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吉尔的性格特点/美苏战争的极端表现/北约组织的主要特点

根据图片说丘吉尔的性格特点

1、邱吉尔招摇外露的性格,充满斗志的个人风格,让他的对手和合作者又爱又恨。

1904年5月31日,在下议院已经征战了三年半的保守党议员丘吉尔,走进议会大厅,但他没有坐在自己往常的保守党座位上,而是走向反对党——他在自由党的一侧坐下,用自己的实际行动退出了保守党。

论及出身,丘吉尔是个天然的保守党人。他来自显赫的贵族家庭,父亲也是保守党政客。但丘吉尔的政治理念与传统的保守党相悖。他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有着极为浓重的自由主义色彩,他的观点倾向于代表当时英国新兴资产阶级的自由党。他是坚定的自由贸易支持者。这些,使得他与当时力主贸易保护主义的保守党高层格格不入。

1908年,时年33岁的丘吉尔第一次进入内阁。同为自由党的他与当时的自由党伙伴劳埃德·乔治一起发动了一场社会改革。

劳埃德·乔治出身贫寒,懂得人间疾苦。但丘吉尔这个贵族出身的公子哥儿,也反对贵族精英对社会资源的垄断。他提出关于社会改革的整体计划,包括针对劳动力市场、失业保险、国民医疗保险、义务教育等方面的立法和修法内容。他主张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改善贫困人口的处境。

2、美苏冷战的极端表现是核竞赛。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在意识形态、地缘政治利益、军事安全等领域发生了一系列的冲突,核武器军备竞赛就是两国对抗的产物,也是“冷战”的重要表现形式。这场竞赛随“冷战”的发展而升级,随“冷战”的结束而终止。

3、北约组织的特点:

(1)、北约是一个军事同盟组织,拥有统一的军事指挥体系和部队。其公约规定:缔约国任何一方遭到武装攻击时,应视为对全体缔约国的攻击;其他缔约国应立即协商,以便行使单独或集体自卫的权利。

(2)、北约成立70年来,美国一直在北约的集体防御机制中担当“领头羊”的角色。美国的军费开支不仅占整个北约集团防务支出的大头,而且美国基本主导了北约主要国家的军事装备研发,以保证自己领先北约盟国5~10年为原则,为北约盟国提供美军研制的最新武器装备系统,北约盟国从中获益良多。

(3)、北约作为一个军事集团,其行动范围早已超出欧洲。2003年,当北约从美国手中接过驻阿富汗部队的指挥权时,就已经迈出了在欧洲之外开展作战行动的第一步,也是“欧洲北约”向“全球北约”转变的典型事件。

扩展资料:

美苏冷战核竞赛进程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二战”结束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核对抗兴起。

1945年7月16日,美国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并将其正式用于军事战争中,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掌握核武器的国家。面对美国的核威胁,苏联加紧了核武器的研制。1949年8月,苏联也成功试爆原子弹,打破了美国的核垄断。

这一时期,双方的核力量规模都比较小,尚无针锋相对的战略部署,可视为核军备竞赛的准备阶段。

第二阶段(20世纪50年代中期—60年代末):均势形成。

苏联逐步打破核垄断,具备与美国展开核对抗的能力;美苏形成相互震慑和制衡的态势。双方都认为,唯有强大的核力量才能确立自身的地位。由此,核军备竞赛成为美苏“冷战”的主要形式。

这一时期,双方都大规模扩充核武器库。美国从20世纪50年代末起,掀起“核弹头”生产的“大跃进”,1967年,其库存核弹头总量约达到3.2万枚。同时,美国还先后研制、部署了核航弹、核深水炸弹、核炮弹、战略核导弹等新型武器。

由于技术和生产能力的原因,苏联的核扩张稍晚于美国。从1963年后,苏联的核武器库也开始进入快速扩张阶段;到1968年,在所拥有的核弹头总数方面,已扭转了不敌美国的不利局面。

古巴导弹危机之后,美苏竞赛呈现有所克制和缓和的势头,双方都试图寻求谈判与妥协的途径,避免因失控而引发核战争。

第三阶段(20世纪60年代末—80年代中期):均势对抗。

到20世纪60年代末,美苏战略力量对比大致趋于平衡,但双方并未停止竞赛的脚步,而是通过技术改进、完善,实现装备的更新换代,力求突破均势、争取优势。

越南战争后,美国的国力受到很大削弱,新任总统尼克松提出具有缓和倾向的“尼克松主义”。苏联趁机转守为攻,出台“超过美国,称霸全球”的战略目标。此后,随着1979年苏联入侵阿富汗和里根上台后推行对苏强硬政策,核军备竞赛再度升级。

