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究竟是慢读好还是快读好

如题所述

在全民阅读的今天,读不读书已经不成问题,而是怎样读?何时读?读哪些?读多快?这些问题倘若没有把握好,即使人人手中有书,仍然无法判断是否入脑上心,不能确定读书是否滋养人文情怀与科学精神。当然也不敢判断是主动读书还是被动读书,是真读书,还是伪读书?所以,读书方式值得讲究。
近日参加一场读书活动,比较有意思的争论就是“快读”还是“慢读”?可能许多人听到之后立刻觉得此议多余,率性阅读,难易自择;自主阅读,快慢自由。但我觉得这是一个伴随小学、中学乃至大学都将遇见的问题,困惑不少,值得锚定与厘定。
“快”与“慢”固然与书本的类型、难易,任务的要求、限制等外在条件有关,更与阅读个体的见识、素养等密切关联。一般而言,“慢读”有利于细嚼慢咽,读深析难,单位营养提取比率高;而“快读”则如大镰收割,扫描紧要,视野开阔且见识开拓。因此,前者如“牛刍”,后者似“狮扑”,两者似乎不可调和。读书人中间经常也分为两派,有主张“快读”者,认为非广泛涉猎无以厚识,不读万卷岂可辨识真伪?反之,主张“慢读”者则认为非精研细思难以入门悟道,不放慢翻页乃至掩卷沉思不足引发真知灼见。
事实上,大多数读书人在其学问生涯中都会经历这两种读书体验。回忆一路走来的读书生涯,少年时连看《三国演义》,手不释卷一天半;在农村劳动时因为雨天歇工,躲在被窝一口气看完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读洋书时也有过一周12000页的记录。当然,苦乐交织的“慢读”体验也不鲜见,曾经为了黑格尔的《小逻辑》,在寒风凛冽的教室一夜只能读五行,逐字逐句地抠,三天才读一页;而在大英图书馆读《文化经济学》,磨一周的脚底地板也就只有一章的收获;读众多中国经典文化名著,特别是《易经》,即使有注释,一天下来也是寥寥数页,而且还似是而非,困惑串串萦绕心头!
所以,如果撇开专业和阅历这两大因素,“快读”或者“慢读”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书本的难易系数决定的。毋庸置疑,学术专著、理论大作、经典名篇读起来总是让人费思量甚至苦煎熬;教科书的阅读快慢则取决于有否入选考试范围,工具本和致用书的“读速”也就取决于写得好不好、有多少“用场”;而消遣类、休闲类图书则可以快速浏览,不计遗漏了。特别值得注意的一个现象是,现今的许多畅销书、网络书被人称为“指书”,意即手指动动即可,网上刷屏和纸书翻页都是匆匆而过,自然很快,但这种阅读的意义不大。而科技类、学术类的名著,就必须放慢阅读速度,容不得“盲人摸象”了。
当然,也有一种“慢读”,是在电视机前边读边看剧,或是在睡前慵懒地翻几页,或者是在咖啡厅、沙龙吧懒洋洋地假装看书。那种“慢读”倒是没有痛苦,而且时下还被好多人冠冕堂皇地称之为“快乐读书”。但这么“快乐”下来,究竟有几多耕耘、几分收获,只有自己心知肚明了。要知道,从来读书是苦事,哪有轻轻松松地不劳而获?显而易见,如果没有强烈的目的性,没有自设目标或自加压力,无论是“快读”还是“慢读”都不会有大的成效。如果我们的读书不是休闲式的“赏心悦目”,不是翻看那些流行小说、时尚杂志、花边新闻,而是为了明理正心、为了获得教益、为了悟道得技——即为了读严肃的书。那么,我们都将“折腾”自己,都要付出辛苦、勤劳、费神、疲惫的代价,其过程都将是“痛苦”的,只有读书的结果才能让我们有宽慰、欣慰和喜悦。所以,从过程的真实意义而言,无论是“快读”还是“慢读”都将是费力劳神的:“快读”要求眼睛扫描加快、手指翻书加快、头脑反应加快,甚至心跳也加快、血压也上升,因为“秒杀”“分杀”的快速节奏,一个单位时间下来非把人整个精疲力竭;同样,若是聚精会神地“慢读”,费尽心力、绞尽脑汁,最后也要衣带渐宽、为伊憔悴。
诚然,若是这种有目的性、自设压力的“慢读”或“快读”,在身心俱疲之后迎来的收获还是挺可观的。一方面,“快读”不仅使人拓宽视野,广见博识,并且可以通过多维度的综合比较,扩大了观察思想的界面。而且,“快读”还训练了人们的思维反应力、感知力、接受力。另一方面,“慢读”让人沉下心来,专心、专注,不仅能更好地领会作者本意,捕捉有益信息,而且也训练了人的注意力、联想力、判断力。
正因为这样,我们的读书就不可偏颇“慢读”或“快读”,而是两者兼顾,做到当快则快,要慢就慢,快慢结合,效率与质量并举。简而言之,我想主张“有质量的快读”要和“有深度的慢读”结合起来,让读者都掌握这两种方法,真正提高阅读水平,做到“快反应、慢思考”“敏感悟、笃行动”,才能与现代社会的节奏相一致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1-13
用自己的速度是最好的,自然地读。因为这样等使你更加适应这篇文章的内容,要相信自己的感觉。

