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的人物描写

水浒传引首~第二回的人物描写。。。

很急~~~~`

  第二回 鲁智深大闹桃花庄
  史进到了渭州,听说这里有个经略府,便进了茶坊问茶博士∶“ 这里经略府可有个从东京来的
  王进教头?”这时进来一个身材粗壮,一脸络腮胡子的大汉。茶博士道∶“客官要寻的教头,只问
  这位提辖便是。”
  那大汉道∶“你说的那个王教头,现在延安老种经略相公处。你是何人?”史进道∶“小人姓
  史名进,人称九纹龙的。敢问官人高姓大名?”那人道∶“洒家是经略府提辖,姓鲁名达。”然后握
  住史进的手,说∶“走,吃杯酒去。”
  二人在路上遇见了打虎将李忠,三人一同来到酒楼。正在饮酒谈话,忽听隔壁有人哽咽啼哭。
  鲁达烦躁,喊道∶“俺兄弟们吃酒,谁在这里啼哭?”酒保答∶“是卖唱的父女俩。”鲁达说∶“快
  些喊他们来。”
  酒保领着年轻女人和老头进来。鲁达询问父女俩因何啼哭,那妇人道∶“奴家叫金翠莲,被郑
  大官人强娶做妾,不到三个月就叫大娘赶了出来,反而要还他们典身费三千贯。奴家无奈只得和父
  亲卖唱还钱。”
  鲁达听了生气,说道∶“呸!什么郑大官人,原来是那个杀猪的郑屠。”他拿出一些银两送给
  金家父女,说∶“你们明天离开这里,郑屠的钱由我来还。”金家父女千恩万谢走了。
  次日一早,鲁达便来到郑屠肉铺门前,寻着郑屠,喊道∶“郑屠,经略相公要十斤精肉,不能
  带半点肥的,要你亲自切得细细的做馅子用。”切完精肉,鲁达又要郑屠切十斤肥肉。
  郑屠好容易把肉切好,用荷叶包了放在鲁达面前。鲁达又说∶“ 还要十斤寸金软骨,不能有
  一点肉在上面。”郑屠笑道∶“你这不是故意拿我开玩笑?”鲁达拿起肉馅朝郑屠劈面打去,郑屠大
  怒,操起尖刀奔向鲁达。
  鲁达把郑屠打倒在地,一脚踏在他的胸脯上,朝他头部连打三拳,只见血水流了一地,郑屠已
  奄奄一息。鲁达寻思∶打死人要吃官司,不如及早离开。他拔腿就走,嘴里还道∶“你还装死,以
  后再找你算帐!”
  各地贴出榜文捉拿鲁达,鲁达逃到雁门县,恰好碰见金老汉,他女儿金翠莲在此地嫁给了赵员
  外。金老汉听罢鲁达叙述,就托女婿赵员外介绍鲁达到五台山文殊寺出家当和尚,以躲避官府的追
  捕。
  鲁达落发为僧,法名智深。他虽然受戒出家,但旧习难改。一日,他走出山门来到半山亭买酒
  喝。卖酒的因惧寺规不敢卖酒给和尚,他便一脚踢倒卖酒的,一口气喝了一大桶酒,直喝得头重脚
  轻,踉踉跄跄回到寺院。
  众和尚见鲁智深不守清规,犯了戒条,都拿起棍棒要打他,鲁智深大吼一声,追打众和尚,众
  人直吓得东躲西藏。
  鲁智深被长老训斥一顿,才老实了三个月。这天,天气大暖,鲁智深在寺里闲得无聊,就走到
  山下市镇上,见有个铁匠铺,便打了条六十二斤重的禅杖和一把戒刀。
  鲁智深在镇上喝醉了酒,回来时天色已晚,敲了许久山门也没人来开,不由大怒,朝山门左右
  两边立着的金刚喝道∶“你们不替我敲门,却来吓我笑我。”说完抡起禅杖把两个泥塑金刚打烂。
  长老无计可施,只得把他介绍到东京大相国寺去。临走时,长老对跪在面前的智深说∶“我赠
  你四句偈言终身受用u遇林而起,遇山而富。遇水而兴,遇江而止。”智深拜别长老,提了禅杖戒
  刀,奔东京而去。
  鲁智深走到桃花村,天色已晚,到一家庄院借宿。庄客不允,二人发生争吵。这时走来一位拄
  着木杖的老人,问清了来意,就要鲁智深随他进屋。
