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大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如题所述

思维是认识过程的高级阶段,是人脑对事物本质和事物之间规律性关系的反映。思维能力是培养学生各种能力的核心。语文学科的丰富内容非常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有利于培养他们对事物的联想力和想象力。要学好语文学科,提高语文素养,自始至终都存在着积极的思维活动。因此,思维能力的培养对学生当前的学习和未来的发展均有十分重要意义。
一、 培养良好的思考习惯
习惯决定思维,思维决定方法,方法决定结果。有一个良好的思考习惯,对事物的判断和结果往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现在的中学生,做什么事情,用感情支配一切,很少用良好的习惯来做事情。比如自习课,以往都是哪个老师进课堂,学生就自然拿出哪一科的学习资料,等到真正的自习课,没有老师进来了,要让他自己作出判断了,他就像迷路的蜜蜂,不知道该干什么了。课堂上,作为主体地位的学生没有表现出思考的有效性。那么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思考习惯呢?
⑴设计导语,激活思维。有一次在学习《死海不死》这篇文章时,我在导语上是这样设计的:“同学们,人掉到水中,如果不会游泳结局是什么?”同学们纷纷举手抢答:“淹死!”我说可不可以有另外的一种结局呢?既不淹死,还能活下来?学生们脸上露出了诧异的表情,我一看趁机导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样的一篇文章《死海不死》,它能告诉我们在死海淹不死人的原因。好不好?”通过导语,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起来,思维自然就激活了,带着问题去读课文,课堂的学习效果就不一样。
⑵解放思想,创设氛围。现在的课堂教学,与传统教学不同。教师与学生要建立真正的教学相长,合作探究,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打开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没有顾之忧,在课堂上敢想、敢说,通过表达,建立自信,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思考的氛围。在一次班会课上,谈到学习风气时,有一位男同学直言不讳:“放假留作业太多,每一科都留,就一天休息时间,怎么可能写得过来?”写不过来是否存在第二天抄作业的现象呢?我反问他们,他们纷纷点头。我对于共性的且比较尖锐的问题,我觉得躲避也不是好方法,于是发动同学寻找更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同学们看到老师的真诚,都敞开心扉,将问题的症结说出。我让他们开动思维的大脑,汇聚集体的智慧,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最简洁实用的方法,让抄作业的现象成了过街的老鼠,形成一个求知求学的良好学习氛围。
二、 掌握良好的思维方法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说明了在求学过程中学习和思考的重要性。孔子接着又提出“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在告诉我们要掌握知识,还要有良好的思维方法。
马克思的方法论给予我们以解决问题的方法。他认为思考的最终目的是认识问题,解决问题。有怎样的方法论就会有怎样的思维方法。我在文言文《曹刿论战》中就曹刿和鲁庄公的所作所为来看,为什么最终是在曹刿的指挥下而不是在鲁庄公指挥下赢得了长勺之战的原因。这里面其实包涵了哲学思想中的偶然性和必然性的问题。“肉食者鄙”和曹刿的深谋远虑就是导致战场获胜的根本原因。让学生学会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来进行分析,是一种事半功倍的思维方法。同样,我在班级处理同学矛盾时,既要批评同学,又要表扬同学,实际是为了让他们能够换位思考,无论是表扬还是批评都是老师对他们的鼓励和期待,都是希望他们能够互相谦让,共同进步,让他们懂得以一分为二的辩证方法来分析问题,以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其次善于运用联想、想象比较等思维方法。联想是根据事物间的某种联系,由一事物想到另一有关事物的心理过程。想象是人们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联想与想象对一个人的思维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郭沫若在《天上的街市》一文中,作者由地上的街灯,想到天上的星星;由天上的星星,想到天上的街市,进而联想到牛郎织女……通过联想,作者营造了一种亦真亦幻的美妙的和谐的令人向往的理想社会。结合教学可以进行一些训练如模仿课文句子“我想……定然……”来造句,也可以以《蜡烛》《雪》等为题让学生作联想作文。
