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密宗修法“观想”是怎么回事?

最近在修“金刚萨埵修法如意宝珠”, 但是始终不能明白“观想”的意思,比如观想贡品, 观想圣尊, 观想甘露流注身体。 想请大家解释一下“观想”的要义。 我觉得, 既要眼睛不能完全闭合, 那就能看到外面的物体, 这时, 硬要想“强迫”自己看到什么东西, 实在不容易。 请大家解释 根据自己的经验解释一下。
同样, 观想甘露灌注身体时, 同样也要想甘露地感觉, 也不容易。

哦,您所言之情况非常普遍,一般修学显教或密教的行者,碰到的第一个关卡就是「如何观想 」?如果不懂得观想的要领,则一切的修行皆无法契入。在密宗的身、口、意三密中,以意密最重要,因为一个人要有所行动,必先有思想,然后再表现于言语、行为上,而要改变一个人,也必须先从思想改造起,才能起根本作用。密宗的修持力是以手印、咒语、观想来调整我们的身心,进而契入真如,其中的观想就是意密,观想如果不懂,修持密宗就成了心外求佛、心外求法了。

我之前邂逅过不少人,他们以为「观想」就是把心静下来,然后用脑筋去幻想一样东西,从没有影像幻想到有影像。下面,我以“观想莲花”为例,来阐述「观想」之要义:

有人会以莲花池或图片中所看到的莲花,甚至凭感觉去想像,集中念头硬是把它想出来,而且还要让它发光,最后这朵莲花似乎是用心灵的笔把它构成线条稿一样,可是毫无生命。其实不应该这么拚命的想,也许还没让莲花发亮,您的头就已经发胀,接着身体会不舒服,而且脑筋也会非常疲惫,一点法喜也没有,这种执相的修法并不正确,跟打妄想是没有两样的。

密宗之修持,必须依「三密」而入,「三密」首重意密,意密就是「观想」,所以,您要先懂得什么是「观想」?又以“净三业”为例,观想“净三业”时,莲花合掌,中指为火大,表智慧,中指稍微打开表智用—智慧的启用,由智慧的启用来开敷我们的本觉心莲,本觉心莲就是自性八叶心莲。此时结手印要晓得其涵义,它代表我们内心有一朵白色莲花,不要执着是否有八叶,若一边观想还一边算叶子有几片,那就太执着了,根本不了解八叶的意义!八为四智四行,四智为四方佛:不动佛、宝生佛、无量寿佛、不空成就佛,四行菩萨为普贤菩萨、文殊菩萨、观世音菩萨、弥勒菩萨,此就金刚界而言,所以虽名为八叶,一一叶又具八叶,无量无边,名为千叶莲台,切莫依文起观,不解密意,那就执着在相上了。

八叶又代表八识,转八识而成就第九识—法界体性智,此时观想心中有白色八叶莲花「此处当知八叶并非真的有八叶」,白色代表纯洁、清净,莲花给我们脱俗、自在的感觉,慢慢的从莲叶中发出白色光芒,诸佛菩萨以放光表说法,所以光就是一种用光可以照破无明,这个过程就是智用,它的本体就是自性八叶莲花。当我们身心渐渐融入在莲花里,最后身心不见了,只剩下莲花在发光,安住于此,智慧自然会慢慢开显出来,当然最后连莲花在发光的觉受都要灭除,人法两忘,才能契入真如,到达解脱地。

一般初学的人身见较重,「观想」时,常会有身体内外的执着,比如:观想莲花,他会先把身体观成中空,然后把莲花放在身体里面,勉强把莲花描画出来,却又像飞机遇到乱流一样,飘浮不定,不是这边暗掉,就是那边缺一角,非常不稳定,不仅莲花无法发光,甚至要保持住都很困难,这是初修行时,很正常的现象,等功夫纯熟,心气存足后,自然就不会了。

