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地勘单位主导产业的发展思路

如题所述

乔志钢

(甘肃有色地质勘查局一〇六队,甘肃兰州,730046)

主导产业是指对单位的生存和发展起至关重要作用,能为单位提供主要经济利益来源的各种生产事业。甘肃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在国家已累计发现的171种矿产中,甘肃占据2/3,是我国矿产资源的“聚宝盆”。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我国的经济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地勘单位的优势是拥有一批专业性的地质找矿人员和一批适用技术,以及几十年来在各自的勘查登记区取得的地质成果。甘肃地勘单位应抓住西部大开发带来的机遇,充分利用处于矿产资源丰富地区这一比较优势,积极寻找国家经济建设以及西部大开发急需的矿产资源,满足社会发展和国家经济建设对矿产资源的需求,促进甘肃地勘单位的可持续发展。

一、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搞好矿业开发和矿权运作

1.矿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三矿业大国。矿业提供了全球能量供应的90%,制造业原材料的70%;提供了中国能量的93%,制造业原材料的80%。矿产资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是人类生产和生活资料的源泉,是一个社会取得繁荣、一个国家得以富强的先决条件之一,与人民生活条件和生活质量的改善息息相关。矿产资源又是一种性质独特、极其珍贵的自然资源,它的储量有限,采后消失不能再生,具有有限性和非再生性。因此,合理开采和利用矿产资源是我国目前一项非常迫切的任务。

2.让矿业开发成为甘肃地勘单位的主导产业

甘肃地勘单位在地质找矿中,要充分利用《探矿权采矿权转让管理办法》赋予的探矿权人优先取得勘查作业区内矿产资源的采矿权这一优势,按照国家有关法规和产业政策积极投入,组织单位剩余劳动力,从事矿业开发,在远景较好的成矿带进行采矿生产,多方位筹集资金,建立集采矿、选矿和冶炼于一体的矿业生产流程。从过去单一的地质找矿,向矿业开发转轨。这样,既可以分流剩余的劳动力,又可以在地勘单位整体“转企”之前,创建以开发矿业为主导的产业。以开发促找矿,以找矿促发展,形成良性互动,从而找到地勘单位可持续发展的立足点,并逐步向科学化、规模化发展,最后形成具有一定实力和规模的矿业集团。通过矿业开发完成原始积累,发展地勘经济,使地勘单位向企业化过渡,投身于西部大开发和繁荣地方经济的建设中。

3.通过探矿权有偿转让,发展地勘经济

探矿权是指在依法取得的勘查许可证规定的范围内,勘查矿产资源的权利。《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第3条明确规定:“矿产资源属于国家所有,由国务院行使国家对矿产资源的所有权。地表或者地下的矿产资源的国家所有权,不因其所依附的土地的所有权或者使用权的不同而改变。”为了体现国家享有矿产资源的所有权,国家实行探矿权、采矿权有偿取得的制度。我国每年投入大量国拨地勘费用于矿产资源的地质勘查,对于国家出资勘查的,受委托的地质勘查单位为探矿权人,以明确国家和勘查单位的权利义务关系,有利于加快地质勘查单位企业化改革的进程。地勘单位作为探矿权人,在完成规定的最低勘查投入后,按照《探矿权采矿权转让管理办法》的规定,经依法批准可以将探矿权转让他人。

甘肃地勘单位通过几十年的工作,拥有大量的探矿权。这些探矿权对于开发丰富的矿产资源是一笔潜在的财富。目前,探矿权转让市场尚不完善,应在国土资源厅的指导下成立“矿权交易中心”,为探矿权的供需双方提供公平、公正、公开、合法的交易场所。因为只有把探矿权融入市场,才能发挥它的潜在价值。通过探矿权的有偿转让,满足国家经济建设对矿产资源的需求,使从事矿业生产的企业有了资源保障,同时使地勘单位在探矿权转让中获利。这样,既满足了市场对探矿权的需求,又实现了地质成果的价值,使地勘经济得以发展。

甘肃有色地质勘查局一〇六队,于1999年9月与甘肃省成县小厂坝铅锌开发有限公司签订了“甘肃省成县小厂坝铅锌矿床探矿权转让合同”,在15年的合同期内,为一〇六队补偿铅锌原矿15万吨;于2000年3月同甘肃省白银公司签订了“李家沟铅锌矿矿业权重叠及补偿合同”,在15年的合同期内,为一〇六队补偿铅锌原矿45万吨。两个探矿权转让合同价值人民币1.5亿元。这在我国尚属首例。两个探矿权的成功转让,维护了探矿权人的合法权益,使甘肃有色地质勘查局一〇六队的经济上了一个新台阶,也为地勘单位在探矿权的运作上积累了成功的经验,从而使探矿权有偿转让成为西部地勘单位新的经济增长点。

