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袖添香的具体有什么含义?

红袖添香是什么意思? 相对应的菊花古剑呢?

释义:红袖,借指年轻貌美的女子;添,增加。旧指书生学习时有年轻貌美的女子陪读。古人以“红袖添香夜读书”为艳福。此谓家中新增添了美女,以贺新婚。

拼音:hóng xiù tiān xiāng

出处:宋·赵彦端《鹊桥仙·送路勉道赴长乐》“留花翠幕,添香红袖,常恨情长春浅。”

翻译:年轻美貌的女子在一旁时不时添香油陪读,常常怨恨感情深长但是春日苦短。

造句:

1、书香淡雅,又有几人能尝得红袖添香的浪漫?

2、我喜欢水仙,是因为她确如一位江南女孩,静淑,淡雅,而又灵气盈盈。红袖添香,那是旧文人留下的一个吸食海洛因般的梦幻,但水仙花,常让这梦演绎得很真切,只不过,她是一位爱翠喜绿的仙子。

扩展资料

用法:宾语、定语、书面语

英文释义:Beautiful girls accompany them to read.

词性:中性词

诗词运用:

1、清魏子安《花月痕》第三十一回:“从此绿鬓视草,红袖添香,眷属疑仙,文章华国。”

释义:从此以后绿色的鬓角似为绿草,红色的衣袖添油,成双成对好似神仙一般,写文章都很出色。

2、清代女诗人席佩兰《长真阁集》卷三之《寿简斋先生》诗:“绿衣捧砚催题卷,红袖添香伴读书”。

释义:一身绿衣捧着砚台催促着写作,红色的衣袖添着香油陪伴着读书。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4-07-07
曾在杂志上看过《红袖添香》,这么一篇文章。作者认为,女人有两种,一种为菊花古剑,另一种为红袖添香,前者宜为友,后者宜为妻。菊花古剑者,英姿飒爽,豪气干云,乃巾帼之英雄者也;红袖添香者,温柔可人,善解人意,实淑女之典范者也。 然而,当今社会又有多少男子愿意身边的女子只是菊花古剑的类型,同时大多数女孩也都希望在别人眼里是红袖添香,而非菊花古剑。如此,菊花古剑般女子委实难觅了。 我年少的时候,生活当中充斥着的女孩,无非是光着脚丫子,扎着马尾,还不时拖拉着鼻涕的野丫头,至于英姿飒爽,豪气干云的女子,从未闯入我年少的心灵。不过,那个时候我倒从未想过身边要有这么一个女生。随之,年龄不可思议地快速增加,不知觉中便步入了高中时代。在此期间,我不经意间读了许多书,从金庸传统却不入俗套的武侠系列到倪匤玄妙奇幻的科幻世界,从亦舒清新畅达的男女情爱到张爱玲那仿佛一件华丽的旗袍爬满了蠕虫的沧桑。我开始希望有个女孩子聆听我的感悟,分享我读书的喜悦。然而,许多善良的念头在现实的残酷面前是那么的不堪一击。升学的压力,时代的步伐,无情地踩啐了我这小小的心愿。这么着,我唯有埋首书从,掩卷长叹。 上了大学,空余时间多了。不单可以一个人泡在图书馆里一整天,偶有逸兴飞扬的时候还可以写下一些幼稚的文字,不单没有冲淡了那份渴望,反而愈发浓烈起来了。只是大学时代的女生,似乎个个那么漂亮迷人,然而,她们的美丽仿佛只是瓷瓶里的塑料花,美得毫无生气且经不起品味。于是乎,我不住地追寻那个有着茶香、书香气息的女子。终于,我在竹林听海遇见了她。 袅袅竹子清香,阵阵碧水清涟,娉娉女子,皓皓明月,柔情才识弥于一室,一笔一纸,话尽风情万缕。此情此景,人世难觅。于是,那几缕淡淡的思恋、幽幽的情怀,成了一只翩飞的蝶儿,携着流云,林间翩飞;于是,那一丝悠悠的牵挂、一声深深的祝福,成了一纸久远而深长的呼唤,淌过水一行,山一道。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4-07-08
1.红袖添香: 旧指书生学习时有年轻貌美的女子陪读。
语出:清。魏子安《花月痕》第三十一回:从此绿鬓视草,红袖添香,眷属疑仙,文章华国。

2."红袖添香"在古代的诗文里屡见不鲜,隐约与蒲松龄的鬼故事有联系。

3.“绿衣捧砚催题卷,红袖添香伴读书”此语出自清代女诗人席佩兰《天真阁集》附《长真阁集》卷三之《寿简斋先生》诗,“红袖添香夜读书”大约便由此衍化而来,但《清诗别裁》中却没有席佩兰,席佩兰原名蕊珠,字月襟又字韵芬、道华、浣云,因性喜画兰自号佩兰,清昭文(今常熟)人。

4.对联:碧纱待月春调瑟 红袖添香夜读书
古人以“红袖添香夜读书”为艳福。此谓家中新增添了美女,以贺新婚。红袖,原指女子的艳丽衣衫,代指艳妆女子、美女。例:“从此添香红袖,其愉快为何如耶!”

