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横家是怎样一个学派?

如题所述

纵横家,《汉书·艺文志》列为“九流”之一。后因称凭辩才进行政治活动者为“纵横家”。

纵横即合纵连横。他们朝秦暮楚,事无定主,反复无常,设第划谋多以国家政治需要出发。合纵派的主要代表是苏秦,连横派的主要代表是张仪。 出自《资治通鉴·周显王三十六年》“ 张仪者, 魏人,与苏秦俱事鬼谷先生 ”。

他们的出现主要是因为当时割据分争,王权不能稳固统一,需要在国力富足的基础上利用联合、排斥、威逼、利诱或辅之以兵之法不战而胜,或以较少的损失获得最大的收益。

他们的智谋、思想、手段、策略基本上是当时处理国与国之间问题的最好办法,是世界史上独一无二的历史阶段,其在历史条件下所创造的智慧是后世任何一个朝代都无法超越的。

纵横家人物多出身贫贱,在最艰苦的投机倒把下是一种人类智慧的超常解放、创造和发挥,他们以布衣之身庭说诸侯,可以以三寸之舌退百万雄师,也可以以纵横之术解不测之危。

苏秦佩六国相印(合纵六国,佩六国相印乃后世策士夸张,苏秦当时是合纵五国,佩齐、赵、燕三国相印),联六国逼秦废弃帝位;张仪雄才大略,以片言得楚六百里;唐雎机智勇敢,直斥秦王存孟尝封地;蔺相如虽非武将,但浩然正气直逼秦王,不仅完璧归赵,而且未曾使赵受辱。

纵横之士智能双全,有不乏仁义之辈,其人其事若鉴于当代,亦必可使受益者非唯浅耳。

纵横家(以《鬼谷子》为代表)的哲学观,深受《老子》哲学的影响。纵横家的道家思想体现在其纵横“裨阖”的社会活动之中;纵横策士们在道家思想的指导下,力求“变动阴阳”,从而达到“柔弱胜刚强”的目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6-12
“苍生涂涂,天下缭燎,诸子百家,唯我纵横。”

数百年来,无论是春秋五霸,还是战国七雄,每个朝代兴起的背后,都深深的刻着一个相同的名字——鬼谷。

因历任掌舵人皆隐居于鬼谷之中,所以被世人称为“鬼谷子”。

历任鬼谷掌门人一生只收取两名关门弟子,一个为纵而另一个则为横,之后再让两人一较高下,胜者便能成为下一任的鬼谷子。

历任的鬼谷子虽只有一人,但却远胜百万雄师,曾一度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则天下息”之说。

其中流传最广为世人所知的的鬼谷派弟子有春秋战国时的苏秦、张仪、还有孙膑和庞涓师兄弟。

纵剑攻于势,以求其实,是为阖。捭阖者,天地之道;而横剑则攻于计,以求其利,是为捭。

捭是开,阖是闭,鬼谷先生则被后世的被道教奉为上仙,皆因其符合道家的思想,一阴一阳。捭阖者,纵横之道。

反观纵横家的纵横思想,他到底是什么样的呢?纵者则是以连为主,因此说地接地气一点就是善用外交的手段,善于交际,阳谋多阴谋少;而横者就主要以破为主,也就是善于利用事物之间矛盾和利益来制造间隙,阴谋多而阳谋少,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挑拨离间。

可不要小看这一切,要知道在当时,这是一种非常先进的思想,是攻城伐地的根本。因此,对纵横谋士的智商要求是极高的,他们必须能观大局,善言辞,通辩辞,会变通,懂谋略,立决断。

在古代,察言观色是纵横家们惯用的手段,他们把重心放在揣摩游说对象心理上,巧妙地运用纵横捭阖的手段,或是拉拢或是李建。纵横家在战国时期的的地位也是相当高的,所以他们的思想活动对当时的政局也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可能很多朋友不知道纵横学派到底是怎么诞生的,他们的诞生最为主要的愿意是因为:春秋战国时期群雄割据,战乱不休,放眼天下久久不能统一,在当时所需要的,是在国富民强的基础市县通,以最少的牺牲来实现统一,所以便诞有了诸子百家。

纵横家们的谋略和手段,是迄今为止的任何一个朝代都无法匹敌的。七十年代的时候,很多外交家就纵横思想的影响,当时正是美苏冷战阶段,外交家把纵横思想发挥得淋漓尽致,还有有人戏称基辛格是当代的苏秦、张仪。