4.以矿业权参股,试走股份经营之路

通过大量的地质工作,地勘单位找到了不少可供开发利用的矿产资源,很多矿点尚未进入开发阶段,有的矿点虽然已经进入了开发阶段,由于缺乏资金,开发的速度极为缓慢。为了能使这些埋藏在地下的矿产资源早日发挥经济效益,地勘单位应积极将探矿权融入市场,通过矿业权参股的形式,与开发商走联合开发之路。这样,既加快了矿产资源的开发速度,又规避了投资风险。通过股份经营,可以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完善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单位和职工参股,能充分调动职工的生产积极性。通过矿产资源的联合开发,为地勘单位整体股份制奠定基础,为未来的企业化经营积累经验。

二、立足于地质勘查业,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1.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对地质勘查工作的需求增加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对地质勘查工作的需求大幅度增长。而当前的地质勘查无论是质量还是数量、都难以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我国矿产品进出口从顺差转为逆差,资源相对不足,环境污染严重,已成为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作为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矿业,近20年来开发量成倍增长,增长速度远远大于矿产勘查新增加储量的增长速度,导致大多数矿产资源出现危机。一些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建设的矿山企业因资源枯竭而面临闭坑。即使是近年来取得重大勘查成果的石油、天然气、金、银、铜等矿产资源,与国民经济需求的差距也在加大。

2.做好地质成果资料的分析和研究工作

地质成果资料是指通过地质勘查工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所提供的各种阶段性或最终的矿产储量和地质资料,是一种信息产品。有效的地质勘查成果可以满足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这就是地质勘查成果的使用价值。地质成果中的各种地质资料对于国民经济各部门来讲具有现实的使用价值,而探明的矿产储量则是一种潜在的使用价值。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甘肃地勘单位在各自的勘查登记区做了大量的投入,进行了各种手段的地质找矿工作,取得了许多地质成果。有的地质成果资料已上报省储量委员会,有的已移交矿山开采单位,有的仍留在地勘单位做进一步的分析和研究。这些地质成果资料是一笔巨大的无形资产,对矿产资源能否进一步开发和利用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技术的进步和认识的深化以及地质成矿理论的不断提高,甘肃地勘单位应充分利用这笔宝贵遗产,组织有经验的专业地质人员对已取得的地质成果资料进行分析和研究,总结找矿经验,提高成矿理论的认识。这些地质成果资料的进一步开发和利用,特别是为服务经济建设具有广阔的前景,是地勘单位的潜在财富,同时为发现和寻找新矿种提供有价值的参考资料,为下一阶段的地质找矿提供依据。

3.地质工作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随着社会的发展,地勘单位对地质工作中的设备配置、工作环境等方面进行了必要的投入与更新。野外项目组配置了笔记本电脑,方便地质资料的整理和汇总;配置了生产和生活用车,实现了地质工作中以车代步;改造了室内办公条件,购置台式计算机及成图软件,提高了制图的准确性。这些地质工作硬件设施的投入,改善了地质工程技术人员的办公环境,提高了工作效率。新时期地质工作,仅仅对硬件设施的改善是不够的。近年来,地质专业工程技术人员严重不足,40岁以下的中青年出现断档。地质人员的找矿积极性、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精神,对地质工作的热情、事业心与老一辈地质工作者相比,有很大差距,这些思想意识上的衰落,构成地质工作软件设施的欠缺。如何提高思想意识,使地质工作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笔者认为应积极培养和引进一批有奉献精神、热爱地质事业的适用人才,完善现行的分配制度,制定地质工作激励制度,充分调动地质技术人员的找矿积极性。应站在地质工作者的立场上了解地质工作现状,设身处地为地质工作着想,而不应该从自己的观点出发看问题,避免激励过分与激励不足。做好地质项目的验收工作,加强地质工作的质量监督,激励与监督相结合,为寻找和发现可供开发利用的矿产资源产地创造条件,为发展地勘经济,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奠定基础。

4.争取国家地质调查项目

国家地质调查项目由中国地质调查局统一管理。甘肃地勘单位应在以地质找矿为中心的同时,抓好队伍的自身建设,积极组织人力、物力、财力,培养一批人员精干并相对稳定、装备精良,以高新技术为支撑,地质勘查与综合研究相结合,能担当重大战略任务,善于攻坚打硬仗的高素质、专业化队伍。通过投标的形式,争取中国地质调查局的地质调查项目,取得国土资源调查经费,以参与地质调查项目的竞争拓宽地质市场。通过竞争的地质调查项目,扩大地质找矿的领域。

