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写石壕吏为记叙文和短剧 600字以上

最好原创

《石壕吏》记叙文

天灰蒙蒙的,又阴又冷。寒冷的北风似乎要把整个人吞没掉。
我无精打采地骑在我那匹瘦马上,经过了一天的颠簸,终于到石壕村了。今天就 在这里住下吧,我的心里这样想。
我最终选择了一户人家,我轻轻地敲了敲门,只听见门里出现了一阵骚乱,忽然,有一个老头翻过了墙,向南跑去。过了一会儿,一个老妇人才慢吞吞地打开了门。我向她说明了自己的来意,她把刚刚逃走的老头叫了回来,并热情的招待了我。
进了她家的大门,我忽然发现我的选择是错误的,因为这家不是一般的穷,用来招待客人的不过是一些几乎没有多少米的稀饭,何况他们平时还舍不得吃这些简单的东西。
他们告诉我,自从唐军的进攻失败以来,李唐政府就在这一带实行“拉夫政策”,许多人都拿起武器,走上了战场,他们的三个儿子都在邺城防守,其中的两个儿子已经战死疆场。她不希望自己的老头去上战场,因为他年岁已高,怕是有去无回了。
夜晚,一阵嘈杂声惊醒了熟睡中的我,我躺在床上,认真地听着门外局势地发展。
开始,有一名成年男子的粗暴地喊声:“皇上有征兵令,每家出壮丁一名。”老头一听立刻逃走了。接着就是一阵敲门声,“快,把你们家的男人交出来。”
由于我急切地想知道事态地发展,于是透过窗户看门口的动静。
老妇人慌忙地去开门,还没有等她把门打开,就有人一脚把门给踹开了。原来是两名当地的差役。其中一人手拿一把大弯刀,另一人手持一根三尺木棍,个个都是凶神恶煞的样子,像是从地狱来的使者。
“快,把你们家里的男人通通交出来。”其中一名差役说道。
“我有三个儿子,都去镇守邺城了,一个儿子刚刚来信说自己的两个兄弟都战死了。哎!”老妇人叹着气,刚想继续说下去,被其中一名差役推倒在地。
“少啰嗦,快把男人交出来,”一个差役抽出了手里的弯刀,“你这是违抗皇命,是要杀头问罪的。”
老妇人慢慢地站起来,说:“我的家中已经没有别的男人了,只有一个还在吃奶的孙子,难道你们也要把他抓走吗?因为有这个孙子在,他的母亲才没有离开我们。”
“你无法使我们相信,我们要进去检查一下,以证实你们家没有男人了。”两名差役对待这件事情是十分严肃的,他们不能有一丝一毫的马虎。
“我们都是穷苦的人家,孩子的母亲都不敢出门,因为家里没有一件完整的衣服,怕到时候会让老爷见笑。”老妇人的语气变得很无奈。
“不行,我们是一定要进去查看的,这是我们的职责。”说完,两名差役推开老妇人,想要强行闯入房间。
老妇人无奈地说:“这样吧,我虽然年近七旬,但我不觉得自己很衰老,我可以和你们走,尽快到河阳去服役,以表达我的爱国之心,如果来得及,还可以为士兵准备早饭呢!”
两名差役发出了奸笑:“那好吧,你们家已经没有男人了,但是你替代你们家的男人去从军,实在是精神可嘉,你迟早是会得到战功的!”
看到这里,我十分想出去把老妇人拉回来,但是她的儿媳妇拉住了我,示意我现在不要出去。我就这样忍着,眼睁睁地看着老妇人就这样离开了。
那两名差役依旧在挨家挨户地寻找壮丁,直到后半夜,外面的嘈杂声渐渐停止了。但我好象听到了一阵哽咽声,大概是老头回来了吧!
我无法抑制住自己的激动,打开房门,一阵北风吹来,这时我才发现,门口已经有了很厚的积雪,大雪不知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下的。我走出房门,月亮似乎是孤单地悬挂在天空中,满天的星星不知到哪里去避难了。
天空渐渐亮了,雄鸡站在山上鸣叫,鸡啼声中处处充满了悲伤。我再次骑上我的瘦马,和老头告别,我看出他一夜未眠,眼睛是红肿的。不知是雪花飘进了我的眼睛还是我也感到了悲伤,我的泪水也情不自禁地往外流。我永远记得那一天,天灰蒙蒙的,又阴又冷。