5.黎阳。
新楼作伴
人逢喜事精神爽,簇簇黄花正当行。醉倚新楼邀明月,梦中红颜舞霓裳。
红袖添香夜读书,卿正欣喜吾欲狂。携手相看徘徊处,知音鸳侣共徜徉。

黎阳,女,出生于1977年8月,毕业于重庆工业管理学院管理工程系,川师中文系研究生班。自幼酷爱文学,擅长演讲,在各级刊物上发表过多篇文章,并多次在国内各类文学大赛中获奖。

红袖添香

“红袖添香”是中国古典文化中一个很隽永的意象,并且无可否认的是非常之美的一种意象。只是今天的人,大约并不了解“红袖”当年是怎么“添香”的。我们所熟悉的“焚香”方式,是点线香。那种装在纸筒里、像挂面似的细细香棒,插一枝在香炉中,点燃香头,就有香烟从香棒上袅袅升起。但是,“红袖添香”绝非拿一枝线香往香炉里插那么简单。

实际上,如果观察古代绘画中表现的香炉,基本上看不到炉中插线香的情况。线香出现的历史相对晚些。在古代生活中,焚香使用的“香”,是经过“合香”方式制成的各式香丸、香球、香饼,或者散末。明代佚名画家作品《千秋绝艳》中,体现了“莺莺烧夜香”的著名情节。画面上,崔莺莺立在一座高香几前,几上放着焚香必备的“炉瓶三事”中的两件——插有香匙与香箸的香瓶,以及一只小香炉。只是香炉中,崔莺莺的手中,都不见线香的影子。这里是在表现她右手捧着香盒,左手刚刚从香盒里拿出一颗小小的香丸,将要放入香炉中。古代女性“添香”的场景,就这样展现在了我们的眼前。

不过,“红袖添香”远远不止捻一粒香放入香炉中这么简单。

“焚香”,并不是把香丸、香饼直接加以焚烧;要让香丸、香饼发香,需借助炭火之力。古人追求焚香的境界,是尽量减少烟气,让香味低回而悠长。因此,香炉中的炭火要尽量燃得慢,火势低微而久久不灭。为此,人们发明出复杂的焚香方式,大致的程序是:把特制的小块炭墼烧透,放在香炉中,然后用特制的细香灰把炭墼填埋起来。再在香灰中戳些孔眼,以便炭墼能够接触到氧气,不至于因缺氧而熄灭。在香灰上放上瓷、云母、金钱、银叶、砂片等薄而硬的“隔火”,小小的香丸、香饼,是放在这隔火板上,借着灰下炭墼的微火烤焙,缓缓将香芬发挥出来。古人在谈到销香之法时,总是用“焚”、“烧”、“炷”诸字,但实际上并非把香直接点燃烧掉,而是将香置于小小的隔火片上,慢慢烤出香气。

很显然,焚香的过程相当烦琐。然而,这还不算完事,香一旦“焚”起,还需要不停地加以观察,否则,“香烟若烈,则香味漫然,顷刻而灭”。不过,炭墼或香饼埋在灰中,看不到,如何判断其形势呢?正确的方法是用手放到灰面上方,凭手感判断灰下香饼的火势是过旺还是过弱。于是,唐人诗词中除了“添香”之外,还喜欢描写女性“试香”的情景,描写女人如何“手试火气紧慢”,如和凝《山花子》描写一位女性:“几度试香纤手暖,一回尝酒绛唇光。”添香也罢,试香也罢,在男性文人的笔下,焚香似乎永远和无所事事的女人形象联系在一起。立在香炉前的女性,不论宫词中的失意妃嫔,还是《花间集》中的艺伎,都从来不用为生计操心,她们全部的心思,就是等待某个男人,或者满怀幽怨地思念他,为他的负心而痛苦。
第3个回答  2018-01-14
语出:清。魏子安《花月痕》第三十一回:从此绿鬓视草,红袖添香,眷属疑仙,文章华国。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