读书的速度对一个人的读书究竟有没有影响呢?
读的太慢了,势必影响读的数量。可如果读的太快了,必定会影响读书的质量,因为追求的是读书的快,于是在很短的时间内便读了不少的书,这样的读书要想逐字逐词那是不可能的,更不可能对其中的某个地方深入思考,但我们也不能说这样的快读就没有效果,生活中还是有许多人读书是很快的,他们的知识面确实也比较广,只不过对某一个细节了解得不是很详尽罢了。
读书究竟是快好,还是慢好,这是没有定论的。
因为这与诸多因素有关。比方说读者的基础,读者的视力,读者的心情,读者的喜好,读者的专心度。这不难理解,如果读者只是一个小学生,你要求他去读高中的英语教材,他不但会读不懂,而且不会感到一点乐趣,更不要谈什么读书速度了。假若读书之时,读者的心情很糟糕,即便基础再好,想必要读出应有的速度也是妄然。再如读者的睡眠,这也会影响到他读书的速度,如果睡眠不好,时刻想打瞌睡,你说他这种状态还能读出什么速度来,更别说读书的质量了。
抛开一切外在的因素,就拿一个基础不错,心情也可以,所读之书亦是自己喜欢的书来讲,究竟是快好还是慢好呢?也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如果是做研究,肯定是专心细读为佳,因为这样才能对书中的每个部分,甚至每个细节掌握得更加全面,详尽。如果是为了获得阅读上的乐趣,那就完全可以快速阅读,这个时候,加之自己喜欢,速度必定。
第2个回答  2018-05-01
根据你读的什么书来定了,哦,你读的那本书含义深长,不容易懂的话,那就咬文嚼字,慢慢的品味。如果那本书很容易懂,就读快一点;还有就是自由性,你如果读快了接受得了,那你就想读多快,读多快,相反,如果你读快了,接着不了,那么你就想读动懂就读慢。
望采纳!
第3个回答  2018-04-23
看进去最好,记忆力和思维敏捷度以及眼镜跟大脑协调程度每个人都不同,
例如我父亲,他属于那种一目十行的人,他看得特别快而且记性特别好,他就看的很快
我就不如他 所以我看的慢,
但是书中的知识需要自己沉淀与总结 这个才重要,至于速度适合自己就好了
系统说我回答不完整不客观
那么我补两句
每个人都不同 记忆力 视力 临时记忆力 知识面 悟性
找到适合自己的速度 选一个最舒服的 重点!注意视力和脑力 健康读书
第4个回答  2018-01-21
看是什么书,如果是学习类的,理解掌握的基础上,快一点要好一些;
杂志、报刊小说类的,还是快一些好,
如果是为了深刻体会作品中的文字之这美、作品中的思想境界,享受阅读的乐趣,可以适当的读慢点。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