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雍正时期的八王议政成功,历史会有什么改变?

如题所述

后金的八王议政制度其实就是部落联盟制,就是金朝的勃极烈,相对封建社会制度都是倒退,怎么会进入君主立宪呢?

搞政治,努尔哈赤比皇太极差得太远,不是一个级别,他根本不知道八王议政意味着什么。

所谓的八王议政本身就是个笑话,无论明朝还是清朝,也无论是努尔哈赤还是朱元璋,考虑的永远都是君主集权,个人独裁。

八王议政的“诞生”

努尔哈赤执政时期施行的就是大家长制(八旗旗主都是努尔哈赤的子侄,所以努尔哈赤是家长,但他同时自称是所有国民的家长,所以称之为大家长制。),八王议政是在他的晚年,即天命七年三月和儿子们交流的时候才提起这个制度:

掌旗(主旗)贝勒即是八王;

“八旗同议,必然无失。”;

利益均分;

其实就是相互牵制杜绝集权的伪民主;

每月初五、二十日开会两次;

礼仪,汗王先参拜叔叔和兄长,然后落座受众人参拜,新汗与旗主们一排落座。

努尔哈赤忽略了自己的“威望”条件

其实这是个稍显自私又一厢情愿的想法。

比如,把两黄旗分给阿济格、多尔衮、多铎,两黄旗明知道最终结果就是换旗甚至降旗,但没有人敢反对,可见努尔哈赤对政权的控制程度,他为什么不自己保留两黄旗呢,因为没有必要,哪个旗都他的个人“产业”,包括各个旗主,生杀大权全部握在他自己手中。

多尔衮勤政殿之争的时候,他就没有这种威望,索尼、鳌拜就是了为了不降旗才玩命,这是两黄旗的集体利益。他们也谈不上是最忠心的人,最忠心的几个都死徇皇太极了。

皇太极的抉择

八王议政真正发挥作用的时间并不长,皇太极继位不久就架空了这项制度,还是一如努尔哈赤时代,大家都有谏言的机会,但是说了算的问题无需讨论,只能是皇太极,否则对莽古尔泰、莽古济和阿敏这一群人的大清洗就是前车之鉴。

他们真有那么大罪过么,当然没有,莽古尔泰和阿敏都是皇太极逼的,至于莽古济造反......冷僧机的话也就皇太极信,因为他就是主使人。

主因是什么呢,我觉得不能单纯归罪于皇太极的心狠手辣,这完全是因为努尔哈赤留下一个烂摊子,各阶级矛盾都很深很严重的烂摊子。

如果皇太极沿袭八王共治,那完全没有办法控制当时的乱局,清朝入关后某些史料已经被清洗过了,但是没洗干净,比如褚英之死,褚英没有那么傻那么混。

很多蛛丝马迹都说明当时后金已经处于军民大乱的状态,以兵役对士兵进行无限制的压榨,以劳役对平民(包括女真人)进行无限制的压榨,造成为了养家,士兵偷盗军用物资成性,平民哪敢偷部队东西,所以就迁往大明境内。

也算是奇景,也算是“围城”,当时边境地区无论女真士兵还是明朝士兵对“偷渡”都不闻不问,人太多了,拦不过来,女真人往明朝跑,明朝活不下去的往赫图阿拉跑,其实都好不到哪儿去。

皇太极本是大家推举上来的,他有他的统治基础和稳定的基本盘,但他接掌权柄的时候,后金也快不行了,烂摊子只是一方面,小冰期属于全世界,不是单明朝倒霉,减产歉收的情况在全世界都是必然的,明朝易子而食,那时候的后金也一样发生过。银子也不值钱了,普通马匹都能卖到200多两银子,钱多物资少,通膨严重。

这就造成皇太极做出了两个决定,一是时不我待火速集权,不要八王议政只要权力如臂使指,只有这样才能带领后金快速摆脱困境,二是通过劫掠大明度过难关,甚至在蒙古盟友不同意的情况下,百般劝说也要冒着被包饺子的危险深入腹地抢劫,当然,后来他就不亲自去了,没必要,因为那时候明朝的军事实力其实已经完了。

所谓的八王议政在皇太极执政初期已经遭到破坏,如果代善再没点眼力价,最终倒霉的肯定是他,所以代善也主动退让,成全了皇太极“南面独坐”。

八王共治无法避免的“尴尬”

这时起,八王共治已经形同虚设了,这源于两个矛盾:

一、体制归体制,他们都是有最高领导的,在努尔哈赤的年代,他的权威无人敢挑战,所以八旗只是他的工具而已,他想后世子孙八王议政,好像有些不大厚道,你集权人家也得集权,否则四对四不是分家就是开干,这也好像慈禧,自己一介女流掌权一生,临死交代不许女人摄政(后来又改主意),合着你玩够了,问题别人也是人呢,集权是所有君主的需要。

二、不符合当时后金的社会发展态势,当时的后金是由庄园奴隶制向封建制度快速转型的阶段,让努尔哈赤这么一改,变成了部落联盟制,越改越回去,这不顺应后金的发展趋势,军事、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同样会影响意识形态,所以八王议政终将被大势所淘汰。

还有一点就是努尔哈赤是站着说话不腰疼,他敢在统治末期尝试八王共治,因为无论如何尝试都没有人敢挑战他的权威,有人敢分他权试试啥结果,但是新君继位能有他的威望和控制力么?