  鲁智深询问为何不能借宿,老人说∶“我是桃花庄主刘太公,因为老汉只有一女,年方一十九
  岁,被桃花山的二头领看中,今晚要来强娶。他们都是杀人不眨眼的魔君,只得嫁给他,所以不便
  留你住宿。”
  鲁智深心中不平,叫刘太公把女儿藏到别处,谎称他能用法术劝说那头领回心转意,刘太公照
  办了。晚上,桃花山二头领进了黑呼呼的洞房,一边说着醉话,一边伸手朝销金帐里摸。
  藏在帐里的鲁智深把二头领按倒在床上,朝他脖子上就是一拳,口里骂道∶“你娘的贼!”二
  头领叫了起来∶“你为什么打你老公? ”鲁智深喝道∶“叫你认得老婆!”拳脚一齐上,打得二头
  领直喊救命。
  喽罗拖枪拽棒冲进屋里,二头领才趁机逃回山去。大头领见二头领被和尚打伤,便到桃花村外
  叫骂∶“贼秃驴快出来!”鲁智深大怒,骂道∶”无赖强盗,叫你认得洒家,俺原名鲁达,出家后
  法名智深。”
  大头领听了连忙下马拜道∶“小弟打虎将李忠拜见哥哥!”鲁智深道∶“你怎么在这里?”李忠
  说∶“小弟和史进分手后,从桃花山下经过,与寨主小霸王周通打了起来。他被我打败了,就请我
  留下做大头领。”
  鲁智深随李忠上了桃花山寨,说服周通退了刘太公女儿的婚事,又在山上住了几日,就离开桃
  花山直奔东京。
  这天,鲁智深走进瓦罐寺寻食,寺中无人,忽见一个道人挑着酒和肉,边走边唱∶“你在东时
  我在西,你无男子我无妻。我无妻子犹闲可,你无夫时好孤凄。”鲁智深提着禅杖尾随,直走到后
  殿。
  智深进了后殿院内,见那道人与和尚正和一年幼女人坐在树下桌边吃酒,顿时大怒,抡起禅杖
  便打,和尚、道人拿起朴刀迎战。鲁智深肚里无食,加上身上疲惫,恐敌不过他俩,便卖个破绽提
  着禅杖就跑。
  鲁智深走到一座树林边,见一黑影闪了进去,知是翦径强人,大喝道∶“林子里的混蛋快出
  来!”那人笑道∶“我晦气,你倒来惹我。秃驴,是你该死。”鲁智深听了声音忙问∶“你可是史大
  郎?”谁知果然是史进。
  二人说了别后情景,便来到瓦罐寺,见和尚、道士还坐在门前,鲁智深大喝一声,抡起禅杖就
  打。和尚笑道∶“你是我手下败将,怎么还敢来打!”说完操起朴刀迎击。道士上来相助,被史进
  杀了; 鲁智深最后也杀了和尚。
  随后史进去投少华山,鲁智深也来到东京大相国寺。智清禅师听说鲁智深不守清规,就对他说
  ∶“你是我师兄荐来的,本寺有个大菜园子,在酸枣门外岳庙隔壁,你就去那里住持管领,每日叫
  种菜的送十担菜来就行了。”
  鲁智深看守菜园,一伙泼皮拿着礼品笑嘻嘻地说∶“听说和尚新来住持,我们邻舍街坊都来恭
  迎。”鲁智深听罢,请他们进屋。众泼皮跪倒在地,口里说参拜师父,却伸手去抱智深两腿。
  智深不待他们近身,右脚早起,腾地把一个踢下旁边的粪池,又抬起左脚把另一个也踢了下
  去。众泼皮惊得目瞪口呆,连声叫道∶“ 师父饶了我们。”并表示愿意服侍智深,鲁智深这才放了
  他们。
  次日,众泼皮请鲁智深吃酒,忽听乌鸦哇哇乱叫,众人道∶“墙边柳树上有鸦巢,每日从早吵
  到晚。”智深走到树前,把直裰脱了,右手向下抓住树干,一哈腰,把那柳树连根拔起。众泼皮见
  了一齐拜倒在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09-17
第02回 史大郎夜走华阴县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不引用原文了.直接谈个人性格.