想象更是思维的一种重要方法。古代的文人墨客对愁绪的描写就离不开想象的理解。大诗人李白将愁绪比作“白发三千丈”,虽然运用了夸张的手法,但如果没有想象,很难理解人的愁绪怎么就变成了“三千丈的白发”。其实词人李清照在这方面的功底也不差。她在《武陵春》中的“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构思巧妙,运用夸张的比喻,说小舟载不动自己的愁思,把无形的愁思化作有重量的东西,化虚为实。愁绪本是抽象的,但诗人却用船都载不动。如果不给予学生大胆想象,很难理解作者巧愁情的深重。
至于比较,既有内容上的,也有写法上的,更有思想情感上的。通过比较产生理解,通过理解,提高学生对于作品的赏析水平,从而让作品发挥出应有的人文效应,达成影响学生价值观和世界观的目的。我在《记承天寺夜游》的学习时,学生对作者文章中折射出来的思想感情并不能完全理解。通过与《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比较,学生的思想不只是停留在文章的层面上,而是深入作者的生活和环境,作者政治上的失意和挫折仍然能有欣喜之情和豁达之情,发出“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和“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感叹学生也就完全理解了。学生掌握了这些名句的意思,也懂得了其中的内涵,对古仁人的“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向”的思想熏陶也是水到渠成。通过比较思维,一举多得,高超绝妙。
三、 形成良好的思维能力
一个人的思维能力应包括思维敏锐性,思维的深刻性与思维的周密性。如何提高学生的思维的敏锐性?我觉得应从教学的节奏上进行变化,从以往的缓慢的节奏变成需要的快节奏,从而使学生的思维高度集中、活跃,锻炼敏锐感知能力。当然心理学告诉我们,一个人的注意力不可能自始至终高度集中,这就要讲究“变”。“变”是指在安排教学环节时要做到张弛有度,不断变换教学活动,使学生的思维始终高度集中与活跃。在求“快”的同时,采用多种手段教学,让学生大脑皮层的学生兴奋点不断转移,既锻炼思维的灵活反应能力,又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过去上复习课时,按照原来的节奏,我复习时读读课文穿穿线,做做练习,一节课也就过去了。现在提升节奏了,增加了复习的内容,其中增加了测试和总结环节,学生一下子就紧张了,不得不提高精力,快速思考,认真对待,否则思维不快就跟不上了。
思维的深刻性是指通过表面现象认识事物本质及相互联系,只有由表及里地认识事物,才可以说是真正地认识了该事物。学生思维深刻性的培养,需要老师的引导深入。《邹忌讽齐王纳谏》中我提出为什么邹忌本来在家中发生的事,为什么跑到朝廷上去和齐王说呢?我这么一问,其实就是巧妙地将学生的思维往深层次引导,学生经过探究得出这是因为邹忌采用了类比的手法,将家事出现的结局和国事进行对比,从而得出齐王被周围的人蒙蔽得很深了情形,这样邹忌奉劝齐王从善如流也就顺理成章,不久齐国就变得强大起来。如果没有深入的思考,学生很难对问题有深刻的把握,对问题的探究也只能是浅尝辄止了。
思维的周密性就是要求思考问题时,做到精细、周全、不疏忽大意。在教学《鱼我所欲也》,对于孟子的思想同学们体会深刻,只是在讨论写作手法时,按议论文的文体知识,开头用比喻提出论点---舍生取义,文章中间用对比论证和举例认证证明论点,文章的在结尾得出结论----只有舍生取义才能不丧失做人的天性。很多同学如果按照教参中的意见,往往会得出这篇课文的主旨是“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的结论,通过老师对问题的精细研究,带动学生思考时的周全,以此锻炼学生思维的周密性,要让学生学会多方面,多角度地联系分析。
总之,培养和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自己学会学习,教是为了不教。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其中的渔即是学生的思维能力。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但磨刀不误砍柴工,只要我们广大教师能够沉下心来,认真筹划,扎实推进,相信一定能让学生达成学会求知的最终目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1-26

对一个复杂的情况,能够瞬间分析出不同的类型。多读书,多读清晰的书,上课做笔记,记录课堂上重点。

第2个回答  2015-11-24
思维是认识过程的高级阶段,是人脑对事物本质和事物之间规律性关系的反映。思维能力是培养学生各种能力的核心。语文学科的丰富内容非常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有利于培养他们对事物的联想力和想象力。要学好语文学科,提高语文素养,自始至终都存在着积极的思维活动。因此,思维能力的培养对学生当前的学习和未来的发展均有十分重要意义。
一、 培养良好的思考习惯
习惯决定思维,思维决定方法,方法决定结果。有一个良好的思考习惯,对事物的判断和结果往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现在的中学生,做什么事情,用感情支配一切,很少用良好的习惯来做事情。比如自习课,以往都是哪个老师进课堂,学生就自然拿出哪一科的学习资料,等到真正的自习课,没有老师进来了,要让他自己作出判断了,他就像迷路的蜜蜂,不知道该干什么了。课堂上,作为主体地位的学生没有表现出思考的有效性。那么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思考习惯呢?