八王共治,或说议政王大臣会议虽然沿袭了一百多年,但是他的作用随着君权的收拢而逐步丧失,直至乾隆五十六年彻底裁撤,在此过程中为大清发展做出了一定贡献,但始终属于皇帝忌惮的对象,所以宿命可知。

八王共治诞生的深层原因

康熙帝的九子夺嫡之苦,努尔哈赤早就尝过,不提舒尔哈齐,当时的赫图阿拉满共没多大,努尔哈赤想不听说也不行,皇太极VS代善,代善被废之初,并不是没有转圜余地,也就是说他还有继位的希望,但皇太极拉拢一部分势力想把代善搞倒搞臭,代善被吓得去努尔哈赤那里哭诉,加上四小贝勒的从属人员也都不安生,这些努尔哈赤都知道,康熙杀了索额图,努尔哈赤杀了阿敦都是为了敲山震虎。

为了这些不省心的儿子都能有命享福,也为了后金基业能够稳定传承下去,所以努尔哈赤想出了八王共治的点子,也是被逼的没辙。

八王共治所发挥的作用

皇太极面临大乱只能集权度过难关,所以八王议政沦为纯粹的旗主工作会议,你可以随便提意见,但只能皇太极说了算,八王共治发挥的最大作用恐怕就是“民主”扶立皇太极吧,可惜皇太极壮年猝死,为清廷又埋下了一颗不大稳定的地雷。

八王共治的弊端在于各怀鬼胎,“八王”未必真是为了整体族群利益,比如八王共治的二次“辉煌”还是涉及皇位,即勤政殿之争,不过即便这样,八王共治还是发挥了他的作用。

代善是谁也不得罪,济尔哈朗是风吹两边倒,索尼鳌拜挣命,多铎也不想放弃自家机会,真投票的话,多尔衮非常有希望继位,但是都被索尼和鳌拜干扰了,多尔衮不在乎这两个“家奴”,但他知道他们代表的是两黄旗整体利益,所以此次“八王共治”规则,执行的并不算好。

努尔哈赤时期,八王共治对他而言没有任何钳制作用;

皇太极时期,八王共治就是个笑话;

到了多尔衮摄政时代,八王共治还是个笑话;

到了康熙四大辅臣的时代,八王共治对鳌拜来说仍然是个笑话;

等到亲政之后,南书房应运而生,八王共治对康熙帝来说就更是个笑话了;

到了雍正时期,雍正帝很严肃,他也懒得看笑话,直接成立的军机处,彻底架空了王大臣会议;

到了乾隆时期,虽然这是祖宗定下的规矩,但也实在是没有用处了,所以乾隆帝最终终结了这个笑话。

这一路看过来,就应了我开篇对八王共治的定义,八王议政纯属笑话,因为从根本上来说,他与君权就是处于抵触、对立状态的,他俩无法共存,如果并存必须一强一弱,所谓的王大臣会议制度,他不单纯只是一个制度,他是一个贵族群体,关键词是“王”,各大贝勒会为了自己或说本旗的利益而左右朝政,一旦私下勾结可以威胁皇权,甚至威胁到皇帝的性命,这是历届君王都不能容忍的,已经触及了统治者的底线,所以八王共治还未问世,其实就已走向了终结。

别管可笑与否吧,努尔哈赤毕竟是个400多年前的人,您让他直接走向共和也不可能,至少八王共治解决了他选择困难症的问题,在严词“敲打”过皇太极后,又通过不过分集权的“八王共治”制度,让各大贝勒的明争转为暗斗,至少表面上很和谐也就是了。

进入君主立宪?

那是不可能的,末代摄政王载沣已经替他们试过了,“皇族内阁”属于换汤不换药,百无一用。

一是制度落后性,反而会造成更不“民主”,政局更不稳定。

二是即便八王分权成功,同样面临谁说了算的问题,所谓共治还是不成立。

三是皇室贵族们的所谓八王共治全是出于私利,这是一种斗争,一种与皇帝分权的斗争,雍正宁可屠戮殆尽也不会允许这些人捉妖。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3-10
如果八王议政成功,清朝皇帝的权力便会削弱,皇帝与八王的权力相互制衡,可以使政策更加完美,但是在世界来看,对于中国的影响并不大,此时的中国已经落后于世界,无法改变中国近代屈辱的命运。
第2个回答  2021-03-10
不会有什么改变,因为八王议政完全就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又不是为了什么国家利益,肯定不会对历史有什么影响的。
第3个回答  2021-03-09
要是八王议政成功,雍正的权力就会被削弱很多,乾隆就比较难继承皇位了,或许会有一个比乾隆更有才能的人做皇帝,但那是小概率事件。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