5.扩大商业性地质项目的服务领域

社会经济的发展,对地质成果的需求不断增大。老矿山资源的枯竭,新矿点地质找矿的投入,这些从事矿产资源开发的企业对地质工作的需求越来越多。地勘单位应认真领悟需求等于市场的内涵,积极扩大商业性地质项目的服务领域,在利用商业性地质工作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需求的同时,扩大市场份额,增加商业性地质项目的创收能力,培养一支从事商业性地质工作的队伍,使之不断发展和壮大。

社会发展为地勘单位提供广泛的地质市场。随着我国人口增加,社会经济活动增多,地下水资源紧缺以及土地沙漠化、耕地盐碱化等问题日益突出。我国地质灾害频繁发生,造成的死亡人数超过了因洪涝灾害死亡的人数,年均经济损失高达270多亿元,占全国自然灾害损失的1/4。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即将开工的“兰渝”铁路等基础建设工程,为甘肃地勘单位提供了广阔的工程地质市场。水文地质、环境地质、地质灾害预警工程成为地勘单位产业发展的新领域。地勘单位应抓住这个市场机遇,组织专业地质人员,通过学习新工艺、新技术提升单位资质认证,扩大业务领域,提高市场份额。

随着地质找矿阶段性地发展,岩心钻探业务量逐渐增多,大有东山再起之势。我们应该抓住这一机遇,抢占岩心钻探市场,发挥地勘单位在岩心钻探施工中的优势作用。对岩心钻探市场的发展空间进行准确预测,做好市场调查,把握市场动态,组织专业人员进行专业化施工,在抢占市场的同时,注意掌握投资的时机和投资的规模,规避和降低投资风险。使那些曾经为地质找矿作出贡献,响彻在大山深处的岩心钻机进入地质市场经济发展的舞台。

三、建立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现代企业管理机制

1.适应市场竞争,转变经营理念

管理是企业永恒的主题。企业管理的中心是财务管理,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是加速资金周转。在地勘单位几十年的风雨历程中,大多数时间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走过的。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地勘行业也加入了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计划经济时期的管理体制已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任何经营问题,在最后的分析中,既是由人引起,又必须由人来解决。所以,在合适的时机将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位置上,是企业成长的一把钥匙。用人之长,人人是人才;用人之短,人人不可用。引入竞争机制,建立监督和激励相结合的现代管理制度,引用德才兼备、任人唯贤的用人机制,培养一批适应市场竞争的管理人才已成为当务之急。在财务管理中要以成本为中心做好事前预测,完善事中控制和做好事后分析,注重单位在一定期间现金流量的变化和发展趋势。努力增加收入,降低成本支出,促使企业价值最大化。

2.建立适合自身发展的企业文化

今天的文化就是明天的经济,明天的经济就是今天的文化,文化和经济是一架车上的两个轮子,离开文化谈经济,离开经济谈文化,都是荒唐的。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重要战略之一,其重要地位是毋庸置疑的。因此,要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将符合地勘单位发展的企业文化予以贯彻。

加强单位内部相互间的能力传递与知识共享,开展互动式培训和业务交流。此外,建立与完善内部知识管理系统,并予以适时的更新。打造学习型组织,注重职工能力提升和知识完善。结合地勘单位不同的发展时期制定综合性考核指标,完善并制定短期、中期、长期的激励机制。将业绩导向和过程控制有机地结合起来,切实做好绩效管理的规划、发展、评估、激励与支持。

切实做好企业文化从上到下的推广与执行工作,加强单位内部的沟通与交流。地勘单位的战略目标应结合企业化进程做适时的调整,包括人员能力结构的提升,企业文化在传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与变革,做到与时俱进,遵循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优胜劣汰的用人原则。思想决定行动,行动决定习惯,习惯决定品德,品德决定命运。企业文化的制定、执行、创新与变革,决定着企业是否能有所成就,决定着企业是否能基业长青,决定着企业是否会在新的竞争环境下从优秀走向卓越。

甘肃地勘单位主导产业的发展需要一个艰苦的历程,只有发挥比较优势,才能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得到发展。同时,甘肃地勘单位主导产业的发展受所在区域自然资源和社会环境的限制与制约,影响地勘单位主导产业发展的因素也很多。以上仅是个人对甘肃地勘单位主导产业发展的一些思路。

作者简介

乔志钢,甘肃有色地质勘查局一〇六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