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有派别从哪个朝代开始的?汉朝,唐朝,宋朝

如题所述

在中医学数千年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涌现出了扁鹊、张仲景、孙思邈等一大批著名医家。他们在学术上各领风骚、独树一帜,形成了不同的学术流派。而相互之间的争鸣与渗透,又促进了中医学术的发展,使中医理论不断完善,临床疗效不断提高,最终形成了中医学“一源多流”的学术及文化特色,使中医学好似一枝与众不同而又争奇斗艳的奇葩,绽放在偌大的世界医苑之中。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3-21
是唐宋时期。
唐朝以后,中国医学理论和著作大量外传到高丽、日本、中亚、西亚等地。两宋时期,宋政府设立翰林医学院,医学分科接近完备,并且统一了中国针灸由于传抄引起的穴位紊乱,出版《图经》。金元以降,中医开始没落。
明清以后,出现了温病派时方派,逐步取代了经方派中医。在明朝后期成书的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标志着中药药理学没落。

扩展资料:
中医针灸:
在国际上,针灸引起医学界极大兴趣。针灸已被证实在减轻手术后疼痛、怀孕期反胃、化疗所产生的反胃和呕吐、牙痛方面是有效的且其副作用极低,然而,对慢性疼痛,背部疼痛以及头痛,数据显示出模棱两可或者争议性。
WHO认为很多针灸和一些草药的有效性得到了科学双盲研究的较强支持,但是对于其它的传统疗法还需要进行进一步研究,而且不能忽视未经研究的传统疗法存在的安全性及危险性等问题。
WHO在2002年5月26日发表“2002-2005年传统医药研究全球策略”,邀请全球180余国将替代医学纳入该国的医疗政策。
第2个回答  2022-03-21
“民以食为天”,“食”大体上是指能填饱肚子的食物,吃了能够让人活下来的东西。但人对食物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从“粗茶淡饭”到大鱼大肉,再到吃山上的吃海里的吃天上飞的,从吃动物的肉到吃它们身上的某个特定部位,人从吃只是为了活命到吃出许多花样吃出许多“美食家”来,实现了吃的重大“飞跃”。
人真是奇特的动物,饭局里放着许多好喝的饮品无动于衷,比如牛奶和糖水之类,却偏偏要喝辣口烧喉含酒精的烧酒。“酒文化”让人津津乐道,却不见有“奶”文化和“糖”文化在那里。人对酒精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从最初只有几度的麦芽度,再到三十几、四十几、五十几、六十几的酒精度,人越喝越起劲,喝了酒,老虎都能打死。然而人的吃喝,犹如服药,药能治病,也有副作用,食物在滋润着人体的同时,也会产生一些负面的影响。于是,人吃好喝好了,“三高”慢慢地就跟了出来。
这就是矛盾相对立的一面。
人需要营养,而脂肪、蛋白质就是高级的营养,但人体摄取过多,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和各类心脑血管的疾病就会随之而出现。这真是很讽刺人的一个事。大富大贵总要伴着大吃大喝,山珍海味吃多了,并不能给人带来太大的好处,相反还会带来疾病的隐患。
人的奇特性,还表现在喜欢刺激的东西。比如对酒,低度已满足不了感官需要,53度还不行,有人还要68度的。68度,也太吓人了。
据说常喝酒容易得酒精肝和肝硬化,但好酒的人,谁去理会这些,喝了再说。直到检查出要害的疾病,腿才被吓软了,胆小的,都被吓得尿裤子。
吃喝拉撒,本是人体的正常循环所需,人的吃喝,虽不仅是为了活命,但要活得长久一点,还得吃些原生态的东西,顺其自然最好。人类在长期进化中已经形成比较稳定的吃喝习惯,不好随意去改变。过多的塞进那些不必要的所谓营养,不但损伤身体,还很破费伤财。
第3个回答  2021-08-07

东汉末年张仲景着成《伤寒论》,伤寒派是问世最早的流派。

张仲景(约公元150~154年—约公元215~219年),名机,字仲景,南阳涅阳县(今河南省邓州市穰东镇张寨村)人。

传世巨著《伤寒杂病论》

第4个回答  2021-08-07
中医是指中国汉族劳动人民创造了以传统医学为主的医学,因此也被称为汉医,是一门以研究人体生理病理及疾病诊断和预防的一门科学,最早的中医诞生于原始社会时期,而在春秋战国的时候,就已经形成了最基本的中医理念,以后又经历了历代的总结和发展。在中医学中最有影响的医药神话是神农氏尝百草而开有医药的传说故事。
事实上,中医在哪个朝代都没有行程派系,也没有形成体系,都是现代中医归纳总结的或吹嘘出来的,因为古代医学并不发达,不信的话,你去看看鲁迅的遭遇就知道了,鲁迅的父亲生病了,找了好几个人名中医看,都是胡乱开药,所以他发誓去日本仙台留学,学习西医。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