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鸬鹚概述

如题所述

普通鸬鹚,学名Phalacrocorax carbo,是一种隶属于鸟纲鹈形目鸬鹚科的鸟类。在中国,共有五种鸬鹚,几乎分布于全国各地,其中青海湖的普通鸬鹚尤为常见,体长可达80厘米,体重约1700至2700克,羽毛呈带有紫色金属光泽的蓝黑色。它们的嘴厚且无羽毛覆盖,裸露的皮肤为黄色,周围有一圈宽广的白色带。上背和肩羽为暗赤褐色,羽缘黑色。繁殖期间,腰部两侧会出现三角形的白斑。头部和上颈的羽毛为白色,后头部有不明显的羽冠。飞行时,它们的翼展大约在314~340毫米,尾长90~154毫米,是候鸟。


鸬鹚的叫声不多,繁殖期发出带有喉音的咕哝声,平时则基本无声,群居时会因争夺领地而发出低沉的“咕咕咕”声。它们主要栖息在河川和湖沼,飞行时颈和脚伸直,飞行姿态类似雁类,常结成V字形队列。普通鸬鹚性格不畏人,善于在水中捕鱼,趾间有蹼,能游泳和潜水。饱食后,会在陆地或树上晾晒羽毛。在中国中部和北部,它们尤其集中在青海湖繁殖,春季迁徙时会途经中国中部,冬季南迁至南方省份、海南岛和台湾过冬。香港米埔自然保护区是它们冬季的重要越冬地,部分鸟类甚至全年居住在那里。


雌性普通鸬鹚每年1月至8月间产卵,通常在岩崖或高树上筑巢。巢穴由粗糙的树枝、鱼骨、海藻和杂草构成,形状为六边形,内部铺有细草。每窝可产5至6枚卵,重约54克。雌雄鸟轮流孵卵,孵化期约为一个月,雏鸟出生后由双亲共同喂养。在人工饲养条件下,鸬鹚也能正常产卵,繁殖生态与家鹅相似,每年初夏进入繁殖期,每只雌鸟可产6至20枚卵。


由于其出色的捕鱼技巧,鸬鹚自古以来就被人们驯养,特别是在云南、广西、湖南等地,它们帮助渔民捕捞,被誉为“鱼鹰”或“水老鸭”。在河川、湖沼和海滨,训练有素的鸬鹚在狭窄的小船上辛勤工作,潜入水中捕捉鱼类,如潜水冠军般深达19米,最长可达70秒。一只鸬鹚一年可捕获超过500公斤的鱼,成为捕鱼能手。




扩展资料

普通鸬鹚是大型水鸟。夏羽头、颈和羽冠黑色,具紫绿色金属光泽,并杂有白色丝状细羽,上体黑色、两肩、背和翅覆羽铜褐色并具金属光泽。羽缘暗铜蓝色。尾圆形、尾羽l4枚,灰黑色,羽干基部灰白色;初级飞羽黑褐色,次级和三级飞羽灰褐色,缀绿包金属光泽;颊、颏和上喉白色,形成一半环状,后缘沾棕褐色。其余下体蓝黑色、缀金属光泽、下胁有一白色块斑。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大家正在搜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