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尊者讳(原创)

如题所述

“为尊者讳”是我们的传统,《春秋谷粱传》中说“为尊者讳耻,为贤者讳过,为亲者讳疾”,也就是说凡是尊者、贤者、亲者的耻辱、过失、不足,都最好少说,对那些有失三者体面的事,知道的人越少越好。

现在依旧有很多人将之当作金科玉律,认为这是国学瑰宝,还在向孩子们灌输这样的理论,其实说白了就是变相教孩子们撒谎。

分析一下,先看尊者都包含哪些人或组织、机构。

其实最早的尊者与贤者、亲者是重合的,都是指因德高望重而自然形成的权威,人们将他们的行为奉为自己的行事标准,久而久之就将这样的人物神化了,称之为神、为圣,加以景仰。这样的人物如果有过失,普通人的脑子一时转不过弯来,无法接受,与其让普罗大众产生困惑,还不如将圣人的过失隐藏起来,这大约是为尊者讳的缘起。

后来人们将尊者的范围不断扩大,只要年纪比自己大的都是尊者,只要权力比自己大的都是尊者,长辈是尊者、老师是尊者、领导是尊者,甚至将尊者从人迁移到物,组织是尊者,机构是尊者,国家是尊者……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这么多的尊者,让我们讳的东西太多了,讳到最后,闭嘴成了习惯,能聊的话题,大约也只有“今天天气哈哈哈”了。

有必要为尊者讳呢?

如果是因德高望重自然形成的权威,人们不会因为一些微小的过失而失去对他们的尊重,“圣人之过如日月之食,过也,人皆见之,及其更也,人皆仰之。”人们不会因为日月之食而不再赞美它们,当然前提得是日月,而不是蜡像。

倒是为尊者讳,反倒让尊者无法及时发现自己的错误,日积月累,“过而不改,是为过也”。小错积成大错,小病积成大病,讳到最后成了讳疾忌医,尊者最终跌落神坛,我想这也不是为尊者讳的大众所乐见的吧。

至于因为权力而形成的“尊者”,人们的尊更多的是源于怕,怕权力对自己的报复,为权者讳,不是不想表达,而是不让表达、不敢表达。寄希望于权者自省,自己发现错误,改正错误,结果往往是权者越发感觉自己无所不能、永远正确。

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权力是民众的奴仆,民众是权力的主人。主人尊重奴仆,体现了平等,倒也不错,只是没必要太过分。

为尊者讳,与诚信的理念背道而驰,让人们失去了追求真理的勇气甚至兴趣,尊者一套标准、凡人一套标准,说谎理直气壮,这不是我们想要的世界。

为尊者讳,与平等的理念背道而驰。人为地将人们分成三六九等,尊者永远在凡人之上,尊者所言即为真理,凡人不光丧失了人格的独立,也丧失了思想的独立,这不是我们想要的世界。

如此说来,为尊者讳就没有生存空间了吗?倒也不是,我认为可以讳者有二:一是如果为尊者讳的是一些尊者隐私或者私德方面的不会影响到他人的小缺陷,讳上一讳倒也无妨。如果讳的结果结果影响到他人,那就是对他人的伤害,则不在讳的行列。特别是对于掌握很多人命运的决策者,更应该生活在阳光底下,人们才会放心将权力交于他们。二是在社交技巧层面,尽量不要当着众人面指出别人的错误,免得人家难堪,也体现了你对人家的尊重,这只是“讳”之策略,并非真正的讳。实施此策略要把握三个要点,一是不光针对尊者,而是对所有人一视同仁,体现了平等;二是不当着大家的面指出别人的错误不代表就不指出他的错误,单独交流时再指出也是指出;三是要视错误大小、轻重而论,严重的错误,应当及时指出,而不必在意什么场合。现在开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会议,不也要“红红脸、出出汗”吗,不红脸不出汗,怎么能意识到错误的严重性。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不做亏心事,就没必要让别人“讳”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