而今的世界格局和春秋战国颇为相似,虽说不可能出现当初那种以纵横术主宰一切的局面,但也可以之为辅,潜移默化的影响一些事物,若是把纵横学说应用于企业的发展,也是大可为之的。
第2个回答  2017-06-12
鬼谷子是纵横家苏秦和张仪的师傅纵横家  纵横即合纵连横。   战国时以从事政治外交活动为主的一派,是诸子百家之一,创始人端木赐,杰出代表人物有:苏代,姚贾,苏秦,张仪,公孙衍,《汉书·艺文志》列为“九流”之一。《韩非子》说:“纵者,合众弱以攻一强也;横者,事一强以攻众弱也。”他们朝秦暮楚,事无定主,反复无常,设第划谋多从主观的政治要求出发。合纵派的主要代表是苏秦,连横派的主要代表是张仪。苏秦为赵国相位,“合纵抗秦”,并兼六国相印,威风八面。但好景不长,其“合纵”即刻瓦解,苏秦死于齐闵王车裂极刑。张仪受苏秦“提携”,做了秦国大夫,而当苏秦死后,立刻推行他的“连横”术,使苏秦的合纵坦荡无存。也为秦国最后统一国家奠定了理论基础。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7-06-12
纵横家,是中国战国时期以从事政治外交活动为主的一派,《汉书·艺文志》列为“九流”之一。先秦典籍《韩非子》说:‘纵者,合众弱以攻一强也;横者,事一强以攻众弱也。’他们朝秦暮楚,事无定主,反复无常,设计划谋多从主观的政治要求出发。合纵派的主要代表是苏秦,连横派的主要代表是张仪。纵横家出现于战国至秦汉之际,多为策辩之士,可称为中国五千年中最早也最特殊的外交政治家。他们的出现主要是因为当时割据分争,王权不能稳固统一,需要在国力富足的基础上利用联合、排斥、威逼、利诱或辅之以兵之法不战而胜,或以较少的损失获得最大的收益。
“纵”与“横”的来历,据说是因南北向称为“纵”,东西向称为“横”。六国结盟为南北向的联合,故称“合纵”;六国分别与秦国结盟为东西向的联合,故称“连横”。
“纵”指“合纵”,即合众弱以攻一强,指战国时齐、楚、燕、韩、赵、魏等六国联合抗秦的外交策略。“横”指“连横”,即一强连一弱以破获众弱,指以上六国分别与秦国结盟的外交策略。所谓“纵横家”,指鼓吹“合纵”或“连横”外交策略的人物。
九流十家中有“纵横家者流”,是其中最讲实务的,一切从客观出发,并以取得成功为目标。他们其实是一类杰出的谋士和辩士,一直是战国社会舞台上的活跃分子,并且举足轻重,被形容为“翻手为云,覆手变雨”,操纵着战国斗争的局势。
纵横家的鼻祖是鬼谷子。纵横家的代表人物有苏秦,张仪(苏秦、张仪二人为同门师兄弟关系,同属鬼谷子门生)、甘茂、司马错、乐毅、范雎、蔡泽、邹忌、毛遂、郦食其、蒯通等,事皆详于《战国策》。
纵横家主要著作今仅存《鬼谷子》十三篇、《战国策》三十三篇(非其门徒所著,主要记录了中国战国时代纵横谋士之言行轶事,古代也多被纵横者当做纵横之术的“课本”)、《苏子》三十一篇、《张子》十篇。《鬼谷子》后附《本经阴符》(又作《本经阴符七术》)七篇乃修身养性之法,“本经”意为“基本规则”,即其学术派别的理论基础,“阴符”意为暗合,意思是(书中的理论)暗中符合(自然和人类社会规律)。
《本经阴符七术》区别于《阴符经》(又作《黄帝阴符经》,署名为黄帝所作,后基本认为伪托,但其寥寥三百余字可从哲学、军事、养生、自然规律等等角度都解释通,相传为战国时期纵横家、阴阳家、医家、兵家、道家等思想流派的理论基础,即这些思想流派的“本经”)。
《阴符经》此书与纵横学派大有渊源(相传鬼谷在其弟子苏秦下山前交代他“若下山之后不得意,只需熟读《阴符经》即可。”后苏秦下山果真失意潦倒,后闭门苦读,终成一代纵横家)。鬼谷一生只留下两部著作,一本是讲述军事兵法的《鬼谷子》(又作《捭阖策》),另一本是主讲修身养性的《本经阴符七术》。
现代研究认为,若学纵横捭阖之术必须要时常应用,若学而不用,纵横之术容易反噬习者。纵横者的主要目的就是趋利避害,而途径是完全的实用主义、现实主义,而纵横者大多出身寒微,为达成目的,使用“阴谋”往往多于“阳谋”,但却往往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在历史上的表现为“三寸不烂之舌”可退百万雄兵(可参见《战国策》)。
若学而不用,实用主义、现实主义不能得到良好的宣泄排遣,容易改变纵横者的性格,往往向阴暗的不好的一面发展,对个人人生相当不利。
