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入世,道家出世是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儒家历来是被认为是入世的学问,但是儒家的入世是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就把入世狭隘化,只有为官才是入世,大概这也是为什么孔子一生都在追求当官的原因吧。

所以,儒者热衷于做官,而对民间的入世持消极态度,更有甚者当了官反而为虎作倡,与当权者一起压制百姓。如此以来,儒家的入世成为了权力场上的角逐和官本位社会的奠脚石。

而事实上,道家是讲入世的,尽管老子在《道德经》中一再强调无为的思想,但是,老子的“无为”并不是以“无为”为目的,而是以“有为”为目的,并且最终,“无为”会转化为“有为”。

道家思想的高明之处在于,虽然主观上不以取得利益为目的,客观上却可以更好地实现利益。正所谓天地无人推而自行,日月无人燃而自明,星辰无人列而自序,禽兽无人造而自生,此乃自然为之也,何劳人为乎?这才是老子的高明之处!

扩展资料

儒家是中国古代自从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最有影响的学派之一。做为华夏固有价值系统的一种表现的儒家,并非通常意义上的学术或学派。一般来说,先秦时,儒家也只是诸子百家之一,与其它诸子百家一样地位本无所谓主从关系。

儒家思想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很深,几千年来的封建社会,中国人代代传授的不外《四书》、《五经》。中国人基因中的责任思想(以天下为己任)、忠孝思想(仁、义、礼、智、信)、恕的思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伦理思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都是儒家思想与专制统治结合的结果。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1-02

入世就是参与俗世的活动,儒家讲的要学优而仕,学习就是为了做官,齐家治国平天下。所以儒家学说被历代帝王奉为正统,延续千年。

儒家讲求的是入世,也就是要构建一个和谐社会,大家互相共生,互相团结,创造辉煌的物质财富和精神文明,鼓励大家要有进取之心,当然儒家也讲求大家要控制自己的欲望,建立自己内在的道德体系,通过教育来去除人性的自然属性里面的欲望,要人们遵从社会规则,这就是入世,大家都入世,大家相互帮助,构建一个理想的国度,人们富足而和谐。

扩展资料

道家的出世怎么理解呢,可能大家对出世的理解就是远离喧嚣社会,融入自然,逃避社会,其实不是这样的,老子: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 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民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技巧,奇物滋生;法令滋彰, 盗贼多有。

这说明道家并不是不问世俗,而是有其独特的政治理念,那就是一切简单化,顺应自然规则,大家各自控制各自顺应自然,就像陶渊明向往的世外桃源那样,大家自给自足,顺其自然就好,并不是要大力发展生产力,满足富裕的生活,大家都平淡无奇,懒洋洋的,像非洲人那样,饿了去摘点果实,吃饱了就是打盹睡觉,生活很惬意。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27
入世就是参与俗世的活动,儒家讲的要学优而仕,学习就是为了做官,齐家治国平天下。所以儒家学说被历代帝王奉为正统,延续千年。
道家讲出世是一种修行,要超然世外,无拘无束,逍遥济世,羽化成仙。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09-08-14
道家思想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如果像一些学人认为的那样,文化思想也有刚柔之分、显隐之别,那么,相比之下,儒家的刚健、有为、进取、入世的精神表现得比较突出,道家则偏重于柔顺、无为、退守、潜隐的精神。人们常说,秦汉之后无"纯儒",同样也可以说,秦汉之后无"纯道"。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既互相排斥,又互相吸收;既互相对立,又互相融和。他们恰恰就是中国传统文化在两千多年的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不可或缺和赖以互补的两个方面。在此意义上来说,儒道本是一家。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来说,他们犹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缺一不可。即便是在儒学一统天下的时期,道家思想也并没有泯灭,它以各种形式渗透到儒学、佛学之中,渗透到现实生活的各个方面,在无形中影响着中国人的人生态度,这正体现了道家思想的潜隐特点。

儒、道两家思想,一个刚健有为,一个柔顺因循;一个入世进取,一个潜隐退守,这是他们达到相通和互补的真正前提。所以,许多中国古代文人才能入世为儒,出世为道,或者熔儒道于一炉,张弛相济,进退自如。

儒家直面现实社会,力求探索一条改造客观世界的道路,即便是个人的修身养性,最终也是为了治国平天下。孔子认为,他与那些逸民、隐者的区别就在于"无可无不可"(《论语·微子》)。用孟子的话来解释,就是:"孔子可以仕则仕,可以止则止,可以久则久,可以速则速。"孔子一向主张:"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论语·泰伯》)但实际上不管天下"有道"还是"无道",他似乎没有一点退隐的意思。为了改变这个"无道"的世界,尽管他四处碰壁,却百折不挠,骨子里还是那股劲:"知其不可而为之"。在此方面,孟子比孔子毫不逊色。在他看来,无论得志还是不得志,无论困厄时还是显达时,都不应该绝人逃世;主张用自己的方法来"平治天下",实现其"王道"理想;并且扬言"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孟子·公孙丑下》)他更无退隐之意。

道家面对残酷的现实,深入到人的心灵深处,从自然中寻找一条自我拯救的人生道路。据《史记·老庄申韩列传》记载,老子本人就是一个"隐君子",相传他在周朝做过藏书管理员,孔子曾向他问"礼",后来他退隐了,写下《老子》一书。庄子曾做过宋国漆园的管理员,辞职后表示"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宁肯隐居陋巷,借米充饥,自编草鞋,过着清苦的生活,也不愿应楚威王高薪聘请而赴楚相之位。从老子的自然无为、少私寡欲、贵柔守雌的思想,到庄子的无己无功无名、逍遥放达的精神境界,无不说明道家与儒家的不同之处。道家在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固执地守护着人的精神的尊严,辛勤地开垦着人的精神的荒漠,把人生从一切无法消除的痛苦和灾难中拯救出来,超越人生困境和世俗情欲,使人获得一种宁静的自由和圣洁的心境。老子和庄子都是隐士,但他们又不同于一般的隐者。他们的退隐不单单是为了规避无法改变的罪恶现实,也不仅仅是为了避免为虎作伥、助纣为虐,更重要的是为了寻求一种超越现实的精神自由。或许正是因为这一点,道家在韩非子的显学排行榜上名落孙山。可以说,春秋战国时代所涌现出来的大批隐者的现实生活,以及以老子和庄子为代表的知识分子对隐者生活的亲身体验,正是道家思想产生的社会基础

参考资料:哈哈~``我又来啦!!!!

第4个回答  2009-08-14
儒家入世是为出仕,道家出世是为淡薄世事。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