史进:无知,豪爽,讲义气的富家子;

朱武:知识分子当山大王,权衡的产物,杨春,陈达不太听他的话.此人有机智,无领导力.有点小家子气.对史进不真诚.走时没给史进钱,留他也留的不真诚.

鲁智深:有正义感,脾气大,鲁莽,有官架子与特权思想的边防军军官;

郑关西:挺不容易的民营企业家,还怕老婆,好人呀.

李忠:江湖小人物,谨小慎微,小气.小小的挺不容易的江湖小骗子.

金翠莲:不是一般的女人.第一个男人郑屠,为了送了命;
第二个男人鲁深智为了杀了人;
第三个男人巨富赵元外,为他包庇通辑犯鲁达.而且听说一个陌生男人鲁智深进了自己小情人的房间,马上就带着三五十个庄客要捉奸.
可见金MM不光会哭诉,驾驭男人的本领不一般呀.
第2个回答  2009-09-12
《水浒传》是一部正面表现封建社会农民起义的伟大作品,有人认为它是描写一个农民起义过程的作品,也有人认为它是描写多个农民起义过程的作品,但据考证,“宋江三十六人起义”确有其事,但起义发生的地点是在今山西境内,“水泊梁山”的地理位置却在今山东境内,而《水浒传》中所记载的农民起义的过程却与当时洞庭湖农民起义相似,所以,《水浒传》不似《三国演义》般——是历史演义小说,而只是一部描写和歌颂中国封建社会农民起义的伟大史诗的长篇小说。它最伟大的成就也许不在于再现历史,也许不在于深化当时农民起义的内容,但从文学意义上来说,小说中用各种表现手法所塑造的各形各样的人物,使得从古至今的人们皆拍手称赞。

《水浒传》中描写的一百单八个英雄好汉,林冲的形象是最有韵味的,是一个有血有肉的、活生生的生活着的汉子形象。小说中对林冲出场的描写是这样的:“头戴一顶青纱抓角儿头巾,脑后两个白玉圈连珠鬓环,身穿一领单绿罗团花战袍,腰系一条双獭尾鱼背银带,穿一对磕爪头朝样皂靴,手中执一把折迭植西川扇子。生的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八尺长短身材,三十四五年纪……”这段描写不仅写出了林冲当时正值年轻,还写出了此人相貌与气度的不凡,可是单从相貌上并不能看出林冲为何看起来如此生动,更多的还是从他的性格中表现出来的。

看过“水浒”的人,对林冲性格中的“能忍”是不会没有印象的,因为作者施耐庵在写林冲时,以开始并没有写林冲让人敬佩,甚至是让人觉得醒目的优点,而是在一开始就写林冲“能忍”的性格。

“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是自己身为“八十万禁军”的“枪棒教头”,在自己的娘子被高俅——高太尉的义子——高衙内公然调戏的时候,也只是“把那后生肩胛只一扳过来”,“却人的是本管高衙内”,于是“先自手软了”。就因为调戏自己娘子的是自己上司的义子,便咽下了这口恶气。我们站在现代女性的角度上,也许会以为林冲其人太懦弱,没有男子气概,可是在当时的封建思想的影响下,我们也只能跟着林冲一起感叹“不怕官,只怕管”呀!这里用了一个动作描写,而一句“先自手软了”不仅写出了人物的动作,也写出了林冲的心理。

小说在写林冲咽下高衙内调戏自己娘子的这口恶气的同时,也正是在反衬因为此事而差点冲去打高衙内“三百禅杖”的花和尚鲁智深的性格。“鲁智深”是渭州小种经略相公府上的提辖,因为帮助金老汉及其女儿金翠莲而三拳打死了地方恶霸“郑关西”。在躲避官司的途中,遇到了被他救下的金老汉及其女婿赵员外,赵员外因看重他的侠义心肠,便走了个关系,把他送到了五台山做和尚,这个“智深”便是寺中长老给他起的法号。小说在写鲁智深时,也是先写他拳打郑关西的火爆脾气,虽是心好,但脾气暴躁,做事不分轻重的鲁莽性格也是不难被读者看出。小说的第六回中,鲁智深与林冲才刚刚相识而已,话也说得尚十句不到,却已表现出要为兄弟“两肋插刀”的侠义风格。也是在这一回中,写林冲刚忍着气,放走了高衙内,却见到了“大踏步抢入庙来”的鲁智深,当鲁智深得知林冲怕“太尉面上须不好看”而饶了高衙内时,鲁智深道:“你却怕他本官太尉,洒家怕他甚鸟!俺若撞见那撮鸟时,旦教他吃洒家三百禅杖去!”这一退一进的对比,更充分体现了林冲能忍的性格,也不难看出鲁智深鲁莽的性格。

