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年轻人看《山海情》是什么感觉?有共鸣吗?

如题所述

作为一个在广东长大的90后,我对西北甚至北方风貌是没有太多实感的,也就这十年来在北方求学、生活,才逐渐有了些印象,基于对正午厂牌及孔笙导演的信任,打开了《山海情》,那个年代离我很远,那个地方我也不甚了解,扶贫主题个人也没有涉猎过,加上满口的方言、不借助字幕我是有些不懂,总之一开始只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点开了这部剧。

这部剧的很多精彩无需赘言,方言喜剧梗、从涌泉葱(村)到金滩村再到闽宁村里的人情味儿、葱民之间的守望互助,都让人看到在这个时代近乎已经绝种的真诚与温暖。小伙伴说我没有想到96年还会这么穷,96年我都开始学电脑了,居然还有人顿顿吃洋芋、把水看得比金子金贵,还有小学里一二三四五六年级的小朋友一起上课,不分年级。

《山海情》播出已经接近尾声了,虽然称不上大火,但绝对是在不同圈层观众心里交口称赞、自发传播的好剧存在

进入最新这两集,那个剧中令人印象深刻的“未来就是还么来捏嘛”的未来终于来了,观众却有点恍惚了。日子过好了,村里有了广播站有了平整的水泥路,但观众却会觉得好像有点平淡了,这是个很有意思的现象。一般来说,离现今越近的时代越不好写,因为大家的记忆还很新,在温饱早已不是问题的现在,一般人甚至对那段苦难记忆有种“猎奇感”。

看本剧的讨论小组,很明显大家之前每天都真情实感关心村子里的那些事儿,尕娃去哪了嘛啥时候回来吗,蘑菇卖出去了嘛,哎呀菇价跌了咋办捏嘛,最搞笑的是有个网友说,98年李佳琦才6岁,不然我就找他给额们村滴菇带货了!进入小康以后,大家反而意兴阑珊了,更有甚者开始忧心忡忡地说,麦苗到了富裕地方长见识了,会不会跟得宝聊不到一起了,他俩还能好吗,各自的世界都那么不一样了。

之所以会有这种担忧,是因为经历过21世纪前两个十年的我们心里都很清楚,温饱解决了以后,新的麻烦反而是无穷无尽滋生了,人和人之间的分歧越来越严重,谁也不可能真正理解别人,说白了,中国人穷了几千年饿了几千年,突然间温饱问题解决了,互联网又让大家大开眼界,总得有个手忙脚乱适应期吧。

其实我们忘了,麦苗和得宝最初相互交心,是不需要那么多附加条件的,给你一个过年才能吃到的油饼,你就是额滴人咧,现代人只会捏着鼻子说“那玩意儿油大,我才不吃呢,长肉”。(对付这种人,就应该大有叔出马:“胖有啥不好?噫这城里人”)

观众觉得小康以后的剧情意味索然,可能是带着一种后来者干预意识,我们对21世纪太失望了,这是一个信仰崩塌的时代,到处都是无意义的争吵的时代,我们看着闽宁葱的葱民们还是那么淳朴的笑脸迎接2001,就会特别难受。有种未来那个时代不值得你们这么拼尽全力地奔赴的感觉。不知道朴树现在还会重听《我去2000年》吗,“穿新衣吧,换新发型呀,轻松一下”,我们已经可以依靠最新科技进入外太空,却依然无法走进一个人内心的宇宙。

我想这是年轻人看《山海情》的意义,那是父辈深深经历过的时代,是这辈子不可能忘记的苦难记忆,可是年轻人在种种社会大潮的冲击下,需要一些温暖美好的事物,让我们在笑泪之余忆苦思甜,它让我们想起曾经穿新衣就会单纯开心的低物欲年代,就像马东对那个言必称内卷的北大状元笑着说,其实我们那个年代内卷也很厉害,不过,也没见我们怎么样啊。

为什么现在的年轻人,怨天怨地怨社会,觉得这个时代不会好了没救了,但我们的父辈祖辈,他们在饭都吃不上的年代里,却能那么活色生香地拼命活着

因为他们那时候见过的世界太小了,所以很容易满足;而我们见过的世界大得多了,反而内心不是滋味了。

我想这应该不是见世界的意义。见天地见众生,最终是见自己。你所看到的世界源于你的内心,希望我们都能找回最初单纯的快乐这才是年轻人看完《山海情》该记住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2-03
作为一名年轻人,看了《山海情》后,真的觉得基层干部特别是扶贫工作实在是太艰难、太不容易了,很让人感动,中国的扶贫工作还有很长的道路要走,需要你也需要我。
第2个回答  2021-02-03
我觉得现在的年轻人看山海情有一种很激动的感觉,因为能够看到那个年代的人和事,想必大家内心都是非常澎湃的,我觉得肯定是有共鸣的。
第3个回答  2021-01-27
我觉得是很好的感觉吧,应该是有共鸣的,有一些代入感。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