现在我再来说明一个问题:上师常会教弟子把莲花安住在心中,请问心的位置在哪里?这个位置并不是指心窝的地方,而是在我们心灵深处,内心最清净、最安稳的地方,而这个地方又在那里呢?对初学的人谈这个问题是深了点,所以每一个人在刚始起修时,或许需要一点点的安置之处,然后再慢慢的把这个安置之处舍掉,才能真正契入般若空性。

为了让初学的人有安置之处,方便教导,将莲花安住在心中,这里大致是心轮的位置,密教的修行方式是身心一体,用身体的反应来促进心理的觉受,以心的觉受来促进生理的反应,二者互相配合,互为因果,当然观想的位置是有甚深涵义与作用的。而观想的时候,虽然把心安置在该处,但是却不要执着莲花在身体里面,要把身见去除,无内外的分别,当下就是心灵深处,就是最安稳、最清净的地方了。

此时的观莲花与前面的观莲花二者截然不同,前者是为了观莲花而观莲花,当您把一朵莲花拚命地想出来,然后又要让它发光,赋予它立体的感觉,虽然现出来的影相或许可以给你一些许的觉受,但是可以发现到这个影相无法与心灵深处产生共鸣,所以可能还是落在第六识或第七识之作用,无法在八识田中起作用。人类日常生活的活动 ,都是粗浅的意识在活动,不足以影响第八识,因为它是无始劫以来的记忆库存,必须进入较深的「禅定」,才能改变身心,去除八识田中的业垢。如果您的修行只是为了「观想」一个假相,您会发觉到,它对您的生命好像没有意义,那些肤浅的觉受是由外而来的,而真正的修行,契入的感觉是由内开展出来,完全不假思索,不假分别,很自然的从内心涌现出来,所以前后二者是完全不同的。

其次,前者莲花的观想是没有根据,凭空捏造的,后者在观想莲花时,要同时安住在莲花三昧中,三昧是,三摩地,以现代名词说明,或许可以方便解释为一种气氛的觉受或理趣开展,所以观想莲花时,要了解其涵义,它代表我们清净、光明、自在的觉体,藉着莲花来开展本有,也就是藉着事相来显示内心的思想、理趣、体证,这是藉事显理,有根据的,并非凭空制造出来的。

密教的手法通常会依据一个理趣,慢慢引导您契入,所以观想莲花前,首先要注重在理趣上,整体的觉受,观想莲花时,不管观的清不清楚都没关系,但至少内心要安住在那一份觉受上,然后起一点念去观莲花,这一点念是很轻微的,丝毫不用到任何脑力,是在您身心能够放松的范围内,所起的一点念。慢慢的,由于您的身心越放松,观想就愈清楚,观想愈清楚,您就愈能体受这个理趣,理趣与事相上的观想,二者会互相长养,功夫纯熟时,就能把内心对莲花的觉受开展出来,渐渐的,您的身心就融入在莲花的三昧中,此时已没有身见了,这样的「观想」不是很舒服吗?还会产生观想不明之情吗?

另外,我尚需要说明一点:有法本虽好,但若不知法上之住心及理趣,有如一台机器而无电力一样,空具其壳。再者,密法之修持要有所受用,一定需要阿闍梨从旁指导,自修是无法受用,或无法获得圆满之证悟。仅是咒语之念诵及结手印、观想之指导已是非常不易,更何况是自修呢?若想修持,还是依止阿闍梨,好好接受其指导来进行;或者,宜向藏密大德请示清楚,修之方可受!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8-07
【观想】就是于第六识中假想一种妙好之境,然后对其推求和观察,属于策心的有分别之观。

但是,如果对【此境像】的某一点,如其中珠等法器、贡品、尊形等而一心专注,则属于略心而修于止或定了。

---

第六识中的【此境像】属于法尘,即使观想得再好,自己‘眼识’也是见不到它的(佛菩萨诸根互用时除外;或依之而变化外境时也可相似而见,但不是眼识真的见到了那第六识影像),

