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宗密上人归南山草堂寺因谒河南尹白侍郎原文_翻译及赏析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1-22
宿习修来得慧根,多闻第一却忘言。自从七祖传心印,不要三乘入便门。东泛沧江寻古迹,西归紫阁出尘喧。河南白尹大檀越,好把真经相对翻。——唐代·刘禹锡《送宗密上人归南山草堂寺因谒河南尹白侍郎》 送宗密上人归南山草堂寺因谒河南尹白侍郎 宿习修来得慧根,多闻第一却忘言。
自从七祖传心印,不要三乘入便门。
东泛沧江寻古迹,西归紫阁出尘喧。
河南白尹大檀越,好把真经相对翻。 送别

评析

与柳宗元相比,刘禹锡就荣幸得多。他二人虽同时遭贬,但柳宗元生性沉郁,而刘禹锡则生性达观。柳宗元多病,刘禹锡康健。苏东坡评柳宗元“发纤浓于古简,寄至味于淡泊。”而刘禹锡在此,则还多了一团生机和气。所以柳宗元年仅四十七而逝,刘禹锡则寿高七十余,比白居易略差一点。柳宗元也没有如刘、白二人,得以交圭峰宗密大师这样佛教中的泰山北斗,也不如李翱那样得以结交药山唯俨这样的禅林宗匠。这是刘禹锡在安徽和州当太守时送别圭峰大师时所作的诗,并以此诗作为“介绍信”,介绍给白居易。圭峰大师与刘禹锡、白居易还有一段交往,的确是鲜为人知。

“宿习修来得慧根,多闻第一忘却言。”这里,刘禹锡盛赞圭峰大师累世修行,得到了极高的智慧。在释迦牟尼佛的众多弟子中,阿难尊者号称“多闻”第一,所有的佛经,都是经他背诵出来的。圭峰大师是华严宗的五祖,对佛教理论在当时是天下独步。同时圭峰大师还是禅宗荷泽宗的第五代祖师。这两重崇高的地位和卓绝的修行,当然堪称“多闻第一”又“忘却言”了。

“自从七祖传心印,不要三乘入便门。”这里“七祖”指六祖大师的弟子荷泽神会禅师。因神会禅师的努力,南禅击败了北禅,确立了六祖的地位,而他也在后来被唐德宗“钦封”为“七祖”。“便门”是方便法门的简称。禅宗讲“教外别传”,对“三乘”教法不那么看重,而注重“直指人心”的方便法门。

“东泛沧江寻古迹,西归紫阁出尘喧。”圭峰大师曾一度离开陕西卢县草堂寺到江南游历。自从隋炀帝开大运河以来,经洛阳汴河,在泗州入淮河,又经淮安、扬州入长江。故舟行极为方便。圭峰大师此行当在刘禹锡任和州刺史的太和(唐文宗年号,827—836)年间。长安到江南称“东泛”,再回长安自然为“西归”了。草堂寺为姚秦时鸠摩罗什大师译经故地,现今仍为中国佛教祖庭之一,地处终南山北麓。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刘禹锡

恨如新,新恨了,又重新。看天上、多少浮云。江南好景,落花时节又逢君。夜来风雨,春归似欲留人。 尊如海,人如玉,诗如锦,笔如神。能几字、尽殷勤。江天日暮,何时重与细论文。绿杨阴里,听阳关、门掩黄昏。——宋代·辛弃疾《上西平·送杜叔高》

上西平·送杜叔高

恨如新,新恨了,又重新。看天上、多少浮云。江南好景,落花时节又逢君。夜来风雨,春归似欲留人。
尊如海,人如玉,诗如锦,笔如神。能几字、尽殷勤。江天日暮,何时重与细论文。绿杨阴里,听阳关、门掩黄昏。 送别爱国二龙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烈火张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君去沧江望澄碧,鲸鲵唐突留余迹。一一书来报故人,我欲因之壮心魄。——唐代·李白《赤壁歌送别》

赤壁歌送别

二龙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
烈火张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
君去沧江望澄碧,鲸鲵唐突留余迹。
一一书来报故人,我欲因之壮心魄。 地名 , 咏史怀古送别侧闻阴山胡儿语,西头热海水如煮。海上众鸟不敢飞,中有鲤鱼长且肥。岸旁青草长不歇,空中白雪遥镟灭。蒸沙烁石燃虏云,沸浪炎波煎汉月。阴火潜烧天地炉,何事偏烘西一隅?势吞月窟侵太白,气连赤坂通单于。送君一醉天山郭,正见夕阳海边落。柏台霜威寒逼人,热海炎气为之薄。——唐代·岑参《热海行送崔侍御还京》

热海行送崔侍御还京

唐代 : 岑参

展开阅读全文∨ 侧闻阴山胡儿语,西头热海水如煮。
海上众鸟不敢飞,中有鲤鱼长且肥。
岸旁青草长不歇,空中白雪遥镟灭。
蒸沙烁石燃虏云,沸浪炎波煎汉月。
阴火潜烧天地炉,何事偏烘西一隅?
势吞月窟侵太白,气连赤坂通单于。
送君一醉天山郭,正见夕阳海边落。
柏台霜威寒逼人,热海炎气为之薄。 送别 , 边塞 , 写景地名

送宗密上人归南山草堂寺因谒河南尹白侍郎原文_翻译及赏析
——唐代·刘禹锡《送宗密上人归南山草堂寺因谒河南尹白侍郎》 送宗密上人归南山草堂寺因谒河南尹白侍郎 宿习修来得慧根,多闻第一却忘言。 自从七祖传心印,不要三乘入便门。 东泛沧江寻古迹,西归紫阁出尘喧。 河南白尹大檀越,好把真经相对翻。 送别 评析 与柳宗元相比,刘禹锡...

