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读《伯牙鼓琴》中“志在泰山”“志在流水”?

如题所述

学生学习文言文,最为重要的一步就是要借助注释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意。

《伯牙鼓琴》是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文言文,讲述了一个千古流传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本文行文简洁流畅,短小精悍。

课文中的重点词句,虽然都有注释,但是对六年级学生来说,仍然不大好理解。本人在此就“志在太山”等重点词句,结合语境加以解释,希望能对孩子们的学习有所帮助。

第一,“志在太山”“志在流水”该怎么理解翻译?

这两个句子里的“志”,注释是“心志、情志”,有的资料解释为“心里想到”。句子翻译为“心志在太山(流水)”或“心里想到太山(流水)”。这样的解释翻译虽然可取,但是前后语意不连贯。

“志”字始见于春秋金文,本义为意念、心意,引申为意向、意愿。因此这里的“志”可以理解为心声、志向、抱负、胸怀等等。

古代的文化人用诗文表达自己的志向和抱负,伯牙精通琴艺,自然通过琴声表达他的志向和抱负。因此,“鼓琴而志在泰山”的意思就是:伯牙弹琴,在琴声中表达了他像泰山一样巍峨的志向。同样,“志在流水”的意思就是:在琴声中表达了他像江河一样宽广的胸怀。

另外,本人觉得这两句还可以做这样的理解:伯牙心里想到巍峨雄伟的泰山,这雄伟壮丽的泰山之美就融入到琴声中了。伯牙心里想到浩浩荡荡的流水,这浩荡宽广的江河之美就融入到琴声中了。

第二,“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怎么理解翻译?

一般的资料上都把这个句子翻译为:你弹得真好啊,就像那巍峨的泰山。

琴声像巍峨的高山,怎么理解呢?再联系全文,钟子期是伯牙的知音,也就是伯牙的知己,彼此心有灵犀,明白对方的志向和胸怀。

本人以为,这个句子最为合理的翻译是:你的琴弹得真好啊,琴声中表达的志向就像那泰山一样雄伟。

同样的,“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最为合理的翻译是:你的琴弹得真好啊,琴声中流露的胸怀就像那江河一样浩荡宽广。

或者也可以这样翻译:你的琴弹得真好啊,我仿佛从你的琴声中感受到了泰山的巍峨高大。你的琴弹得真好啊,我仿佛从你的琴声中感受到了江河的浩荡无边。

“善哉乎鼓琴”是一个倒装句式,告诉学生翻译的时候要调整语序,也就是“鼓琴善哉乎”。

第三,“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该怎么理解翻译?

一般的资料把这个句子翻译为:认为世上再也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这样的翻译,虽然正确,但是读起来不大顺口。

为了使学生理解起来更容易一点,本人采用意译的方法,适当加以补充和变化,力求把这个句子翻译得通俗易懂:钟子期死后,伯牙觉得自己从此没有了知音,这琴还能再弹给谁听呢?

总而言之,本人以为,《伯牙鼓琴》中的几个重点词句,理解翻译时不能太教条,不能太死板,不能仅仅扣住词语的字面去翻译,把前后的句子割裂开来,甚至忽视具体的语境。而应联系前后语境,适当补充,合理翻译,使得前后语意贯通,文脉相连,便于小学生接受和理解。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