第六识于‘所缘境’有‘缘见’之义,所以一般人所说的‘可见到该影像’的意思,其实只是在说‘第六识可感知到’而已,但是感知的是否清晰明净,则是应该努力的方向,



要靠那‘一心专注’之力是否增强到可以伏除‘染污烦恼’的地步或程度了,因为烦恼暗蔽能知、遮障所知,所以彼不清晰明净。

另外,【观想】的‘(慧)观’,也有伏断相应烦恼的作用。

---

【甘露】是比喻第六识达到色界禅定后,第六识有漏或无漏【慧】光明(所谓菩提心)生起时,其自第八识内‘水大’呈自然的状态,而往昔第六识被欲界烦恼所系,引转前五识,共同熏习第八识,而成有漏名言种子(识种),乃至念念现行中,其‘水等四大种’都不能达到正常模式。

初观想甘露时,知道其甜美无浊、能具八功德义即可,否则,会因为没证得色界禅定,而无法触及领受、或幻想出【甘露】的特殊之处的;由于依水等四大种,能生所造色,所以说彼时无法感知【甘露】的色声香味触也可以。

---

密宗的观想,简单地来说,就是依照已得色界禅定者、已登菩萨地或佛地者的所证境界(其八个识内,能缘、所缘的真实状态),而对初修弟子、信众所作的介绍,但对后者来说这些又难以理解,所以传法者又将其自‘八个识的能缘、所缘情形’,做了‘小人书’一般的配图式讲解和说明,比如:曼荼罗、寺院,如意珠、法器,真言字、手印,本尊形、相好等等等等,因为这些都是第八识的见分和相分,乃至七转识的见分和相分,

于此种种,都可以做所谓的【观想】境,当然也要在某些时候注意专注其某一点,而形成定力。

第六识【观想】时,应按经中所说,尽量使那【假想的境像】圆净一些,色调明亮一些,焰鬘、光鬘等随意配之。

有的传法者著论说,不管是修练中或是生活中,一切思维和行动,都可以看做是【在自己这意境中(指观想境中)】而思维和行动的,它不负面影响自己的任何行动,及行动的世俗规范等等。

---

传法者是要令初学者的第六识中【所观想的内容、状态】,最大程度地接近有漏无漏定慧上【第六识法尔所缘的内容、状态】。

因为传法者第六识已如实缘见了所缘境,

所以

其所述的【应观想的内容、状态】,也最接近【真实所缘境(即光明义、如幻义、四大义、造色义、妙好义等等之义)】,即:证成者的前五识境、第八识境及第六识独影境。

初修者依彼所述,于其自第六识的观想越亲切,则越能欣悦的专注于【所观想内容】,以此观想,而替换(伏除乃至断除)了‘障于定慧’的烦恼后,既证已,那么,这些【所观想内容】加上所得定慧的光明,本身就是一种妙好的独影境,

而且

还会发现,传法者当初所说的【观想的内容、状态】,大多数指的是‘自己第六识正在缘见的【前五识境或及第八识境】’,

并不完全是说,自第六识击发第八识,而让第八识上显现了似【第六识上的(独影)境】,而也是说当初观想时【那些内容、状态】的特征,就是现在第六识正在缘见的【前五识境或及第八识境】特征,而且是真实的特征。
第2个回答  2009-08-16
先要说明,这些观想不一定都一样。
比如观想贡品,此时自己做为一个整体化为贡品,每一个毛孔都能体会到成为贡品的荣耀,眼光也从原来的自己转变到从贡品的角度看问题,贡品不是一般的物体,人要成为贡品是不容易的,强迫不来。至于成为贡品之后看到什么,就不知道了,本人还达不到这种境界。
观想甘露是比较舒服的,幻想每一个毛孔都得到净化,从外到内渗透进来,内心但凡有一点污秽都无法存在,通通被消灭。不过坚持下来挺不容易的,有时就不太严格要求自己了,找个理由让它存在也很容易,而且人一旦开始欺骗自己就越来越愿意接受自己的谎言。所以,能看到污秽便是此行受益,可是再自欺则不可活。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