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成就创作梦(散文)

如题所述

读书成就创作梦
宋喜文
我是一位煤矿退休工人,同时又是一个写作爱好者。今年64岁,一生中与书为伴,酷爱读书。回想50年来,曾有过许多的读书故事。是读书对我的人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是读书让我取得了一个个硕果和辉煌;是读书成就了我心中多年的写作梦想。
1983年秋天,我参观了矿举办的《张海迪事迹展览》。听说书店正卖《闪光的生活道路》,我迫不及待地去买了一本,回家后认真读起来。张海迪的事迹真的把我震撼了,她锲而不舍的自学精神和顽强拚搏的奋斗历程感动了我,我情不自禁地流下了激动的热泪。她虽是残疾人,两条腿不能走,却走出了灿烂辉煌的生活道路,创造了人间的奇迹,成为当代的中国保尔。联想起自己,心里感到十分惭愧。我虽身强力壮,可碌碌无为,三十多岁了,竟一事无成。夜深了,我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一幕幕的往事像放电影一样,浮现在我的脑海里……
早在上小学时,我读了高玉宝《半夜鸡叫》的故事,从此喜欢上了读书。我的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记得小学考初中时,全班50多名学生,只考上我一个。考高中那年,我的家乡凤山乡只有我被录取了。同学们羡慕我,老师夸奖我,更加激发了我的读书热情。正当我努力学习,准备圆大学梦时,那个轰轰烈烈的文化大革命打碎了我的梦想。记得学校停课后,我看了好多课外书。无论是在图书馆、教室、宿舍里,我就像一个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没白天没黑夜地看书。象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红岩》、《我的大学》、《林海雪原》等都是那时候看完的,而且读起书来不要命,常常读到深夜或干脆一夜不合眼。读书给了我知识,给了我力量,奠定了人生的文化基础。
1968年,我响应毛主席“知识青年到农村去”的号召,回乡参加农业生产。在那个“农业学大寨”的年代,从早晨下地,到夜晚才回家,三顿饭都在田间地头吃,根本没时间读书。但我每天口袋里装着《毛主席语录》和报纸,抓紧点滴时间学习。另外,我养成了良好的读书习惯。每天晚上回家,不管时间多晚,工作多累,也要读一会儿书。并且还坚持写日记、写诗、写通讯报道。我喜欢读毛主席的著作和诗词,曾多次被评为学毛著积极分子。我为了趁着年轻多读些书,自觉提倡晚婚,不想谈恋爱,只想看书,幻想着有一天能够上大学,将来当作家,干一番事业。
可是,命运偏偏捉弄我,由于种种原因,上大学的机会始终轮不到我。因此,我怨老天不公,怨自己命不好。眼瞅着同学们有的上大学,有的参军,有的当了教师。可是,我只能换父职到煤矿当矿工。上大学的幻想就像肥皂泡一样彻底破灭了。我心灰意冷、垂头丧气,认为这辈子完了,没有前途了。每天如和尚撞钟,得过且过······
张海迪由于身体残疾,没有上过一天学,可她靠着顽强的革命毅力,自学文化,自学医书,自学英语、日语,竟然能当医生、能治病、能翻译外国小说、能写作品……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成为当代青年的学习榜样。想想人家,看看自己,我真的好感动,实在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终于哭出声来。哭声惊动了妻子,她十分好奇地问:“你怎么哭了?”我哽咽着回答:“读了张海迪的事迹,觉得自己活得太窝囊,简直白活了三十岁……”
一个多月来,我反复考虑一个问题:我今后怎么办?路该怎样走?我常想:没机会上大学的人就没有前途吗?没有大学文凭就没有作为吗?张海迪的事迹就是最好的回答。中国的高玉宝、俄国的高尔基也是最好的证明。看来,人的本事主要靠自学。有没有前途主要在于自己的追求努力和拚搏奋斗。一个人有没有贡献,不在乎他干什么工作,而在于他的思想、他的世界观、人生观。
