头巾,这两样现如今大部分都被用在 诸葛亮 的装扮上了,而不是周瑜,所以,也可以自动脑补一下,如果周瑜也是 诸葛亮 一样的打扮,那会是一副怎样的景象。但是,周瑜可并不是《三国演义》当中的那个小气鬼,前后被 诸葛亮 气了三次,最终吐血而亡,这在历史上是根本不存在的,相反,周瑜非常大度,完全不是一个会被气死的人。
2. 诸葛亮 的装扮
那羽扇纶巾既然是周瑜的装扮, 诸葛亮 又是什么样子?其实, 诸葛亮 本身和这样也是差不多的,南北朝时期的《殷芸小说》中就有对 诸葛亮 的装扮的描述,虽然其中内容都是一些不被正史所记载的街谈巷语,道听途说,属于野史,却也还是有着一些参考价值。“乃乘素舆葛巾,自持白羽扁指麾”,这就是书中对 诸葛亮 的描写,可见, 诸葛亮 周瑜当时的装扮,其实应该是差不多的。
那为什么会这样?原来,羽扇纶巾在当时并不是某一个人的专属,是汉末名士中一种很流行的装扮,古人也讲究时尚,不管是哪个阶层,哪个时代,哪个圈子,总都是有属于自己的流行风尚,羽扇纶巾就是当时名士的一种标配,大家都喜欢这样的穿着打扮,所以说,这个词即便到了诞生之初,也就是 苏轼 的词中,也并非与 诸葛亮 直接挂钩,更别说是 诸葛亮 的专属了。
3.为什么从周瑜变成 诸葛亮
然而我们知道,《三国演义》的影响力是非常巨大的,其中对于 诸葛亮 的形象刻画,就是保留了羽扇纶巾的造型,但是对于其他人,却并没有刻意的去“装扮”,也许是这种装束在罗贯中看来是非常符合他心中 诸葛亮 的形象的,也许是他想营造出一个神一般的人物形象,所以总是在刻意或无意当中,让 诸葛亮 保持着羽扇纶巾的状态,时间一长, 诸葛亮 的形象就这样确定下来了。
因此,“羽扇纶巾”从一个时代流行的装扮,就这样变成了 诸葛亮 的专属形象,都得归功于罗老先生的描绘,和《三国演义》巨大的影响力,所以,说羽扇纶巾指的是 诸葛亮 没错,指的是周瑜也没错,指的是其他汉末名士,就更是没错的了。
羽扇纶巾指的是周瑜,为什么会成为诸葛亮的标配
综上所述,羽扇纶巾虽然最初指的是周瑜,但由于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它现在更多地与诸葛亮联系在一起,成为了他的标志性形象。
羽扇纶巾指的是周瑜,为什么会成为诸葛亮的标配
1. 羽扇纶巾的原始含义 羽扇纶巾最初是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用来描绘周瑜的装束,象征着周瑜的儒将风度。这个成语后来被广泛接受,并用来形容从容不迫、挥洒自如的文人武士。2. 诸葛亮的形象 诸葛亮在《三国演义》中的形象,经常被刻画为手持羽扇、头戴纶巾的儒将形象。然而,这种形象并非历史事实,...
羽扇纶巾指的是周瑜,为什么会成为诸葛亮的标配
“羽扇”指的就是用鸟羽制作而成的扇子,“纶巾”就是用青丝带做成的头巾,这两样现如今大部分都被用在 诸葛亮 的装扮上了,而不是周瑜,所以,也可以自动脑补一下,如果周瑜也是 诸葛亮 一样的打扮,那会是一副怎样的景象。但是,周瑜可并不是《三国演义》当中的那个小气鬼,前后被 诸葛亮 气了...
直到什么时候,“羽扇纶巾”这一形象才与诸葛亮绑定?
历史背景:在三国时期,诸葛亮确实有“羽扇纶巾”的打扮,但这一装束在当时是汉末名士的时尚装束,并不专属于诸葛亮。文学反映:在宋朝时期,“羽扇纶巾”也不完全与诸葛亮绑定,例如在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羽扇纶巾”指的就是周瑜。小说影响:元末明初,罗贯中创作《三国演义》时,为了塑造...
苏轼词中羽扇纶巾的形象,本指周瑜,为何后说成孔明了?
羽扇纶巾其实并不是周瑜的专利。熟悉历史的朋友可能都知道,羽扇纶巾并不是某个人的“专利”,而是当时名士的一种时尚潮流,也就是“儒将”的标配。不光周瑜以“羽扇纶巾”的形象示人,诸葛亮也是“羽扇纶巾”这士人两件套最好的代言人之一:在《三国志蜀书...
“羽扇纶巾”到底指谁???
在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羽扇纶巾”显然是指周瑜。这里的“羽扇纶巾”用来形容儒雅风度,确实诸葛亮和周瑜都符合这一描述。《三国演义》的广泛传播,使得“羽扇纶巾”成为了诸葛亮的专有形象。然而,在戏曲中,诸葛亮的形象却有所不同,他通常穿着八卦道袍,手持羽扇,而纶巾则不见踪影。“...
诸葛亮拿着“羽扇纶巾”形象设计,究竟是怎么包装出来的?
1. 诸葛亮手拿“羽扇纶巾”的形象主要来源于后世的文化艺术创作,而非确凿的历史记载。2. “羽扇纶巾”这一形象首次出现在苏东坡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诗中,用以描绘周瑜的英姿,而非诸葛亮。3. 成语“羽扇纶巾”原本用以形容人的儒雅风度和从容举止,后被广泛用于描绘诸葛亮,成为其标志性形象。4....
诸葛亮羽扇纶巾的打扮其实和他人生最重要的两个对手有关系
羽扇纶巾的形象,首先源于他的对手周瑜。宋代苏东坡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描述周瑜为“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以此形容周瑜的儒雅从容。诸葛亮作为周瑜的对手,其形象的塑造自然受到了影响。诸葛亮作为贫困的知识分子,其形象在晋代开始逐渐形成,受到文人和道家的推崇。诸葛亮被神化,与当时的...
苏轼词中羽扇纶巾的形象,本指周瑜,为何后说成孔明了?
其次,“羽扇纶巾”用来形容诸葛亮,也并没有什么不对的。虽然苏轼“念奴娇”这首词中歌颂的“羽扇纶巾”的儒将,是说周瑜,但是历史上的诸葛亮,也是一位“羽扇纶巾”的统帅,甚至气质风姿比之周瑜并不逊色。《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中记载,蜀人将纶巾称之...
“羽扇纶巾”诸葛亮?
结论是:“羽扇纶巾”实际上更多地与诸葛亮相关,而非专属周瑜。尽管有学者认为“羽扇纶巾”最初并非诸葛亮专用,但诸葛亮穿戴后,这一形象逐渐演变为他的标志。从《三国志》的记载、宋代“说三分”的流行,到诗词中的描绘,如杜甫的诗作,都清晰地展示了诸葛亮手持羽扇的形象,这使得“羽扇纶巾”几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