《石壕吏》剧本
人物表:老妇、老翁、差役甲、差役乙、杜甫、媳妇、孙子、致辞者
场景:秋天,晚上11点钟。一破旧房子。房子大门紧闭着,秋风吹来,门有些晃动,门上的油漆已脱落了不少。不远处,立着一个刻有“石壕村”三个大字的石碑。风吹打着这弱不禁风的房子,让人为它担心。唉,也许,又将有一场悲剧在这开场……
[幕开,远处传来几声犬吠,屋子里时不时地传出孩子的哭声。]
旁白:又是一个深秋的晚上,诗人杜甫来到了石壕村这个房子里借宿,有些疲惫,早已睡下。而老夫妇在昏暗的亮光下,正在痛苦地说些什么。一切都是那么宁静。就在此时,一个粗鲁的声音打破了寂静……
[砰!砰!砰!]
差役:开门!开门!
[老夫妇一家惊醒]
老翁(小声地,有些紧张):他们又来了,看来我得出去躲躲。
老妇:你快走吧,剩下的事我来处理就行![老翁马上从后院越墙逃走]
差役:开门!快点![差役等不及了,把破旧的大门擂得山响]
老妇:来啦来啦!(打开门)原来是官爷阿,请问有什么事吗?
差役甲:(怒吼)少啰嗦!叫你家的男丁出来!
老妇:嗯……启禀大人,我家已经没有男人了。
差役乙:别想骗我,快叫出来,免得我动手!
老妇:(拍着胸口,哭丧着脸)官爷阿~~~我三个孩儿已经抓去服役了,前些天一个儿子捎了信回来(拭着泪),说两个儿子已经战死沙场了。活着的尚且暂时活着,死了的就一去不复返了阿~~~[老妇人说到这里早已泣不成声,一脸痛苦的表情。]
差役甲:(大怒)够了,少的死了还有老的,叫你当家的出来,少跟我啰嗦!
老妇:(仍表现出痛苦的样子)你说他,他已经不在人世了。我们家里真的没人了。
[这时,从屋里又传来几声孩子的啼哭声。]
差役乙:(凶神恶煞)死老太婆,你好大的胆子,你不是说家里没人了吗?(做出要冲进屋里的动作)
老妇(胆怯,拉着差役):确实没有什么人了,只有个吃奶的小孙子,还有她母亲,也就是我的媳妇儿。因为有了这个小孙子,我媳妇儿才没有离去。
差役甲:既然有媳妇,那,带走!
老妇:大人您就可怜可怜我们吧。她自从嫁进我们家就没有过上好日子,连进出门都没有一件象样的衣服。您大人大量,就放过她吧~~~
差役乙:去!少来这套,若每户都这样,那国家怎么办?我如何向上级交待阿?
老妇(一愣,叹口气):要不,捉我好了,我虽然大把年纪,力气小,但我的厨艺不错,就让我去吧,至少还能为你们烧饭做菜。
差役甲乙(交头接耳一阵子):好吧!带走!
[差役押走了老妇]
[夜更深了,一切归于寂静,听闻了这一切发生的事情的杜甫走出房间,看见刚翻墙回来的老翁和媳妇还坐在那里哭泣。]
旁白:天亮了,落叶飘落,几只乌鸦在树枝上鸣叫。
杜甫(背着行李,走出门):老伯,保重了。
老翁:保重!(含泪目送杜甫)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2-16
这是战乱的岁月。暮色笼罩着一个边远僻静的村落——石壕村。诗人杜甫从洛阳向华州赶路。这一天,天色已经昏暗,诗人错过了旅店,只好投宿在石壕村。
房东是一对年迈的老人,还有他们的寡媳和尚未断奶的小孙子。他们衣着破旧,面黄肌瘦。
一天的劳累奔波,诗人和衣而卧,很快就进入了梦乡。约莫二更时分,一阵犬吠,村中突然纷乱起来,粗暴的叫喊声、急促的打门声……越来越近了。诗人被惊醒了,借着惨淡的月光向外窥看,原来差吏又来抓壮丁了。房东一家吓得心惊胆战。老翁慌忙披上一件破褂,匆匆爬过屋后的一堵断墙,向村外逃去。老妇人战战兢兢,颤抖着去开门。
“砰——”的一声,门还没有开,就被差吏一脚踢开,只听道差吏粗野地吼道:“你家男人呢?你家还要再征派一个男子去当兵。把人交出来!”老妇人苦苦哀求道:“长官,我家有三个儿子都去戍守邺城了。新近一个儿子写了封信回来说,两个兄弟都战死了。哎,我担心他的幸免也难保全啊!官爷,可怜可怜我这个老婆子吧……屋里实在没有人了!”
“哇——”孩子的啼哭声突然响起来了。
“你还说没人!这孩子哪儿来的!他的父母呢?你敢欺骗官府!” 差吏吆喝着,挥动皮鞭往里闯。
老妇人眼看哀求无用,哽咽着说:“我的媳妇失去了丈夫,带着还在吃奶的孩子艰难度日,连一件穿得出去的衣服也没有了。孤儿寡母,可怎么过啊?你们实在要人,就把我这个老婆子拉去顶差吧,我随你们去,也许还来得及赶到军队烧早饭。”
差吏们骂骂咧咧地把老妇人带出了院子。在惨淡的月光下,老妇人回头望望自己破旧的茅屋,掩面而去。孩子的啼哭声一阵阵传来,令人肝肠寸断。
夜深了,小小村庄万籁俱寂。诗人一夜无眠,他的耳边仿佛仍然回响着老妇人凄惨的哭诉声。天蒙蒙亮,诗人收拾好衣服和悄然回家的老翁告别。面对这令人心碎的现实,诗人还能用什么样的话语安慰这痛苦万分的老人,只能长叹一声,放了几两碎银在老人的身边,然后离开。他的身影慢慢消失在萧索的村路上。

