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神赋的故事

如题所述

洛神赋》为曹植於魏文帝黄初四年(223年)所著。最早见于萧统《昭明文选》,其序称曹植由京城返回封地时,途经洛水,忽然有感而发,并作此赋。洛神为中国神话里伏牺氏(宓羲)之女儿,其因为於洛水溺死 ,而成为洛水之神,即洛神。此赋为曹植所著的文章里较为著名的。

写作因由
此赋词句华美,比喻新奇,并屡被後世文人所引用,称颂。并被采用多种形式演绎,如东晋时,大画家顾恺之亦以此赋为题绘画了名为《洛神赋图卷》的画卷;书法家王献之曾书《洛神赋》,今仅存十三行,称玉版十三行,赵孟頫也曾用小楷书之。
金庸武侠小侠《天龙八部》大量引用《洛神赋》的诗句。

对后世影响
甄氏是中山无极人,是上蔡令甄逸之女,出生於汉灵帝光和五年(182年),比曹丕长五岁,较曹植长十岁。《三国志·魏书》注列举了甄逸的三男五女的名字,唯独没有她的名字,称她为“甄宓”,完全是因为曹植的这篇《洛神赋》被一些人认为是写给甄氏的爱情篇章。
《洛神赋》原名《感鄄赋》,原因是曹植在黄初三年(222年)被封为鄄城王,而《感鄄赋》作于第二年,李善注又改《感鄄赋》为《感甄赋》,把《洛神赋》看作是曹植写给甄氏的爱情篇章。李商隐有多首诗词秉承李善之言,其中《东阿王》一诗:
国事分明属灌均,西陵魂断夜来人。
君王不得为天子,半为当时赋洛神。
又有《无题》诗云:
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
金蟾啮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
贾氏窥帘韩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但宋大诗人刘克庄,明“后七子”首领王世贞等均反对这一说法,认为纯粹是好事者牵连附会。
可是双方都无确实证据。这样一来,《洛神赋》到底是曹植为甄氏所写,还是自况,以美人比喻自己,就难下定论。

和甄氏的关系
甄氏和曹植是同时代人物,甄氏嫁入曹家大致有15年的时间,年龄大致是24岁到39岁 。曹植是知道两字相通的,赋的题目也很反常,汉赋中写一座城池的赋一般以《城名赋》命名,如《东京赋》《西京赋》等,并无《感城名赋》这一惯例。并且《感鄄赋》的内容非但和鄄城毫无关系,而且其中“跑题”所描写的洛神非常传神:
襛纤得衷,脩短合度。
肩若削成,腰如约素。
延颈秀项,皓质呈露。
芳泽无加,铅华弗御。
云髻峨峨,脩眉联娟。
丹脣外朗,皓齿内鲜。
明眸善睐,靥辅承权。
瑰姿豔逸,仪静体闲。
柔情绰态,媚於语言。
奇服旷世,骨像应图。
不论自况与否,这些描写应该是有人物原型的,从作品结尾所透露出的作者对洛神的恋恋不舍却又被迫离开的凄婉之情,更不能不令人起疑。
《昭明文选》中李善为「曹植」一条作注明确记录《感鄄赋》就是《感甄赋》: :「魏东阿王,汉末求甄逸女,既不遂。太祖回与五官中郎将。植殊不平,昼思夜想,废寝与食。黄初中入朝,帝示植甄后玉镂金带枕,植见之,不觉泣。时已为郭后谗死。帝意亦寻悟,因令太子留宴饮,仍以枕赉植。植还,度轘辕,少许时,将息洛水上,思甄后。忽见女来,自云:我本托心君王,其心不遂。此枕是我在家时从嫁前与五官中郎将,今与君王。遂用荐枕席,懽情交集,岂常辞能具。为郭后以糠塞口,今被发,羞将此形貌重睹君王尔!言讫,遂不复见所在。遣人献珠於王,王答以玉佩,悲喜不能自胜,遂作感甄赋。後明帝见之,改为洛神赋。」 其中“帝示植甄后玉镂金带枕”若考证为真,则可算确实证据,因为若曹植和甄氏无男女私情,则曹丕不大可能把自己太子生母的贴身物品赠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11-28
顾恺之的【洛神赋图】是根据曹植的【洛神赋】画的,曹植的【洛神赋】原名就是【感甄赋】。曹植借飘忽的梦境,活生生把梦中情人幻化出来,一点痴恋,万缕相思 凝聚成一篇千古不朽的作品。
第2个回答  2013-11-28
这个故事你都说了,要我回答什么?
第3个回答  2013-11-28
三国时期文学名家曹植(曹子建)的浪漫主义名篇《洛神赋》。《洛神赋》原名《感鄄赋》,一般认为是因曹植被封鄄城所作;亦作《感甄赋》,“甄”通“鄄”(juàn),但也有人认为其写作牵涉到曹植与魏文帝曹丕之妃甄氏之间的一段错综复杂的感情。
  据《文昭甄皇后传》:甄氏乃中山无极人,上蔡令甄逸之女。建安年间,她嫁给袁绍的儿子袁熙。东汉献帝七年,官渡之战,袁绍兵败病死。曹操趁机出兵,甄氏成了曹军的俘虏,继而嫁曹丕为妻。
  曹操的夫人刘氏生长子曹昂,早年殁(死)于宛城。次夫人卞氏生四子:曹丕,笃厚恭谨;曹彰,勇而无谋;曹植,聪明机警,却嗜酒放纵;曹熊,身体病弱。
  曹植天赋异禀,博闻强记,十岁左右便能撰写诗赋,颇得曹操及其幕僚的赞赏。当时曹操正醉心于他的霸业,曹丕也援有官职,而曹植则因年纪尚小、又生性不喜争战,遂得以与甄妃朝夕相处,进而生出一段情意。曹操死后,曹丕于汉献帝二十六年(公元220年),登上帝位,定都洛阳,是为魏文帝。魏国建立。甄氏被封为妃,因色衰失宠最后惨死,据说死时以糠塞口,以发遮面,十分凄惨。
  甄后死的那年,曹植到洛阳朝见哥哥。甄后生的太子曹叡陪皇叔吃饭。曹植看着侄子,想起甄后之死,心中酸楚无比。饭后,曹丕遂将甄后的遗物玉镂金带枕送给了曹植。
  曹植睹物思人,在返回封地时,夜宿舟中,恍惚之间,遥见甄妃凌波御风而来,曹植一惊而醒,原来是南柯一梦。回到鄄城,曹植脑海里还在翻腾着与甄后洛水相遇的情景,于是文思激荡,写了一篇《感甄赋》。四年后(公元234年),明帝曹叡继位,因觉原赋名字不雅,遂改为《洛神赋》。
  宋人刘克庄却说,这是好事之人乃“造甄后之事以实之”。明人王世贞又说:“令洛神见之,未免笑子建(曹植字)伧父耳。”清代又有何焯、朱乾、潘德舆、丁晏、张云等人,群起而鞭挞之。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