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依据

如题所述

一、科学发展观提出的理论依据 科学发展观,是对中国共产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1)马克思的《资本论》和恩格斯的《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中的作用》马克思在自己的诸多著作中多次谈到发展观问题,强调环境、人的活动和人本身发展的一致性,尤其是《资本论》集中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萌芽。在《资本论》第三卷手稿中,针对“以资源高消费,求生活高消费”的近代资本主义发展模式,马克思在理论上首倡资源新型发展模式,“社会化的人,联合起来的生产者,将合理的调节他们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把它置于他们的共同控制之下,而不让它作为盲目的力量来统治自己”。马克思的这一思想火花引燃了恩格斯的哲学智慧,1876 年在《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中的作用》中,恩格斯写下了蕴含着生态危机观和科学发展观萌芽的哲学名言:“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都对我们进行报复。”这里,恩格斯鲜明的提出了新唯物主义自然观、生态观、发展观的基本思想。 (2)列宁的《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列宁对科学发展观最大的贡献就在于他提出了辩证法科学定义,强调辩证法就是发展观,而且是最为全面深刻的发展观。《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首次提出:“辩证法,即最完备最深刻最无片面性的关于发展的学说,这种学说认为反映永恒发展的物质的人类知识是相对的。” 此外,列宁多次阐述这一思想,在《谈谈辩证法问题》中,还提出了两种发展观的基本分野:一种认为发展是减少和增加,是重复,一种认为发展是对立面的统一。 (3)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论》和《论十大关系》《新民主主义论》提出了一套比较系统、具体、完整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纲领,一定意义上可称为新民主主义时代的科学发展观;《论十大关系》是突破苏联传统发展模式,探索科学发展观的历史起点和思想源头,它包含了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思想萌芽:经济发展中的五大统筹、协调发展问题,政治发展中的四大协调发展问题,民族文化于世界文明的协调发展问题等,可以说这为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奠定了基本的理论框架。 (4)邓小平的“南巡谈话”。 “南巡谈话”首先回答了科学发展观的基本问题:为什么发展和怎样发展。针对中国现实中的诸多矛盾,邓小平提出“发展是硬道理”,解决了为什么发展问题;接下来他用“三个有利于标准”为中国发展确立了价值目标和价值尺度;其次,“南巡谈话”也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目标问题,“从建国起,用一百年时间把我国建设成中等水平的发达国家”,“基本路线要坚持一百年”等,这些都孕育着科学发展观的思想雏形。 (5)“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下的十六的政治报告,讲到“经济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指导原则时,最重要的一条讲的就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这表明科学发展观问题已经成为贯穿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课题。 二、科学发展观提出的现实依据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不仅有理论依据,还有着充分的现实依据,它是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简短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是突出科学发展观的根本依据。同时我国在新世纪新街的的阶段性特征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现实基础。社会发展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又从质变到新的量变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在不同时期会呈现出相应的阶段性特征。只有正确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才能正确判断我国社会发展的主流和方向,从而制定正确的方针政策。要适应当前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就必须科学分析我国全面参与经济全就花的新机遇新挑战,全面认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深刻把握我国发展面的新课题新矛盾,以新的思路、新的方法推进现代化建设,更加自觉的走科学发展的道路。 (1)国际原因 世界各国的实践表明,发展绝不仅仅是经济增长,而应该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全面协调发展,应该是人与自然和谐的可持续发展。从总体来看,国际发展观的演变大体经历了五个阶段:由经济增长——经济增长和社会改革——可持续发展观——以人为中心的发展——科学发展观,所以科学发展观的提出绝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发展观演变的必然结果。 (2)国内原因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推行的非均衡发展战略所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但由此积累的发展不平衡问题也日益严重;同时,改革开放的代价太大,“我们只注重发展经济,污染了环境,破坏了生态,浪费了资源,而且这种趋势越来越严重”,很明显,这种高投入、高污染、不协调、低效率的发展模式已经难以为继,如果不转变发展方式,社会矛盾就会更加恶化。这些经验教训促使党中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 (3)直接原因 2003 年初,中、东南亚个别国家出现了非典疫情,给人民的正常生活、工作带来了严重的影响。突如其来的非典疫给中国敲响了警钟,使党开始思考,只抓经济不可,一个突然起来的事故就会把经济彻底击垮,必须要有完善的社会管理机制、预警机制,必须搞好社会建设,才能保障国家的平稳健康发展。这样在10 月份召开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就提出了科学发展观。 (4)使命原因 当代世界的发展实践和发展理念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借鉴。二战后,加快经济增长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十六大上,党提出了一个新的奋斗目标,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间是二十年。为何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呢?十六大这样论述:“我们原来实现的小康是不全面的,低水平的,不平衡的小康。”首先,只是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1000 美元,其他没有任何规定,所以我们的小康是不全面的;其次,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1000 美元,而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已经达到了两万、三万美元,所以我们所实现的小康是低水平的;再次,人均国民生产总值1000 美元还只是个平均值,实际上西部地区800 美元都达不到,贵州、青海等地区只有几百元,东西差距,行业差距、部门差距都太大,因此我们所实现的小康是不平衡的。那么怎样实现这个奋斗目标呢,唯一的选择就是科学发展观。综上所述,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体现了我们党对党的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科学把握其提出的理论和现实依据,对我们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总起来说,科学发展观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既继承前人又勇于创新,深刻阐明了发展的本质、内涵和基本要求,揭示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标志着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高度。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对实现文明发展、和平发展、又快又好发展,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极其重大而深远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2-18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