林冲让人觉得醒目的性格不是因为其性格中“忍辱负重”的那一部分,而是其充“能忍”到“不能忍”这个不断成熟的发展过程。小说在描写这个过程时,还伴随着描写他重朋友情义及善良的描写。

说他中朋友情义,也是在他由“能忍”到“不能忍”的变化刚刚开始的时候便可看出。陆虞侯——陆谦,是林冲的同乡,两人“自幼相交”,在林冲的帮助下,陆谦才得以在太尉府做了“虞侯”,谁知这陆谦为了一己之私,而帮助高衙内设计,圈住了林冲之妻,林冲得知后,不是去照高衙内寻仇,而是“拿起一把解腕尖刀,径奔到樊楼前去寻陆虞侯”,他不去找高衙内,而去找陆谦,一方面是因为“不怕官,就怕管”的思想影响着他,还有一方面就是因为他把朋友情义看得很重,他以为友情是不容小觑的,但却没想到陆谦把这份情义戴得如此浅薄,所以他怒了,这也是他刚刚开始“不能忍”的表现,开始反抗时的表现——不是直接去找他上头当官的,而是去赵他“平级”的以泄这“不能忍”的怒火。

林冲也是善良的,从他为了妻子写休书、劝鲁智深放过在野猪林蓄意谋害他性命的两个防送公人,从他曾经救国的李小二的口中等等这些事中,便不难看出,林冲的性格中善良的一面。

林冲的善良其实也是在说当官的“不善良”。他为了妻子写休书,是为了妻子以后不再为奸人所扰,可是真的会如他所愿吗?!他想得太简单了!如果高衙内和高太尉会如此便善罢甘休的话,那也就不会有“林教头刺配沧州”“鲁智深大闹野猪林”和“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陆虞侯火烧草料场”了。

林冲还是个热爱生活的人,即使是脸上被刺了“金印”,也一样把“生活”看得很重要。在小说的第九回中,林冲被前来陷害他的陆谦联合管营,差到“草料场”时有很多的细节描写。如,他在草料场中的草屋住下时,见“四下里崩坏了,又被朔风吹撼摇振得动”,他就说道:“这屋如何过得一冬?待雪晴了,去城中唤个泥水匠来修理。”他自己已是一个“刺配”的囚犯,却还想着过安生的日子,可见其对生活的热爱。写林冲准备去“二里路外”的市井上去买酒时,写道:“便去包裹里取些碎银子,把花枪挑了酒葫芦,将火炭盖了。取毡笠子戴上,拿了钥匙出来,把草厅门拽上;出到大门首,把两扇草场门反拽上锁了,拿了钥匙,信步投东”。在这句话的描写中,一个“盖”字写出了林冲的细心,两个“拽”不仅写出了他的细心,也反映了他把“家”看得很重,把“生活”看得很重。

更有后来,陆谦和差拨、富安三人放火烧草料场的时候,林冲“只听得外面毕毕剥剥地爆响,林冲跳起身来,就壁缝里看时,只见草料场里火起,刮刮杂杂的烧着”,这里说“当时林冲便拿了花枪,却待开门来救火”,林冲看到火起的时候,第一个反应就是没有多想——直接就要去救火,如果换作别人的话,可能要考虑一下,是要逃还是去救火。他就是这么简单的一个人。

可是这样一个其实很简单的人,却还是一而再、再而三地被陷害,于是,他杀了奸人陆谦,杀了小人王伦,等等。林冲的“能忍”换来了他今后“不能忍”的性格,这是他性格上成长的过程,是他的形象成熟的过程,也代表着《水浒传》成功的过程,也是《水浒传》的一个亮点。