子贡、苏秦、苏代、苏厉、张仪、陈轸、范雎、鲁仲连、郦食其、蒯彻、陆贾、陈珪、孔巢父、何成浚,他们都是我国历史上说客的典型代表。
一人之辨,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文心雕龙》
高才秀士,度时君之所能行,出奇策异智,转危为安,运亡为存,亦可喜,皆可观。——《战国策书录》
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
要之,此两人(苏秦、张仪)真倾危之士哉!——《史记》
晏婴(?—前500)。即晏子。字平仲,汉族,春秋时齐国夷维人,是齐国上大夫晏弱之子。春秋后期一位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晏婴历任齐灵公、齐庄公、齐景公三朝的卿相,辅政长达50余年。
邹忌。战国时齐国大臣。以善辩、英俊而闻名。当时,齐威王在位,立志改革。因为威王受好音乐,他鼓琴自荐,以其超人的音乐才能引起威王注意,乘机就国事提出出色建议,受到威王器重,三个月后便被任为国相。
淳于髡。战国时齐国大臣。略晚于邹忌。师承晏婴、邹忌,以“滑稽多智”知名于时。他跻身政界时,齐国威王当国。
鲁仲连(约前305~前245) 战国时名士。亦称鲁连。今茌平人。善于出谋划策,常周游各国,为其排难解纷。
田巴,战国时齐国辩士。相传其辩于徂丘,议于稷下,一日服十人。见《鲁连子》。
张仪(?一前 310)。战国时纵横家。魏国人。贵族后代。早年与苏秦一同师事鬼谷先生,苏秦自谓不及张仪。
苏秦。战国时纵横家,生卒年不详。字季子。东周洛阳人。早年与张仪一同就学于鬼谷先生。
郦食其(?—前203)。秦汉之际辩士。生年不详。陈留高阳(今河南杞县西南)人。
毛遂:“公等碌碌,因人成事”“毛先生以三寸不烂之舌,胜于百万之师”由毛遂而来的成语“毛遂自荐”。
公孙龙:白马非马———“平原君好士,食客常数千人。有公孙龙者,善为坚白同异之辩”。
冯谖,战国时齐人,是薛国(今滕州市东南)国君孟尝君门下的食客之一,为战国时期一位高瞻远瞩、颇具深远眼光的战略家。
侯嬴(?-前257) 战国时魏国人。家贫。年老时始为大梁(今河南开封)监门小吏。信陵君慕名往访,亲自执辔御车,迎为上客。
公孙衍,魏之阴晋人。公孙衍于秦惠文王五年(公元前333年)在秦,为大良造,后居魏。战国时期纵横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主张诸国合纵抗秦。
邹衍是中国战国时期阴阳家学派创始者与代表人物,汉族,战国末期齐国人。生卒年不详,据推断大约生于公元前324年, 死于公元前250年,活了70余岁。相传墓地在今章丘相公庄镇郝庄。主要学说是“五德终始说”和“大九州说”,又是稷下学宫著名学者,因他“尽言天事”,当时人们称他“谈天衍”,又称邹子。他活动的时代后于孟子,与公孙龙、鲁仲连是同时代人。
蒯通,本名蒯彻,汉初范阳固城镇人,因为避汉武帝之违而改为通。有人从楚汉时期记载蒯通的言论以及《史记·田儋列传》:“从蒯通者,善为长短说,论战国之权变,为八十一首。”《汉书·蒯伍江息夫传》:“通论战国时说士权变,亦自序其说,凡八十一首,号曰《隽永》。
现代学者罗根泽认为《战国策》为其所著。 曾建议韩信与刘邦、项羽三分天下。
陆贾,出生于约前240~前170,西汉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其先为楚人。刘邦起事时,以陆贾有口才、善辩论,常派他出使诸侯各国。高祖十一年(公元前196),奉命出使南越(今两广一带),招谕故秦南海尉赵佗臣属汉朝,立为南越王,对于安定国内局势,沟通南越与中原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起了良好的作用。陆贾出使归来,擢为太中大夫。高祖死后,吕后擅权。陆贾参预诛灭诸吕﹑迎立文帝刘恒,出力颇多。文帝即位后,陆贾再次出使南越,劝说自称南越武帝的赵佗废去帝号。重新恢复与中原的臣属关系。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