在美苏对峙期间,美国推出分导式多弹头装置,引发了双方在先进巡航导弹、陆基机动弹道导弹、新型战略核潜艇等方面的一轮又一轮新的军备竞赛。

第四阶段(20世纪80年代中期—苏联解体):从缓和走向终止。

1985年3月,戈尔巴乔夫上台,推行“新思维”外交,苏联不再强调通过扩充核实力来谋求战略均势,而是主张苏美双方都降低核对抗水平,保持低水平的均势。

从1985年11月到1991年7月,美苏首脑多次会晤,并达成多项裁军协议,特别是在1990年8月爆发的海湾危机中,美苏进行了“冷战”期间的首次合作。随着苏联的妥协退让,美苏抗衡的力量对比逐渐失衡,两国对抗开始真正走向缓和。

1991年,苏联正式解体,“冷战”结束,美苏两国的核军备竞赛随之终结。

参考资料来源:

中国新闻网-新书揭秘丘吉尔精彩一生 其性格让对手又爱又恨

中国新闻网-70岁的北约将何去何从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2
丘吉尔生就一副娃娃脸,和外表相一致的是,他还拥有一颗难能可贵的童心,这是他成功的秘诀。早有心理学家认为,童心能避免偏执与片面,能提供旺盛的探索欲、求知欲,让人无所畏惧。这使丘吉尔的风格在许多人眼里是“不能令人放心”的。对于政客来说,童心似乎是与权谋相对的一种特质。好在有了丘吉尔,他的一颗童心和由此而来的热情,让人们看到了政治与文学、战争与浪漫的完美结合。丘吉尔的老朋友、曾反对过他的艾默里写道:“丘吉尔是大家一致认为永远不能成为首相的人,可是他也是在这危急关头获得大家一致欢迎,被认为是惟一可能出任领袖的人。”
就在前不久,丘吉尔小学时代的一些档案得以曝光。人们发现,这个伟大人物小时候不仅成绩差,而且顽劣。老师给他的评语上明白地写着“淘气”和“贪吃”。丘吉尔的童心给他带来了乐观、积极、创意、热情和幽默的人生态度。他的许多发言都在人们之间传为佳话。
1940年6月4日,英军在敦刻尔克撤退成功,丘吉尔提醒议会“战争不是靠撤退打赢的。”之后,丘吉尔发表了堪称为二战中最鼓舞人心的一段讲话:“我们要战斗到底,我们要在法国作战,我们要在海上作战,我们要带着渐长的信心和力量在空中作战,我们要不惜一切代价保卫我们的国家,我们要在海滩上、在陆地上、在街巷中、在山上作战,我们永不言败!……”他的讲演总是充满热情和必胜的信心。在伦敦遭受德军连续57天的空袭期间,他每周在街头公开露面,并以其高超的充满热情和鼓动力的演讲给空军打气.
丘吉尔的创意,坚强和不安分,恰恰满足了不断受到德军沉重打击的英国人民的心理需求。越困难越冷静,绝不退缩,心理学讲,意志是一种主观的努力,它的力量的基础来自动机。动机越强烈,意志越坚定.他带领英国人民坚持抵抗,直至最后的胜利.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09-09-23
丘吉尔生就一副娃娃脸,和外表相一致的是,他还拥有一颗难能可贵的童心,这是他成功的秘诀。早有心理学家认为,童心能避免偏执与片面,能提供旺盛的探索欲、求知欲,让人无所畏惧。这使丘吉尔的风格在许多人眼里是“不能令人放心”的。对于政客来说,童心似乎是与权谋相对的一种特质。好在有了丘吉尔,他的一颗童心和由此而来的热情,让人们看到了政治与文学、战争与浪漫的完美结合。丘吉尔的老朋友、曾反对过他的艾默里写道:“丘吉尔是大家一致认为永远不能成为首相的人,可是他也是在这危急关头获得大家一致欢迎,被认为是惟一可能出任领袖的人。”
1940年6月4日,英军在敦刻尔克撤退成功,丘吉尔提醒议会“战争不是靠撤退打赢的。”之后,丘吉尔发表了堪称为二战中最鼓舞人心的一段讲话:“我们要战斗到底,我们要在法国作战,我们要在海上作战,我们要带着渐长的信心和力量在空中作战,我们要不惜一切代价保卫我们的国家,我们要在海滩上、在陆地上、在街巷中、在山上作战,我们永不言败!……”他的讲演总是充满热情和必胜的信心。在伦敦遭受德军连续57天的空袭期间,他每周在街头公开露面,并以其高超的充满热情和鼓动力的演讲给空军打气.
丘吉尔的创意,坚强和不安分,恰恰满足了不断受到德军沉重打击的英国人民的心理需求。越困难越冷静,绝不退缩,心理学讲,意志是一种主观的努力,它的力量的基础来自动机。动机越强烈,意志越坚定.他带领英国人民坚持抵抗,直至最后的胜利.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