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看央行财政部吵架

如题所述

最近,央行和财政部在互联网上“吵起架来”,或者说进行了一次财政与金融谁是谁非的公开辩论,引起大家广泛关注。这两个主管国家财政和金融的部门“吵架”,而且是公开“吵架”,这可是共和国历史上头一回。我认为这是好事,因为在两个部门辩论的时候,也引来很多旁观者的参与,大家共同出主意,道理越辩越明;因为只有这种没有禁忌的大辩论,才能让各种意见求同存异,在重大问题面前找到最接近科学的解决办法。同时,这种辩论也开了政府管理部门敢于公开讨论问题的先河,让老百姓感受到政府部门的敬业精神和国家责任感,并引发老百姓参与思考,客观上提高了国民的思考意识。
至于央行和财政部谁更有道理,大家可以到网上去看央行研究局局长徐忠的文章《当前形势下财政政策大有可为》和财政部官员回应徐忠的文章《财政政策不够积极:为谁积极?》以及很多专家、学者、机构对两篇文章的看法与观点。我在这里只想说,不管央行和财政部谁对谁非,这次辩论意味着我国财政和金融已经面临较大的难题,这可能是个关键,如果没有较大的难题,两大部门也犯不上平白无故地开展这样一次高级别的公开讨论。改革开放前30年,我们的人口红利、劳动力红利和土地红利等在我们的经济发展中渐渐消失;而当发达国家技术红利成几何状成长时,我们的技术红利最多是在做加法。
所以,在我们的劳动力不再便宜,土地成本不断加大,科技创新跟不上脚步的时候,我们大多数的实体企业陷入困境。越是不赚钱,银行越是不愿给钱,越是不给钱,实体企业越是困难,于是实体企业发展陷入恶性循环。于是,货币开始脱实向虚,房地产成了资本最愿意抢滩和聚集的地方。于是,房地产托着中国经济走了很多年,房地产公司和炒房人成了这场盛宴的最大受益者;地方政府也靠土地财政(卖土地和用土地做抵押做大地方债)活得有声有色;很多企业也不务正业,买几栋楼或买几套房就可以赚钱或抵债。总之,央行提供再多的货币,我们看到的依然是实体企业的投资增幅在逐年下降。追答

由于资本脱实向虚,由于资本在金融系统内空转,我们将风险堆积起来。房地产泡沫就不用说了,它肯定是我们面临的最大风险;其次是地方债风险,其数额看得清的(16.5万亿)在可控范围之内,看不清的无法统计,中央说谁家的孩子谁抱走,有些地方政府真的能抱走吗?再就是企业债风险:截止去年末,国企资产总额151.7万亿元,负债总额99.7万亿元,一半的国企负债率在90%以上,今年以来已有超过20家的企业债违约;另外,国家互联网金融安全技术专家委员会7月6日发布《2018年上半年P2P发展监测报告》:截至今年6月30日,我国在运营P2P平台共2835家,今年上半年新增36家,消亡721家。这些都是风险,哪一个不让财政部和央行操碎心?
所以,2014年中央提出疏通货币流向实体经济的通道,2015年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2016年提出实体经济是我们的发展根基,2017年提出大力振兴实体经济。中央已经看到了我们的问题所在,所以提出“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所以提出“金融工作要回归本源,把为实体经济服务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所以在今年4月27日出台《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将100万亿元的资管产品管起来。虽然金融风险尚在可控范围之内,但我们绝不能掉以轻心。中央之所以把“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放在三大攻坚战的首位,就是因为我们面临这种风险,在讨论中找到方法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