参考资料: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0-10-16
人物:老妇人(妇)
官吏(吏)分多者
老翁(翁)
作者——杜甫(我)
〔台中央立一扇门,圆月一轮挂在夜空二官吏逐家逐户地抓壮丁,弄得鸡犬不宁.〕
吏①:哎!那一家还没去吧?!
吏②:好像,走!(举着火把走到门前)
吏①、吏②:(互相对视片刻,拳打脚踢地砸门)开门!开门!
妇:(悄声)老头子,快走!(提高声音)来了!
翁:(费力地爬过土墙逃走了)
〔老妇人〕打开门,二吏盛气凌人地站在门口
吏(1)吏(2):你们家的男丁都出来!快!
妇:我们家哪有什么男丁啊 ……(带哭腔)
吏(1)少罗嗦,找打?(拔刀)妇:我有三个儿子都在邺城打仗,一个儿子带信回来,说另外两个儿子都在近期双双战死(拭泪)……
吏(2):(打断)别废话!
妇:官爷请听我说!活者的人苟且偷生,死了的人就完了!家里再也没有别人,只有正在吃奶的孙子,孙子的母亲没有离开,但是她出出进进没有一件完整的衣服穿呀!我老了力气虽然衰弱但还是请你您带我走,去河阳服役,也能给军队做饭呀!
吏(1):哼!蛮合理.(向吏2示意)搜!
(两吏搜查情况与老妇说的一致)
吏(1)算了,那就是你了,走吧!快
(老妇人望着老翁含泪而别)
(次日)我(作者上)只能与老翁告别.
第3个回答  2010-10-19
县吏扑了进来,贼眼四处搜索,却找不到一个男人,扑了个空。
→于是怒吼道:“你家的男人都到哪儿去了?快交出来!”
→老妇泣诉说:“三个儿子都当兵守邺城去了。一个儿子刚刚捎来一封信,信中说,另外两个儿子已经牺牲了!”
→县吏面露疑色:“把书信拿给我看看!”
→老妇取出书信,必恭必敬地交给县吏,伤感的说道:“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希望能博得县吏同情,高抬贵手。)
→不料县吏又大发雷霆:“难道你家里再没有别人了?快交出来!”
→老妇针对这一点诉苦:“室中更无人。”
(而在这当儿,被儿媳妇抱在怀里躲到什么地方的小孙儿,受了怒吼声的惊吓,哭了起来,掩口也不顶用。)
→于是县吏抓到了把柄,威逼道:“你竟敢撒谎!不是有个孩子哭吗?”
→老妇不得已,这才说:“只有个孙子啊!还吃奶呢,小得很!”
→县吏步步逼进:“吃谁的奶?总有个母亲吧!还不把她交出来!”
→老妇担心的事情终于发生了!她只得硬着头皮解释:“孙儿是有个母亲,她的丈夫在邺城战死了,因为要奶孩子,没有改嫁。可怜她衣服破破烂烂,怎么见人呀!还是行行好吧!”
→县吏半点容不得商量的语气厉声喝道:“少罗嗦,快把她交出来!”
→老妇生怕守寡的儿媳被抓,饿死孙子,只好挺身而出:“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老妇的「致词」,到此结束,表明县吏勉强同意,不再「怒吼」了。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