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湖阴先生壁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如题所述

全诗既赞美了主人朴实勤劳,又表达了作者对美丽的田园风光的喜爱之情以及对湖阴先生高尚品质的赞美之情,以及诗人退休闲居的恬淡心境,从田园山水和与平民交往中领略到无穷的乐趣。

北宋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二首》,原文为:

其一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其二

桑条索漠楝花繁,风敛余香暗度垣。

黄鸟数声残午梦,尚疑身属半山园。 

译文:

其一

长把茅草屋檐扫干干净净无鲜苔,花木规整成行成垅是你亲手培栽。

一条流水护着田将丛绿缠绕如带,两山排列矗立把碧清的翠色送来。

其二

郊野桑枝招展,柳丝繁花装点春的容颜,风把香味收起悄悄的吹过墙垣。

黄鸟数声啼叫惊起了午间的残梦,疑疑惑惑,我还以为身在旧居半山园。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书湖阴先生壁二首》是王安石题在杨德逢屋壁上的一组诗。王安石于神宗熙宁九年(1076)二次罢相后,直到哲宗元祐元年(1086)因病逝世,在金陵郊外的半山园居住长达十年。而黄庭坚仅在元丰三年(1080)下半年由汴京到江南,则此二诗或即这一年暮春时所作。

赏析:

这两首诗都是题壁诗,其中第一首广为流传。第一首诗前两句写他家的环境,洁净清幽,暗示主人生活情趣的高雅;后两句转到院外,写山水对湖阴先生的深情,暗用典故,把山水化成了具有生命感情的形象,山水主动与人相亲,正是表现人的高洁。

第二首诗中,作者将眼耳自身的通体感受,浓缩在二十八字之中。所写虽片刻间景象,却见出作者体物之心细如毫发。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书湖阴先生壁二首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2-16

书湖阴先生壁

【作者】王安石 【朝代】宋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茅草房庭院经常打扫,洁净得没有一丝青苔。花草树木成行成垄,都是主人亲手栽种。庭院外一条小河保护着农田,并且环绕着农田;两座大山打开门来为人们送去绿色。

江南地湿,又时值初夏多雨,这对青苔的生长比之其他时令都更为有利。况且,青苔性喜阴暗,总是生长在僻静之处,较之其他杂草更难于扫除。而今,庭院经常打扫,总是干干净净的,叫人感觉舒适。整个诗写的是清新、娴静的生活。将一个“扫”字重新解释,让它成为“描画”,成为富有动感与美感的比喻,较之扫院子,诗的张力就大多了。

这首《书湖阴先生壁》比较特别,写的不是他自己的生活,而是写得他邻居的生活。湖阴先生,也就是杨德逢先生,是王安石晚年隐居时,在同一个贵族别墅区的邻居,从这诗中可以看出来,王安石也是很欣赏自己的这位邻居的。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诗人运用拟人手法,将“一水”“两山”写成富有人情的亲切形象。一条弯弯的河流环绕着碧绿的农田,正像母亲用双手护着孩子一样。对偶工整,意境惟妙,这是王安石欣赏完了邻居家庭院的风景后,目光顺着敞开的大门望出去,看到了门外的风景,田地外围,清澈的流水缓缓流淌,护卫着农田,滋润着农田,远处两座青山,如此妩媚,似乎是主动的将秀丽的景色送到院中人的眼中。

水“将绿绕”,山“送青来”,自然山水如此有情,也表现了主人爱好山水的情趣。描写景物亦以表现人,写景见人,人于景中,表现了客观景物的美,又写出了人的美,颇有一箭双雕的感觉。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2
表达了诗人对朋友家清新环境的喜爱之情,及对朋友湖阴先生的深厚友情。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18-09-29
表达了作者对美丽的田园风光的喜爱之情,以及对湖阴先生高尚品质的赞美之情,同时也隐约的表达着作者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第4个回答  2009-09-05
诗人通过对邻居生活的赞赏,对纯真情谊的讴歌折射自身的追求,表达自己的闲适、惬意.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