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俅位居“殿帅府太尉”,到底有多大的权力呢?

如题所述

《水浒传》有不少大恶人,比如蔡京、高俅、童贯,三人在宋徽宗时期都是位极人臣的大奸臣,其中高俅发迹前只是苏轼的书童,靠着苏轼的引荐逐步跻身北宋官场,最后当上殿帅府太尉这个高官。

高俅原是苏轼的小书童,负责为苏轼处理一些抄写工作。高俅这人通点文墨,写得一手漂亮的毛笔字,有一定的诗词歌赋的功底,还会使枪弄棒,有一点的武功基础,自身条件还是很不错的,也算是文武双全。再加上高俅在苏轼身边乖巧懂事,做事一丝不苟,苏轼甚是喜欢他。也许是觉得以高俅的能力,在自己的身边只是做个“小吏”显然是屈才了,于是便把他介绍给好朋友,驸马都尉王诜,王诜娶英宗之女蜀国大长公主,是神宗妹夫,徽宗姑夫。靠着王诜这一层关系,高俅得以见到当时还是端王的赵佶,又因为善玩蹴鞠,深得端王欢心,待赵佶当上皇帝后,高俅得以步步高升,最后当上了殿帅府太尉这样的高官。

太尉之官名起于秦朝,为三公之一。据《汉书·百官公卿表》记载:“太尉,秦官,金印紫绶,掌武事。”为秦汉时期的最高武职,此后历朝历代或撤销或重置,到明代彻底废除。

然而在北宋并无什么殿帅府,历史上只有在明代才有,而且只在京师设置,叫“东营殿帅府”,其职能和清朝的京师“九门提督”相似,负责京城的防守与治安。《水浒传》的作者施耐庵是明朝人,应该是强行将“东营殿帅府”安在北宋时期。不过,在五代,后周世宗倒是创立过“殿前司”,统领殿前军,这是一支皇帝的精锐亲军。赵匡胤在发动陈桥兵变前,担任的就是“殿前都检点”,为殿前军的最高指挥官。

太尉作为三公(太尉、司徒、司空)之一,地位尊崇,但在历史上,太尉多属于挂名的军事主管,其实并没有什么实权。北宋宣和年间,宋徽宗再一次将太尉提升为武官之首,太尉这一官职得以回光返照,成为当时炙手可热的官职。北宋虽然“重文轻武”,但由于太尉是京官,又居武阶官之首,常参与机要大事,其地位一点都不比那些文官差。

在小说里面,高俅绝对是属于一个有权势的大奸臣,担任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的林冲和王进都是高俅的部下。而身为禁军最高指挥统帅的高俅如果仅仅是在京城这个不大的地方可以“长袖挥舞”那你就太小看他了。宋江带领梁山好汉起义后,高俅带着朝廷大军讨伐梁山,高俅当凭一句话就能镇住10位手握地方军权的节度使,由此可见高俅的权力之大,不仅仅局限于京城,甚至连地方军队的节度使都要对他俯首帖耳,任由他指挥军队,总掌大局。

不过小说毕竟是小说,高俅身居太尉这样的高位看起来挺有气势,其实并没有什么实权。

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是武官出身,担任过后周世宗的亲军殿前军的最高指挥官“殿前都点检”,通过发动陈桥兵变推翻后周的统治建立宋朝。因此赵匡胤当上皇帝后便极力遏制武将的势力,通过“杯酒释兵权”收回了一些开国将领的军权。而为了稀释武官的军权,北宋政府也做了精心的安排。

北宋以枢密院与中书门下并称二府,其中枢密院是国家最高军事机构,枢密使的地位相当于宰相(北宋宰相一段时间还兼领枢密使),作为北宋的最高军事机构,不仅监控着大宋所有的军队,而且有调兵遣将的权力。文官担任武职,正是北宋一贯的重文轻武的写照,而枢密副使则往往是由武官担任,比如岳飞遇害前就担任过枢密副使。高俅作为殿前军的一把手,皇帝把自己的亲军交给他,也可以看出对他的宠信是很高的。但高俅的“殿帅府”只不过是一个掌兵、统兵的机构,没有调兵、派兵的权力,真正意义上掌控大宋兵权的机构是“枢密院”,北宋将掌握兵权的和有调兵能力的分属不同的部门,其目的是互相节制,防止出现个别武将擅权作乱,出现像唐朝那样的藩镇之祸,赵匡胤本身就是武将出身,又通过发动军事政变实现改朝换代,他对武官掌实权自然是非常敏感。

《水浒传》毕竟是艺术加工的历史小说,里面不乏施耐庵凭空想象的事实,在小说里面高俅被塑造成一个大奸大恶且权势熏天的大奸臣,而正史中对高俅的记载其实并不多,历史上对他的评价也是含糊不清,也就是说他不算是个大奸臣。因为这种人物有自由发挥的空间,所以《水浒传》就将他与童贯、蔡京和杨戬四人并称为四大奸臣。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1-12
高俅位居殿帅府太尉,就相当于是当朝宰相。太尉本是三公职位,是武官之首,处理宋朝所有的军事行动以及武官任命,是真正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第2个回答  2020-11-13
太尉。古代官名。中国秦代至元代官职。是中国古代中央掌管军事的最高官员,为全国最高军事长官,执掌天下军政事务。
第3个回答  2020-11-14
高俅位居“殿帅府太尉”,是掌管全国的军政大权,而且可以调动宋朝的禁军,权力非常大。
第4个回答  2021-11-20
明代兵部尚书取代了太尉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