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月"是<虞美人>整首词的关键

如题所述

  1、月,自古就有孤独的象征,月大多数时间都是残缺的,以月笼盖,更衬托了词人面对亡国心境的悲凉。
  2、《虞美人》全诗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3、注释
  这年的时光什么时候才能了结,往事知道有多少?昨夜小楼上又吹来了春风,在这皓月当空的夜晚,怎承受得了回忆故国的伤痛!
  精雕细刻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应该还在,只是所怀念的人已衰老。要问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这不尽的滔滔春水滚滚东流。
  4、创作背景
  此词与《浪淘沙·帘外雨潺潺》均作于李煜被毒死之前,为北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978年),是时李煜归宋已近三年。宋太祖开宝八年(975年),宋军攻破南唐都城金陵,李煜奉表投降,南唐灭亡。三年后,即太平兴国三年,徐铉奉宋太宗之命探视李煜,李煜对徐铉叹曰:“当初我错杀潘佑、李平,悔之不已!”大概是在这种心境下,李煜写下了这首《虞美人》词。
  5、作者简介
  李煜(937年―978年),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最后一位国君。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08-11
月,自古就有孤独的象征,月大多数时间都是残缺的,以月笼盖,更衬托了词人面对亡国心境的悲凉。
第2个回答  2009-08-11
哪首<虞美人>?李煜的?可以看出,在李煜的<虞美人>中,月是一种往事的美好的象征。同时异乡异地的月让他不自觉的悲叹世事变迁,往事不可谏,确定了整首词的基调。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09-08-12
公元960年,赵匡胤陈桥兵变建立宋朝,大举进攻与消灭了南平、后蜀、南汉等国。南唐后主李煜不问朝政,只会吟诗作词,被宋朝打败,投降后被封为违命侯。
春花秋月都是美好的东西。月有阴晴圆缺.时时在变.表达李煜对世事变迁的无奈,暗叹成为亡国奴的悲哀。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