《水浒传》在描写人物形象时是成功的,纯朴真诚而又鲁莽憨直的“黑旋风”李逵;果断刚烈又富有传奇色彩的打虎英雄武松;仗义泼辣却又好似母夜叉的女中豪杰孙二娘等等。《水浒传》中的人物形象数以百计,有不少形象都是血肉丰满、个性鲜明的典型人物,作者运用巧妙的手法,把他们组成了一道美轮美奂的英雄画廊,在文学史上大放光芒。
第3个回答  2009-09-12
(一)、宋江形象分析
自从《水浒传》问世以来,一直对宋江的评价褒贬不一。宋江是《水浒传》中最复杂的人物形象,也是最经得起琢磨的一个人物形象。他是阴险奸诈,还是忠义两全?是道貌岸然,还是江湖好汉?
宋江的绰号
《水浒传》里边的每一个英雄好汉,基本上只有一个绰号。宋江却有四个绰号:黑宋江、孝义黑三郎、及时雨、呼保义。而他每一个绰号,都表现了他在这个方面的特点,也表现出了这个人物的复杂性。
《水浒传》第18回:
那押司姓宋,名江,表字公明,排行第三,祖居郓城县宋家村人氏。为他面黑身矮,人都唤他做黑宋江;又且于家大孝,为人仗义疏财,人皆称他做孝义黑三郎。……自在郓城县做押司。他刀笔精通,吏道纯熟;更兼爱习枪棒,学得武艺多般。平生只好结识江湖上好汉,但有人来投奔他的,若高若低,无有不纳,便留在庄上馆住,终日追陪,并无厌倦。若要起身,尽力资助,端的是挥霍,视金如土。人问他求钱物,亦不推托;且好做方便,每每排难解纷,只是周全人性命。……以此山东、河北闻名,都称他作及时雨。
呼保义 第四个绰号就是“呼保义”。呼保义这个词,一直到今天,大家都无法把它解释清楚。有一种解释说,保义是南宋时候武官的一个称呼,叫保义郎。另外一种解释,说“保”,就是保持的保;“义”就是忠义的义,“保义”即保持忠义,呼的意思,就是大家都那样叫他。大体上说,呼保义这个词实际上讲的是宋江对待国家的态度,对待朝廷的态度,对待皇帝的态度。

对宋江的第一个角度的理解:
《水浒传》第18回宋江刚出场的时候,就对他有一个全面的介绍。他是世代务农,世世代代种地,守一些田园过活。自幼攻读经史,受到传统的文化教养。更主要的一点就是他所从事的职业。他在县衙里边当一个押司。所以从他的家境出身以及所受的文化教养和所从事的职业,我们可以判断,他的家境出身使他有一定的正义感,他的职业养成他处事谨小慎微,随机应变的习惯,也培养了他喜欢玩弄权术的手段。这是我们对宋江的第一个角度的理解。

对宋江的第二个角度的理解:
第二,宋江到底是仗义的英雄?还是国家的忠臣?我们可以从他上梁山之前和上梁山之后的几件事来分析一下。上梁山之前,他为了自己的心腹兄弟,私放晁盖。并且为了怕事情暴露,杀死阎婆惜。从这些事情上来说,我们可以说宋江是一个仗义的英雄。那么上梁山之后,他就变成了一个义军的首领,他领导梁山兄弟的几次战役,都充分显示了他的指挥和组织才能。而在受招安之后,他就变成了一个国家的忠臣。他把梁山的堂名由原来的“替天行道”改为“顺天护国”,这是一个国家的忠臣才有的行为。所以说无论我们以怎样的主观情感对宋江或褒或贬,或爱或恨,都不能否认他是中国古典文学人物画廊里一个成功的艺术形象。
(二)、林冲形象分析
《水浒传》写人物的性格特点,有生活的依据,而且能够随着生活矛盾的发展,他的性格要产生变化。《水浒传》写林冲的性格转变,写得非常出色,有根有据。他为什么要变化?什么时候变化?都是从生活出发,这是《水浒传》的现实主义。
《水浒传》中,林冲有一个突出的性格特点:能忍,忍辱负重、忍气吞声、不敢反抗。一般的小说,要充分地理想化的写一个正面人物,往往一开始就要写他的优点。但是《水浒传》不一样,林冲在《水浒传》里边是个响当当的英雄,了不起,作者是热烈地歌颂他的。可是一出场就写他的弱点,写他性格里边的弱点,不好的一面,就是能忍,忍辱负重、忍气吞声。

