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美国成为世界科学中心的原因及影响

如题所述

  美国成为世界科学中心的主要原因及其启示摘要:从16世纪至20世纪,世界科学中心发生了5次大的变迁,即:意大利(1540年-1610年)、英国(1660年-1730年)、法国(1770年-830年)、德国(1810年-1920年)、美国(1920年——现在),转移周期大约为80年。本文重点研究了世界科技中心的转移的历史背景,并重点分析了美国成为世界科技中心的主要原因。研究世界科学中心的转移,并不只为知晓那段辉煌的历史,为的是抓住世界科技中心转移的脉搏;创造和抓住新的机遇,不再错过时代赋予的使命,努力让自己的祖国在新的机遇和竞争中站得更高,望得更远屹立于世界科技强国之林。关键词:世界科技中心,变迁,启示1
世界科技中心的转移历程简述从16世纪的意大利到20世纪的美国,在人类近现代史中,世界科学中心先后发生了四次大转移而每次转移都有其共同的思想特征,其主要表现是:先有思想的解放,有了新思想作为后盾,依次才会有科学的萌芽与发展,当一国的科学文化遥遥领先于其他国家和地区时就会形成所谓的科学中心,当另一个国家的思想优于其思想而引领科学文化潮流时即谓之科学中心转移。1.1在文艺复兴中解放思想的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提倡人性、反对神性的思想解放,推动了科学的发展,出现了像达·芬奇这样跨越艺术、人文和自然科学领域的“旷世奇才”。随着“大宇宙”和“小宇宙”信念的兴起,自然科学独立的宣言书向神学发出了挑战书:1543年,哥白尼临终前发表《天体运行论》,提倡日心说、反对地心说。而维萨里发表《人体结构》则指出,男人的肋骨并不比女人少。到16—17世纪,意大利成为第一次科学中心。奠定(地面)近代力学之基础的伽利略,“天空的立法者”开普勒,以及第一个明确从事科学研究的山猫眼研究会相继出现。研究会由一位贵族支持,伽利略于1611年成为会员。不过此时的大学尚没有发挥作用,教会的力量仍然阻碍着自然科学的发展,伽利略就因捍卫哥白尼学说而受到宗教审判。1633年“意大利科学失去了活力”。

  1.2
资产阶级革命到科技革命的英国在种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英国成为了第二次科学中心。17世纪,培根提出了“知识就是力量”的口号,大力倡导将科学应用于社会的思想。英国皇家学会也于l662年成立,标志着科学活动获得了“政府”承认(不过皇家学会还主要是靠会员费维持运作,并没有得到“政府”的资助)。皇家学会对于英国科学技术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创立了种种皇家“科学中心”,1666年创立的《哲学学报》,开创和奠定了科学共同体内部的交流传播机制。在这样的背景下,科学得到迅速发展,实现了以牛顿《原理》(1687)发表为标志的第一次科学大综合,但科学与技术总体上是互不相干、各自发展的。就技术的发展而言,在英国同期发生了以纺织机械为起点、蒸汽机为标志的第一次技术革命,以及以蒸汽机广泛应用为标志的第一次产业革命。人类社会从农业时代走向了工业时代。1.3
启蒙运动引领下的法国斯塔夫理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曾指出:政治影响了科学,法国革命对科学进步强有力的促进就是一个佐证。18世纪末,科学中心转移到了法国。法国当局任命一大批科学家为革命政府的重要官员。创办了一系列新的军事院校、医学院校、技工学校和一些新的大学,如巴黎综合理工学院、巴黎高等师范学院等。其间,还对皇家科学机构如巴黎科学院进行改造,使之从宫廷走向社会,院士们成了真正的职业科学家:此外,还形成了集中型科学组织。1.4
德国的社会变革与科学19世纪下半叶,德国成为科学中心。这一时期,实现了第二次科学理论的大综合,发生了以电气化为主要特征的第二次技术革命,以及以电的广泛运用为标志的第二次产业革命。值得指出的是,在德国出现了两项重大的体制创新:一是教育与研究的结合,研究生教育、研究型大学开始出现:二是科学与产业的结合,产业实验室也开始出现。于是。科学与教育、科学与技术、科学技术与工业发展发生了密切的联系,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一特性开始显现,科技、工业和社会发展的互动更加明显。1.5
包容创新引领美国科学进入20世纪,美国因是以自动化为主要特征的第三次技术革命和以电子技术广泛运用为标志的第四次产业革命的策源地,而成为世界的科学中心。美国的崛起与其不断地促进科技进步、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内在相关。科学教育受到高度重视,起源于德国

  的研究型大学在美国进一步发展出创业型大学,同样起源于德国的产业实验室在美国发展为科学园区、高科技园区:金融资本体系的建立、风险投资体系的发展则进一步推动了科技成果产业化与知识资本化:此外,从政府大规模支持科学技术,到建立起发达的科学基金体系、国家科研体系、国家创新体系,从硬科学的高度发展。到其与软科学的结合,从科学管理到管理科学,从交叉性质的科学技术与社会到发展起来更具有学科性质的科学技术学,从文化繁荣到文化产业的兴起,如此等等,无不推动着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的交叉融合,引领着社会经济的突飞猛进。2
科学中心转移的原因分析许多学者指出成为科学中心之国家特质如下:公民对科学重视;教育研究体制与硬件先进,能吸引大量的人才;世界通用语言等。在此笔者把影响科学中心转移的因素分为科学家队伍的素质因素和相应社会的环境因素两大类。首先,就科学家队伍的因素而言,从历史看,法国在18世纪末逐渐淡出科学中心最主要的原因是有影响的科学家集团老化。从现实看,现代各国科学的发展也是越来越依赖于杰出科学家人数的扩大从历史和现实中我们可以清清楚楚的看到科学家队伍的素质是影响科学中心新转移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而素质的关键在于教育,因而素质教育成为一个国家科学家队伍素质高低的关键,那么一个国家在成为科学中心之前必须进入素质教育的中心总之,科学家队伍素质要提高就得注重素质教育水平的提高,因而发展素质教育是科教兴国的必由之路。其次,笔者认为社会环境因素主要包括思想,国家政策教育,经济,创造精神四个方面。各要素对科学中心转移的影响下文一一详述:1.思想。科学中心形成及其转移的一切都是从“思想”开始,“思想”是其发展过程的根本原因。讲到“思想”也就等于讲到了“革命”,工业革命、政治体制革命。在对近现代科学中心转移的研究中,人们普遍注意到工业革命的作用。在社会生产的发展和前进道路中人们也同样注重对政治体制革命的研究。2.国家政策和教育。从国家的政策上来看,我们必须拥有一个引导世界科学中心的政策体。近年来,我国出入此点考虑,将科教兴国确立一项重大国策,在这一政策体系的支持下我国进一步加大教育和科研经费投人,加快装备高精尖科研设备,同时在全社会树立崇尚科学、应用科学尊师重教的风尚。这些都将营造出一个能托起科学家们去全力冲上世界科技顶峰的社会大环境,从根本上提高我国科研队伍的整体科研实力。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