⑴设计导语,激活思维。有一次在学习《死海不死》这篇文章时,我在导语上是这样设计的:“同学们,人掉到水中,如果不会游泳结局是什么?”同学们纷纷举手抢答:“淹死!”我说可不可以有另外的一种结局呢?既不淹死,还能活下来?学生们脸上露出了诧异的表情,我一看趁机导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样的一篇文章《死海不死》,它能告诉我们在死海淹不死人的原因。好不好?”通过导语,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起来,思维自然就激活了,带着问题去读课文,课堂的学习效果就不一样。
⑵解放思想,创设氛围。现在的课堂教学,与传统教学不同。教师与学生要建立真正的教学相长,合作探究,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打开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没有顾之忧,在课堂上敢想、敢说,通过表达,建立自信,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思考的氛围。在一次班会课上,谈到学习风气时,有一位男同学直言不讳:“放假留作业太多,每一科都留,就一天休息时间,怎么可能写得过来?”写不过来是否存在第二天抄作业的现象呢?我反问他们,他们纷纷点头。我对于共性的且比较尖锐的问题,我觉得躲避也不是好方法,于是发动同学寻找更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同学们看到老师的真诚,都敞开心扉,将问题的症结说出。我让他们开动思维的大脑,汇聚集体的智慧,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最简洁实用的方法,让抄作业的现象成了过街的老鼠,形成一个求知求学的良好学习氛围。
二、 掌握良好的思维方法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说明了在求学过程中学习和思考的重要性。孔子接着又提出“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在告诉我们要掌握知识,还要有良好的思维方法。
马克思的方法论给予我们以解决问题的方法。他认为思考的最终目的是认识问题,解决问题。有怎样的方法论就会有怎样的思维方法。我在文言文《曹刿论战》中就曹刿和鲁庄公的所作所为来看,为什么最终是在曹刿的指挥下而不是在鲁庄公指挥下赢得了长勺之战的原因。这里面其实包涵了哲学思想中的偶然性和必然性的问题。“肉食者鄙”和曹刿的深谋远虑就是导致战场获胜的根本原因。让学生学会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来进行分析,是一种事半功倍的思维方法。同样,我在班级处理同学矛盾时,既要批评同学,又要表扬同学,实际是为了让他们能够换位思考,无论是表扬还是批评都是老师对他们的鼓励和期待,都是希望他们能够互相谦让,共同进步,让他们懂得以一分为二的辩证方法来分析问题,以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其次善于运用联想、想象比较等思维方法。联想是根据事物间的某种联系,由一事物想到另一有关事物的心理过程。想象是人们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联想与想象对一个人的思维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郭沫若在《天上的街市》一文中,作者由地上的街灯,想到天上的星星;由天上的星星,想到天上的街市,进而联想到牛郎织女……通过联想,作者营造了一种亦真亦幻的美妙的和谐的令人向往的理想社会。结合教学可以进行一些训练如模仿课文句子“我想……定然……”来造句,也可以以《蜡烛》《雪》等为题让学生作联想作文。
想象更是思维的一种重要方法。古代的文人墨客对愁绪的描写就离不开想象的理解。大诗人李白将愁绪比作“白发三千丈”,虽然运用了夸张的手法,但如果没有想象,很难理解人的愁绪怎么就变成了“三千丈的白发”。其实词人李清照在这方面的功底也不差。她在《武陵春》中的“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构思巧妙,运用夸张的比喻,说小舟载不动自己的愁思,把无形的愁思化作有重量的东西,化虚为实。愁绪本是抽象的,但诗人却用船都载不动。如果不给予学生大胆想象,很难理解作者巧愁情的深重。
至于比较,既有内容上的,也有写法上的,更有思想情感上的。通过比较产生理解,通过理解,提高学生对于作品的赏析水平,从而让作品发挥出应有的人文效应,达成影响学生价值观和世界观的目的。我在《记承天寺夜游》的学习时,学生对作者文章中折射出来的思想感情并不能完全
第3个回答  2015-11-24
练习逻辑思维较强的题
第4个回答  2021-02-03

你有没有发现 “逻辑思维” 已经无所不在地充斥在我们的生活中!“ 逻 辑 思 维 ”是什么呢?今天希望之星年度盛典指导老师周丁益带你探索“逻辑思维”的奥秘——《逻辑思维能力如何养成》!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