“忍”之一:
一个八十万禁军教头,在光天化日之下,妻子被人家调戏,奇耻大辱,不能忍受的。所以他非常气愤地去了。“当时林冲扳将过来,扳着他的肩胛,却认得是本官高衙内,先自手软了”。“先自手软了”这五个字非常值得注意,这不是简单的、一般人物的动作神态的描写,而是一下子挖掘到人的内心世界。所以小说写林冲怒气未消,知道以后,扳过来,先自手软了。但是“怒气未消,一双眼睁着瞅那高衙内”。但是敢怒而不敢言,敢怒而不敢打,他忍下了这口气。小说在这里写得非常好,写出了人物内心的活动。
林冲与鲁智深此时的比较:鲁智深就不买账,鲁智深有一段话是响当当的,跟林冲形成鲜明的对比。他说“你却怕他本官太尉,洒家怕他甚”,“俺若撞见那撮鸟时,且教他吃洒家三百禅杖去了”。一个是忍辱怕事;一个是疾恶如仇。一个是自己受侮辱、受压迫不敢反抗;一个是看见自己的朋友受压迫,就不能忍受,这两个人的性格形成鲜明的对比。

“忍”之二:
接下来还是写林冲想苟安,忍。但想苟安也不能苟安,想忍也忍不下去。所以小说接着写高衙内又收买了陆谦,让陆谦把林冲的妻子骗到他家里面楼上。林冲得知后,“拿了一把解腕尖刀”,“径直奔到樊楼,前去找陆虞侯”。他拿起这个解腕尖刀不是去找高衙内,而是去找陆谦。也就说,林冲已经开始反抗了,但是他反抗的程度和范围有限。应该找高衙内,这里大概有两个意思。第一,还是怕高衙内,不敢惹他。前面说了,权且饶他这一次。这是第二次了,他又忍让了;第二,这是写林冲重义。就是说陆谦是林冲的结义兄弟,背信弃义,不讲义气的人林冲是最痛恨的。讲义气是林冲性格当中非常美好的东西,很宝贵的东西。这是他以后能够转变,而且转变以后革命性非常强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忍”之三:
林冲发配沧州以后,还是能忍,还是忍辱负重。小说这里写得非常精彩,他临走之前写了一封休书。这纸休书我觉得有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写出林冲的善良,他替妻子考虑得很周到;另一方面也写出他能忍的性格,也天真幼稚。你以为写了一纸休书以后高衙内就不来了?照样来。所以这些地方,一方面写出他的善良,引起读者对他的同情,另一方面,引起读者对于罪恶势力的更加憎恨。

“忍”之四:
刺配沧州,有一个情节:押监他的两个差人董超、薛霸,一路上虐待他,用烫水让他洗脚,连读者都不能忍了,他还是“忍”,后来走到野猪林,就是董超、薛霸受高俅、高衙内之托付要杀害林冲的地方。到这个时候了,而林冲一点都没想到可能要杀他(武松到飞云浦就已想到差人要杀他),你要捆就捆吧。换成另外的人,像鲁智深也好、李逵也好,在这种情景下绝不会这样说。鲁智深救下了他,要杀两个公人,林冲极力阻挡。这时他还是忍,不想反抗。

“忍”之五:
到沧州牢营不久,他从李小二口中得知来了几个“尴尬人”,于是买了一把解腕尖刀,街上寻了几日不着,“心下且自慢了”,又“忍”过去了;
沧州牢营安排他到草料场,这是个阴谋,林冲浑然不知,还打算“待天晴到城中换个泥水匠修补”,“神明庇佑,改日来烧纸钱”。还以为给他一个好的差事,到那儿去过得比较安稳。最后火烧草料场,他在山神庙里面听见陆谦他们三个人说话,要把他的骨头拣回去到高俅那儿去领赏。这时林冲满腔怒火一下子爆发出来,打开山神庙的门出去把几个人杀了,然后造反上山,由此就实现了彻底地转变。

小结:林冲走的道路是非常艰苦,林冲走了一个很漫长的、很艰苦的道路。作者写林冲的转变,它是有很多伏笔,譬如说他和陆谦是好朋友、结义兄弟,但是后来陆谦害他了,那么他就曾经跟陆谦讲:“贤弟不知,男子汉空有一身本事,不遇明主,屈沉在小人之下,受这般腌臜的气”。也就说,就是他在统治阶级的压迫之下,满腔不平之气。这个满腔不平之气,就是林冲能够一步一步向前迈进,最后实现了思想转变,造反上山的基础。他虽然是一个八十万禁军教头,是个中级军官,但是他一出场就是被压迫的。所以虽然是统治阶级里边的人物,但是他所处的地位和广大被压迫的人民群众有相通之处,这是他能够转变的一个基础。林冲能忍,宽容了压迫他、侮辱他的人,但是他的对手可没有放过他。一计不成,又生一计。那个社会的黑暗势力、罪恶势力,不断地向他紧逼而来,所以他非常不满的胸中,有一腔不平之气的。

