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是如何选用官吏的?

如题所述

汉朝选官制度相对比较完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文本考试:汉代最为重视的是文学功业。每隔三年举行科举考试,分为三级:乡试、会试、殿试。通过考试的人可以成为各级官员,其中拔尖者可以直接授予博士、盐差等高级职位。
2. 推荐任用:在汉朝,有各级官员、学者和名流可以推荐人选出任。这些推荐者必须要有一定的评议能力和公正的声誉。
3. 社会声望和家族背景:汉朝也会考虑到官员的社会声望和家族背景等因素,尤其是在较高层次的官员选择中。
4. 实践能力:汉朝也注重官员的实践能力及其是否能够胜任职务,因此,科举考试之外,还设置有各种实践操作及试用期的考核制度,以测试候选人是否能勤勉尽职,为民服务。
总的来说,汉朝选官注重综合考量之后的任用,既要有文学功业,又要具有实践能力,同时又必须要有良好的社会声望和家族背景,这种制度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经验。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3-27
汉朝建立了一整套选举人才的选官制度,有察举制和征辟制。
察举即选举,是一种由下而上推选人才为官的制度,是两汉选用官吏最主要的途径;察举制,初期以“乡举里选” 为依据,注重乡里舆论对某位士人德才评判的权威性,在选官制度日趋腐朽的情况下,出现了一批世代为官、把持中央或地方政权的豪门大族,累世公卿的世家地主因此形成并发展起来。后期,宦官把持用人大权,选官制度更加腐朽,出现“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的腐朽局面。另外,西汉皇帝还征召才能之士,令官吏陪同入京,授予官职。
征辟是一种自上而下选拔官吏的制度,主要有皇帝征聘与公府、州郡辟除两种方式。皇帝征聘是采取特征与聘召的方式,选拔某些有名望的品学兼优的人士,或备顾问,或委任政事。征聘之方,由来已久,如秦孝公公开下令求贤即属征聘性质。秦始皇时叔孙通以文学征,王次仲以变仓颉旧文为隶书征,亦皆属征召性质。到了汉代,汉高帝十一年(公元前196年)求贤诏,也是继承了这一方式。以后自西汉武帝以至东汉,相沿成例。对于德高望重的老年学者,且特予优待。如武帝即位之初,即“使使者束帛加璧,安车以蒲裹轮,驾驷迎申公”,可谓开了汉代安车蒲轮以迎贤士的先例。皇帝征聘,为汉代最尊荣的仕途,被征者来去自由,朝廷虽可督促,如坚不应命,亦不能强制;且于既征之后,地位也不同于一般臣僚,大都待以宾礼。
辟除是高级官员任用属吏的一种制度。汉代辟除官吏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三公府辟除,试用之后,由公府高第或由公卿荐举与察举,可出补朝廷官或外长州郡,故公府掾属官位虽低,却易于显达。一种是州郡辟除,由州郡佐吏,因资历、功劳,或试用之后,以有才能被荐举或被察举,亦可升任朝廷官吏或任地方长吏。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