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语”字在古代的不同含义与用法?

如题所述

在【酉集上】【言字部】中,我们找到了“语”字的解析。


唐韵记载,其音为鱼举切,集韵则为偶举切,韵会中的读音为鱼许切,正韵则为偶许切,发音为糜上声。《说文》解释,语意为论说,徐氏进一步说明,论难时的交谈称为语。"语"字由“午”字构成,象征言辞交错,如同日中的对话。吾言即是语,其中,“吾”是话语的开始,而“语”则侧重于回应和对话。


《易·颐卦》教导我们,君子应当谨慎言语,节制饮食,体现出对话的重要性。


《诗·大雅》中的“于时言言,于时语语”表明,单独的自言自语称为言,而互相问答则为语。在《礼·杂记》中,三年之丧期间,人们仅限于陈述自己的事情,而不进行交谈,这里的“语”指代的是为他人论说的行为。


孔子在前往郯国的路上,与程子在路上相遇,他们热烈交谈了一整天,这是“语”字在描述人际交流中的场景。此外,语还指代了一个国名,勒毕国因其国民善于言谈而得名善语国。


在【广韵】中,对“语”的发音给出了牛倨切、牛据切,读音为糜去声。这里“语”表示告诫或传达信息,如《左传·隐元年》中的公语之故,以及《论语》中的居,吾语女,都体现了“语”在教导和传达方面的含义。


最后,语也可作为地名,如钱唐榬终古斩徇北将军为语儿侯,孟康注解,语儿是越中之地,今吴南亭的位置。师古进一步指出,"语"字在古代文献中还有篽、籞的写法。


扩展资料

一字词,多音多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