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王朱棣篡位成功。朱元璋一开始有没有预料到这个结局呢?

如题所述

这个问题,我来回答一下,因为已经有的回答都没有说到要害。

先说结论:燕王朱棣篡位成功,朱元璋有没有想到这个结局?或许应这样说,诸王中有人会篡位他想到了,也极大可能想到是燕王,但是谁胜谁败他不一定想的到,而且他也根本不关心那个。因为准确的说这个结果本来就是朱元璋一手造成的。

为什么这么说呢?了解一下。

我们来看一下朱元璋是怎么设计他的大明权力格局的

朱元璋,小时候是真吃过苦,机缘巧合,加上自身的才智,打下了大明这个江山,他是真心的不想和别人分享,他真心的觉得这江山就是他老朱家的。他真心的希望朱家的子孙能万万年的一直在皇帝的位置坐下去。

为了这个目的的实现,他处心积虑,我们看看他是怎么设计他理想中的权利格局的。

首先,他用了十六年来修理杀戮那些跟随他打江山的“老兄弟伙”,也就是那些功臣,除了那些功臣因为封侯封爵,得意忘形,肆意妄为以外,最主要的原因,是他内心觉得不这样干,朱家的江山不稳,有易姓的危险。

太子朱标有一刻对他爹杀戮功臣,也看不下去了,不理解,于是他去找朱元璋说这个事,朱元璋扔给她一个长满刺的荆条,让他捡起来,朱标说这怎么捡呢?朱元璋说:功臣,就是这荆条上的刺,我是在帮你,帮后世子孙,清理这些刺。为的就是我大明江山千秋万代都在我朱家手里。

修理功臣之后,对朝廷的运作格局最大的改革,就是废除宰相。目的简单,就是排除相权威胁君权,并且“后世子孙,并不许立宰相,臣下有敢奏请设策者,文武群臣即时奏,将犯人凌迟,全家处死。”

至于改中书省为承宣布政使司,改御史台为监察院,改大都督为五军都督,建锦衣卫等等不一一细数了。

一句话,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了将权力集于皇帝一身,弱化大臣的权利。

另一方面呢?就是分封诸王,他把二十四个儿子分封到全国各地的大邑和边地去当王,具体怎么分封的,谁都在那,我就不说了,以免这个文章太长,而且这也不是这个问题的重点。

重点是,朱元璋封王是基于什么想法。

简单的说,他分封王,给他的这些儿子极高的地位,极大的权力,极高的俸禄,目的就是为了靠这些宗室子孙去制约和监视功臣集团的势力。

这样一面削弱和杀戮外姓人,一边加强和封赏本姓子孙,朱元璋觉得这样大明就稳稳的掌握在朱家人的手中了。

在这样的权力格局下,发生朱棣篡位,几乎是一种必然。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他忘了,皇帝只有一个,相对于坐在龙椅上那个以外,其他的朱姓王,也是“臣”,消灭了异姓王,虽然能保证天下一直在朱家手里,但是缺让自家人互相残杀成为必然。

我们再来看看朱元璋是怎么安排自家人的。

“天子有子,其嫡长者守邦以嗣大统。”所以朱元璋的设计是皇帝从朱标这一枝出,一直在这一枝的嫡长子中传递。

“诸子各有茅土之封, 藩屏王室,以安万姓。”其他的儿子,给你们封地,给你们权力,然后成为羽翼来保卫和支持皇上。

皇室居中,宗室守外,血亲加持,同气连枝,共守江山,然后朝廷内的事都已经清理好了,六部直接像皇帝负责,没有文官集团,没有大将军,还有锦衣卫。

多么完美的设计,多么理想的设计。

可是朱元璋忘记了问自己一个问题----如果他自己不是皇帝,而且诸王中的一个,他会不会按他设计的那样做,会不会甘心情愿的当个王。一句话,他相信血缘,但是他低估了权力对人性的腐蚀和诱惑。

正是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朱元璋给与了他那些封王的儿子极大的权利。

这些藩王,有自己的军队,少则三千,多的达到一万九千人的铁甲卫士。“王府设三护卫,卫设左右前后中五所,所设千户二人,百户十人。”藩王掌握了相当大的军事统帅和指挥权。

不光如此,地方有司长官每月必须觐见诸王,有事需要随时应召。比如洪武三十一年,“召都督杨文从燕王棣,武定侯郭英从辽王植,均命听二王节制。”

“守镇官既得御宝文书, 又得王令旨方许发兵;无王令旨, 不得发兵。”

所以你看,这不是朱元璋在为未来的皇帝准备“对手吗?”

虽然朱元璋也不是对诸王完全放心,也派人监视诸王,并且还亲自撰写了一本《御制纪非录》来敲打诸王。但是却没有削夺他们的兵权。

于是一切都在酝酿之中,只差一个导火索了。

一定发生的事,就一定会来

朱元璋的政策壮大了藩王的权力,那这些藩王就不会再按照他设想的那么老实去做了,还在他活着的时候,太子朱标死了,立皇太孙朱允炆,这个时候藩王就已经开始“以父义之尊,多不逊。”朱元璋也察觉到这个问题,就是和他孙子聊了聊。

朱元璋说:我让诸王御边,这样你就可以安定的当你的皇帝了。

朱允炆就问:外敌要是敢造反,我那些叔父防御,那要是我那些叔父造反,谁来防御呢?

朱元璋说:真这样,你打算怎么办

朱允炆说:以德怀之,以礼制之,不行就削藩,再不服就把他的王废了,还不服就带兵剿灭。

朱元璋说:也只好如此,没有别的更好的办法了。并且密令驸马都尉梅殷辅佐朱允炆。

写到这里,是不是问题已经有答案了?---这个局面本来就是朱元璋一手造成的。、

区别只在于,谁先动手而已。因为朱允炆策略已定,而诸王会那么老实的任其宰割吗?

之后,朱允炆削藩,燕王朱棣起兵造反。

搞笑的是,他起兵的名义居然就是朱元璋定下的:“朝无正臣,内有奸恶,则亲王训兵待命,天子密诏诸王, 统领镇兵讨平之。”

虽然没有天子密诏,但是不妨碍朱棣“清君侧。”

之后发生的事,大家就都知道了。

结论

朱棣造反,之所以会发生,之所以能够发生,其实就是朱元璋的权力安排导致的必然结果,朱元璋设计的那种“嫡长子为皇”其他诸藩王一起保卫皇室的美好局面,注定不可能实现。因为虽然他们是血缘纽带,不可谓不强,但是封建社会的历史告诉我们,血缘,对于皇家是没有用的,诸王对皇帝来说,依然是臣,当这个臣子的利益受到损害,或者皇帝觉得皇权受到威胁,他们之间“一战”是不可避免的。

或许朱元璋根本不在乎谁当皇帝,他真正关心的是只要朱家人坐在龙椅上就可以了。起码这个想法,他是实现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0-07
朱元璋确实喜欢朱棣的英武,但是他认为朱允炆继位,朱棣可以帮助朱允炆守卫长城,将他当做朱允炆的股肱之臣,甚至一家人留给朱允炆的,朱元璋没有料到这个结局的。
第2个回答  2020-10-07
没有。朱元璋当时给朱允炆留下了很多将领,他认为朱棣没有可能造反成功,他没有想到朱允炆没有打败朱棣。
第3个回答  2020-10-06
没有,如果他能预料到这样的结局,打死他也不会立朱允炆为帝王了,直接让给朱棣不是更好。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