几个梁山人物“上山”的比较:
林冲上山的过程就是从能忍到不能忍、从懦弱到坚强、从屈辱到反抗,这么一个转变过程。林冲上山是走了一个非常艰苦的道路。《水浒传》写人物,不同的英雄有不同的性格,上山走的是不同的道路。这个不同的道路是跟他性格有关系的,这个性格又是跟他的家庭出身、他的生活境遇有关系的。李逵上山是最痛快的,宋江是最曲折的,鲁智深是最爽朗的,爽朗跟痛快不完全一样;一点都没有瞻前顾后,凄凄惨惨切切,军官当不成就当和尚,和尚当不成就上山,非常爽朗。

(三)、《水浒传》中的女性形象
《水浒传》中的女性形象可以分成三类:
1、上附天罡地煞之数的梁山三位“女英雄”:孙二娘、顾大嫂、扈三娘;
2、第二类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四个淫妇:二潘、阎婆惜以及卢俊义的贾氏夫人;
3、《水浒传》里面描写了一个贞节娘子:林娘子。此外还有一些人物形象,比如说有两个老太婆,一个是面目不太清楚的阎婆惜的母亲阎婆,一个是面目可憎的王婆。

孙二娘 黑店老板娘,孟州道十字坡开人肉包子铺的,绰号母夜叉。她这个“母夜叉”形象是“系一条鲜红生绢裙,擦一脸胭脂铅粉,敞开胸脯,露出桃红纱主腰,上面一色金钮”,“眉横杀气,眼露凶光。”而且母夜叉跟她丈夫之间的关系是倒过来的。丈夫武艺没她高强,而且这个店不是姓张,而姓孙,为什么呢?孙二娘的黑店是祖传的,她父亲叫山夜叉孙元,是江湖上的前辈绿林中是有名的。这个形象以及她的作为,我们大概很难接受。武松眼中看到的这个黑店是“墙上挂了几张人皮,梁上吊了几条人腿”,这样也算好汉吗?是农民起义吗?任何一个朝代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恐怕都是要法律追究的。说到底,孙二娘就是一个娴熟于江湖黑道的女人。
读者对梁山上三位女英雄印象最深的应该是扈三娘。因为扈三娘漂亮,美貌,英武,但她却是一个非常不成功的文学形象,不管《水浒传》写扈三娘英雄了得,用了如何重笔浓彩,但是作为人物形象,作为艺术形象是单薄的,没有性格可言,嫁给王矮虎已经是她的人生大不幸,最后又死于非命。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对女性的一种轻蔑态度。她只是一个概念,一个符号。一个哑美人。这个符号就是:能征惯战,美貌佳人。
潘金莲是小说中塑造得很成功的人物形象之一。加之后来有了《金瓶梅》,于是“潘金莲”就成了“淫妇”的典型、代名词。其实这是不公平的。潘金莲本来是一个安分守己的想过平安日子的女人。是一个有追求的女人,从她和武大的和睦相处到最后的毒杀亲夫,潘金莲有一个逐步堕落的过程。
潘金莲有一个逐步堕落的过程。最初她还是有追求的,还是有一些独立的想法。张大户垂涎她,她本来可以弄一个小妾的名分,她不干,被财主报复嫁了“三寸丁”、“谷树皮”的武大郎,“好一块羊肉倒落在了狗嘴里”(也就是现在说的“一朵鲜花插在了牛粪上”)。心中不满意,又经了外人的挑唆,一步一步走向深渊。中间还描写她有一个追求,看到了武松,遭到了武松的拒绝。在潘金莲那里,应该说是她欲望膨胀大于道德。在她那里是没有道德观念的,当然一个使女出身,大概也不识几个字,没有什么见识,可能是自然属性高于她的社会属性,本能压倒了理智,所以走向了毁灭。
《水浒传》中一段绝妙文字 小说第23回写武松见嫂。
金圣叹评:凡叫过三十九遍“叔叔”,忽然改作“你”字,真欲绝倒人也!
金圣叹评:上篇写武二遇虎,真乃山摇地撼,使人毛发倒卓;忽然接入此篇,写武二遇嫂,真又丝柳花朵,使人心魄荡漾也。