世界观的转变是个根本的转变。通过学习张海迪,自觉纠正了我的思想错误,重新燃起了我心中的火焰。从此以后,我又抖起了精神,像换了个人似的。不仅积极干好本职工作,还能坚持认真读书,主动学雷锋、做好事,力求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后来曾被评为出席局、矿的读书积极分子并荣获局读书征文一等奖。我每天都到图书馆看书看报,到知识的海洋里吸取各种营养。有一次,我看书入了迷,工作人员下班了,我还不知道,结果被锁在了图书馆里。没办法,只好读了一夜的书。
一天,我突然产生了一个想法:我酷爱读书,但读的都是别人写的书。我能不能通过个人的努力,写出自己的文章作品,也让大家读一读呢?可是我自知水平太低,要实现这个梦想,还需要百倍努力、读更多的书,刻苦自学,反复练习。这是个长期的艰苦的奋斗过程。需要坚强的意志和百折不挠的毅力才能完成。所以,我暗下决心:发奋读书,坚持业余写作,走自学成才的道路!
1985年春节,矿领导要求各单位自编自演文艺节目。我当时在三矿三采区工作,区领导知道我爱读书,就让我负责编节目。我平时读书的知识这下子正好派上了用场。我采用了当地民间喜闻乐见的花会节目形式,大胆改革创新,改台词、换内容,反复推敲修改,终于编写出了《新编老娘送闺女》剧本。由于剧本歌颂了矿山改革开放以来的新人新貌新气象,宣传了精神文明,歌颂了真善美,抨击了社会不正之风,说出了大家的心里话,反映了观众的心声。加上语言通俗易懂,台词文明、顺口押韵,风趣逗笑等特点和演员们的精彩表演,节目演出非常成功,一炮打响。领导的高度评价和观众的热烈欢迎,给了我很大鼓舞,让我尝到了读书的甜头。从1985年到1989年,这个节目年年正月在矿内外演出共250多场,受到了意想不到的好评,在当地引起了较大的轰动。省、市、井陉矿务局、井陉矿区多家媒体相继报道。2009年,矿领导还让我写了一篇回忆录发表在报纸上呢。
我把读书与写作密切结合起来,读书指导写作,写作促进读书。每天下班回家,“爬格子”成了我的头等大事。开始妻子不理解,常对我说:“你不是干部,又不是作家,读那么多书干啥?”我和她真是“秀才遇上兵,有理说不清”,我懒得和她争辩,只是我行我素。她同我怄气,白天她不让我在屋里读书,我就爬上房去读。夜晚她不让我在卧室里读书,我就到厨房去读。反正爱书如命,她也没招。她说我是“书呆子”、“懒汉”,我也不理睬她。记得有一次,我生了病,好几天吃不下饭,仍然念念不忘心中的梦想,如饥似渴地读书,废寝忘食地写作。妻子劝我休息,我却像着了魔似的,更加忙个不停……
功夫不负苦心人。我写的文章开始屡见报端,并多次被评为局、矿优秀通讯员。街坊邻居都夸我,妻子的脸上也有了笑容。我趁机给她讲读书的好处,她乐得直点头。从此,她自觉地“承包”了几乎所有的家务活儿和农活儿,给我腾出时间,支持我写作。
张海迪的事迹在我心中打上了深深的烙印,她的光辉榜样鼓舞和激励我刻苦读书、勤奋笔耕,夺取了一次又一次的可喜成绩;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惊喜和辉煌;成就了我心中多年的写作梦想。1986年至1989年,我写的通讯、故事、报告文学多次荣获了井陉矿区一等奖、石家庄市三等奖。1991年,我作为全市唯一的一位矿工出席了石家庄市第六次文联代表大会。1992年河北工人报刊登了一篇题为《煤海“秀才”》的文章,报道了我“刻苦读书、勤奋写作”的故事。退休后,我仍对读书、写作情有独钟,坚持给全国、省、市、矿区报刊及冀中能源报写稿,积极参加省、市征文活动。至今在各级报刊共发表各类作品500余篇。特别是去年,在河北省“大年的温馨”和“衡湖流韵”征文大赛中以及省中秋赛诗会上分别荣获了三次三等奖;还荣获《冀中能源报》“崇德向善献爱心”征文一等奖及其他多项奖励。

你要这个吗?满意请采纳!!!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