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题所述
2. 玉玺上刻有“受命于天,既受永昌”八字。电视剧中对“和氏璧”的描述有些夸张,尤其是颜色和厚度。
3. 相传秦始皇二十八年,玉玺在洞庭湖中被投入水中,以平息风浪。自那以后,秦始皇便失去了这枚传国玉玺。
4. 没有传国玉玺的皇帝会被视为“白板皇帝”,容易受到反叛者的攻击。因此,秦始皇迅速制作了第二枚玉玺,由蓝田玉制成,颜色为白,铭文为“受天之命,皇帝寿昌”。
5. 1968年,在陕西咸阳市韩家湾发现的“皇后之玺”被认为是西汉吕后的印玺,被誉为“天下第一印”。这枚玉玺为和田羊脂白玉制成,形制可能参照了刘邦时代的传国玉玺。
6. 传国玉玺的命运多舛。从秦子婴手中转到刘邦,再到袁术、曹操,历经朝代更迭,最终在唐朝末年,李从珂自焚玉玺,其下落不明。
7. 清朝初期,故宫交泰殿藏有玉玺39方,其中一方被认为是传国玉玺,但在乾隆皇帝鉴定后被认定为伪品。清朝灭亡后,这枚伪玺也失踪了。
8. 传国玉玺的下落至今仍是一个谜,激发人们的好奇心,也为后人留下了挑战。希望有一天,这个谜团能够被解开,我们能够亲眼见证传国玉玺的真相。
历史上失踪的传国玉玺究竟哪去了其中一枚或在洞庭湖里
3. 相传秦始皇二十八年,玉玺在洞庭湖中被投入水中,以平息风浪。自那以后,秦始皇便失去了这枚传国玉玺。4. 没有传国玉玺的皇帝会被视为“白板皇帝”,容易受到反叛者的攻击。因此,秦始皇迅速制作了第二枚玉玺,由蓝田玉制成,颜色为白,铭文为“受天之命,皇帝寿昌”。5. 1968年,在陕西咸阳市...
历史上失踪的传国玉玺究竟哪去了 其中一枚或在洞庭湖里
在危急关头,有人建议将传国玉玺投入湖中。神奇的是,玉玺入水后,风浪竟然停止了,但自此之后,秦始皇失去了传国玉玺。在古代,皇帝如果没有传国玉玺,就会被称为"白板皇帝",名不正言不顺,极易给反叛分子提供借口。秦始皇迅速制作了另一枚传国玉玺。这枚玉玺据说是由蓝田玉制成的,颜色为白色,...
在历史上失踪的“传国玉玺”到底去了哪里?会不会被某个帝王带进了陵墓...
秦印 到了公元前219年,秦始皇巡游天下,在洞庭湖遇见罕见的风浪,万分危机中将传国玉玺抛在了洞庭湖中,这才止了风浪。但传国玉玺作为正统皇权的象征,国不可一日没有玉玺,所以,秦始皇又下令用蓝田玉制作了一枚传国玉玺,这枚传国玉玺从秦传到汉,汉末孙坚攻入洛阳,在一口井中发现了传国玉玺,后来...
在历史上失踪的“传国玉玺”到底去了哪里呢?
据传,秦王政二十八年(前219年),秦始皇乘龙舟过洞庭湖时,风浪突起,龙舟似欲倾覆,秦始皇将传国玉玺抛入湖中,说来也怪,湖水霎时风平浪静。8年后,有人持玉玺站在华阴平舒道中,对始皇侍从说:“请将此玺还给祖龙(秦始皇)。”言毕不见踪影。传国玉玺复归于秦。秦末战乱,刘邦率军...
在历史上失踪的“传国玉玺”到底去了哪里?会不会被某个帝王带进了陵墓...
4. 历史记载中,秦始皇在公元前219年曾将传国玉玺投入洞庭湖以平息风浪,但后来又下令复制了一枚。5. 传国玉玺历经秦、汉至唐朝,期间多次易手。在唐朝末年,末帝李从珂手中握有传国玉玺,但在公元936年,他于玄武楼自焚时,据说携带了传国玉玺,此后传国玉玺便下落不明。6. 关于传国玉玺是否真...
在历史上失踪的“传国玉玺”到底去了哪里呢?
3. 传国玉玺自诞生后,便成为历代帝王验证皇权天授的象征,被视为国家重器。4. 玉玺的传奇经历始于秦朝,据传秦始皇曾将其抛入洞庭湖以平息风浪,后玉玺再现,回归秦朝。5. 秦末,刘邦率军入咸阳,秦王子婴将玉玺献给他,自此玉玺成为汉朝皇权的象征。6. 西汉末年,王莽篡权,玉玺在经历了一番波折后...
在历史上失踪的“传国玉玺”到底去了哪里呢?
国家的玉玺自天上诞生以来,开始了传奇血腥的经历。秦始皇乘龙舟渡洞庭湖时,风浪很大,龙舟几乎要翻过来了。秦始皇将国玉玺投入湖中。8年后,手持玉玺站在华阴平舒道,对秦始皇的侍从说。“请把这颗玉玺还给祖龙(秦始皇)。”言尽而不见踪影。传国玉玺复秦。在秦末的战乱中,刘邦率军先...
令朱元璋抱憾终身,至今没有找到的传国玉玺,究竟遗失在哪里?
传说一是秦始皇扔在洞庭湖 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他为了体现他的身份地位,就让工匠给他刻了一枚帝王玉玺,秦始皇把这个玉玺叫做“天子玺”,可是有一次秦始皇去洞庭湖游玩的时候,洞庭湖突然风浪骤起,眼看船就要倒了,这个时候秦始皇把传国玉玺扔到湖里面,没有想到风浪就停了,从而他们平安过了洞庭湖。秦始...
中国的传国玉玺丢失在哪里
有关玉玺的失踪之说,现时有三种说法:1.後唐末帝李从珂自 焚之时,玉玺便失踪。2.公元946年後晋出帝被辽太宗捕获之时丢失。3.传国玺是在元顺帝手上再度失踪的,元朝皇室曾有玉玺之记录。明军攻入元大都, 「俘获诸王子6人,玉玺两枚,元成宗玉玺一枚,元朝共11个皇帝,其它皇帝玉玺均没有缴获...
传国玉玺是不是在洞庭湖底下,或在秦始皇坟里,
秦代传国玉玺不是历史传说的一枚,而是有和氏璧和蓝田玉两个版本.其中和氏璧版本最早刻于秦王政二十六年,刻文为"受命于天,既寿永昌",颜色为青碧色,但于秦王政二十八年丢失于洞庭湖湖底,而后在秦王政三十六年为人以同样的材料、同样的形制和同样的刻文所重新仿刻并献回;而蓝田玉版本刻于丢失和氏璧版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