《水浒传》中,为什么如此塑造安排这些女性形象?作者的女性观为什么如此落后?梁山好汉为何“不近女色”?
第一,《水浒传》同《三国演义》一样,写的是男人的世界,基本上是“男性文学”。打家劫舍,南征北战,这是男人的事情,女人是没有份的。但为了突出不近女色的男性英雄本色(如武松),就得有淫荡的女性作为陪衬(如潘金莲);另外,从话本演变而来的小说,为了招徕听众和读者,还得配些“荤料”才对市井细民的胃口。
第二,传统文化中占主导地位的男权文化和“女人祸水论”的投射。潘金莲淫荡到了可怕的地步。我们文化中为什么会塑造潘金莲这样一个不可理喻的恶女人和淫荡女人的形象呢?说到底还是男性作家对自己欲望的一种恐惧投射到女人身上。所以这种有欲望的女人她特别可怕。她就没有善终的,那她的这种命运结局是作家的一种道德理念在这里起作用。就是有欲望的女人,尤其是自己要把握自己欲望的女人,我们文化就要给她判死刑。告诫现实生活中的女人,你们还是温顺一点的好,回去做贤妻良母的好。
第三,是“江湖观念”作祟。《水浒传》描写的是江湖绿林的故事。那么江湖绿林中的准则,他们的观念,跟一般社会上的普通平民是不同的,这是强人的一种观念。比如杀人越货,开黑店,实际上就是江湖黑道。为什么走江湖黑道的他们会如此轻蔑女人呢?因为江湖中自有江湖中的准则,他们是亡命之徒,啸聚山林,打家劫舍。他们认为女人妻小是个累赘。生理需要可临时去抢占。所以在《水浒传》中描写很多,小霸王周通抢压寨夫人,王矮虎也做这样的事情。所谓压寨夫人可不是真正的“夫人”,实际上就是性工具。如果等到官兵来剿,那么这压寨夫人一个都难逃做刀下鬼,要么被自己的男人杀掉,要么被俘以后,作为匪人家眷也都会死于一些官法。
历史可以证实,比如说李自成,张献忠,他们都做过这样类似的事情。崇祯十二年,李自成在潼关园大败,逃到商洛山中,当时觉得穷途末路,几次要自杀。养子李双喜劝阻了,他的大将刘宗敏为了辅佐李自成东山再起,回去就把自己两个妻子杀掉。然后其他的一些壮士,也就是李自成的死党们,一看大将军刘宗敏如此做事,也回去把自己的妻子杀掉。这些妻子实际上都是压寨夫人一类的,都是掳掠来的女人。杀掉以后表示死心塌地跟朝廷再战。李自成这样才轻骑突围,终于东山再起。这样一种观念,视女人为累赘,视女人为物品,他们把女人处死,就好像烧掉山寨一样。那些女人是没有人格地位的,这里边我们可以看到《水浒传》的作者,他也是这样一种心态,轻视妇女,视妇女于草芥,如虫蚁。
第四,是情节发展的需要。如:扈三娘的出现以及王矮虎大战扈三娘的情节,是要与第31回宋江许愿给王矮虎找一个夫人的情节相扣;潘金莲与武大、武松以及西门庆的种种纠葛,是武松一步步走上梁山的必然过程。
第五、错误的“养生”观念作祟。比如说晁盖,他是个财主,有钱,东溪村保正,仗义疏财,结交天下好汉。书中宋江出场大约是三十四五岁年纪。他跟晁盖两人见面的时候,说晁兄长我十岁,那晁盖就是四十余岁。小说中专门写晁盖,不娶妻子,只爱使枪弄棒,整日打熬筋骨。也就是说,当时的这些绿林中人,认为练武艺跟近女色是矛盾的。这是中国古代一个养生学里边的理论,古人认为练武首先要保先天元气。所以对女性的轻视也是意中之事。

参考资料:(一)、宋江形象分析

第4个回答  2009-09-12
108好汉

参考资料:108好漢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