送宗密上人归南山草堂寺因谒河南尹白侍郎作品评析
最后,刘禹锡提到,河南府尹白居易,作为地位崇高的白侍郎,对佛法充满虔诚,且与宗密的师叔洛阳神照禅师有交情。当宗密大师与白居易在洛阳相遇时,两位佛学大家的交流定会充满智慧的火花。这段诗不仅是对宗密大师的敬仰,也体现了刘禹锡对白居易深厚的信任与敬意。

送宗密上人归南山草堂寺因谒河南尹白侍郎作者简介
在唐代文学与哲学的璀璨星河中,有一位熠熠生辉的人物——刘禹锡。字梦得,公元772年出生于如今的河南洛阳,其祖籍可追溯至河北定县,身为匈奴族后裔。他的人生经历与时代风云紧密相连,因躲避安史之乱,全家东迁至嘉兴。公元793年,刘禹锡与文学大家柳宗元同榜高中进士,共同参与了永贞革新。然而,革新失败...

送宗密上人归南山草堂寺因谒河南尹白侍郎(刘禹锡)拼音版、注音及读音...
送宗密上人归南山草堂寺因谒河南尹白侍郎拼音版、注音及读音:文学家:刘禹锡sòng zōng mì shàng rén guī nán shān cǎo táng sì yīn yè hé nán yǐn bái shì láng送宗密上人归南山草堂寺因谒河南尹白侍郎sù xí xiū lái de huì gēn,duō wén dì yī què wàng yán。

送宗密上人归南山草堂寺,因谒河南尹白侍郎作者简介
在讽刺诗方面,刘禹锡常常采用寓言托物的手法,对镇压永贞革新的权贵进行抨击,展现了他深刻的社会洞察力与批判精神。晚年作品风格渐趋含蓄,讽刺手法更为隐蔽,但其犀利的思想与敏锐的观察力依然在字里行间显现。除了诗歌创作,刘禹锡还擅长词作,现存约四十余首,同样具有民歌特色。与白居易共创的《忆江南...

l刘禹锡的送别诗
炀帝行宫汴水滨9,数株残柳不胜春。晚来风起花如雪,飞入宫墙不见人。七 御陌青门拂地垂10,千条金缕万条丝。如今绾作同心结,将赠行人知不知?八 城外春风吹酒旗,行人挥袂日西时。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管别离。九 轻盈袅娜占年华,舞榭妆楼处处遮。春尽絮飞留不得,随风好去落谁家?

关于河南人的诗句(关于河南的古诗)
极喜御戎全上策,倚栏长啸晚烟横。5、《送宗密上人归南山草堂寺因谒河南尹白侍郎》唐代·刘禹锡宿习修来得慧根,多闻第一却忘言。 自从七祖传心印,不要三乘入便门。东泛沧江寻古迹,西归紫阁出尘喧。 河南白尹大檀越,好把真经相对翻。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为...

带“迹”的诗句
9、东泛沧江寻古迹,西归紫阁出尘喧。——出自唐·刘禹锡《送宗密上人归南山草堂寺因谒河南尹白侍郎》10、可知春去浑无迹,忽地霜来渐有痕。——出自清·冒襄《和阮亭《秋柳》诗原韵》“迹”在中间的七言诗句 1、旧迹依然已十秋,雪山当面照银钩。——出自唐·杜牧《三川驿伏览座主舍人留题...

带“便门”的诗句
1、自从七祖传心印,不要三乘入便门。——出自唐·刘禹锡《送宗密上人归南山草堂寺因谒河南尹白侍郎》2、我爱师开方便门,闻人有疾足先奔。——出自强至《赠芝公长老》“便门”在中间的诗句 1、华阳之天诸洞府,阿穴便门迷处所。——出自周邦彦《芝术歌》2、神仙必有便门出,得见飚轮自...

《全唐诗》卷三百五十九(4)
孤云出岫本无依,胜境名山即是归。久向吴门游好寺,还思越水洗尘机。浙江涛惊狮子吼,稽岭峰疑灵鹫飞。更入天台石桥去,垂珠璀璨拂三衣。卷359_63 【送宗密上人归南山草堂寺,因谒河南尹白侍郎】刘禹锡 宿习修来得慧根,多闻第一却忘言。自从七祖传心印,不要三乘入便门。东泛沧江寻古迹...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大家正在搜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