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作诗,前两句俗不可耐,为何大臣拼命憋笑?

为何大臣拼命憋笑?

朱元璋是落魄户儿出身,文化水平不高,即使当上了皇帝,也还是难掩其本色。大臣们听了朱元璋作的诗,难免想笑,但碍于皇帝的尊严还是要拼命忍住,否则一不小心就人头不保可还好。


其实朱元璋作的这首诗前两句虽然像没有文化的人随随便便说的白话文,类比《红楼梦》里面初进大观园同大家吟诗作乐的刘姥姥,但这首诗的后两句就完全展现出朱元璋作为一个开国皇帝的霸气和威严。这首诗前两句是这样的:鸡叫一声撅一撅,鸡叫两声撅两撅。

任何人看了都会觉得俗不可耐吧,但是且慢,且等一等,“三声唤出扶桑日,扫退残星与晓月。”这后两句一出来就没有想笑的欲望了,后两句所彰显的是朱元璋在那乱世凭一己之力闯出一片天地开辟一个王朝所表现出来的雄心意气,这让朝廷上下原先努力憋笑的众位大臣都屏气凝神,不敢再有任何或嘲笑或打趣的意图,这就是朱元璋能成为一个皇帝的气量与能力所在。

且不说朱元璋本来就没有什么文化功底,能作出这两句诗,也足以代表他在努力地下功夫钻研探究,好让天下人都知道,没有什么配不配的,他朱元璋就是配做天下的皇帝。从一开始的白话圣旨,到后来的填诗作赋,证明了没有什么是努力不了的,就算天资再怎么愚钝,就算天公再如何不公,就像草根一样能做皇帝,朱元璋也一样能从目不识丁到吟诗作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0-23

今天的故事,要从一位了不起的开国皇帝说起,这个皇帝之所以了不起,是因为他是中国历史上屈指可数的草根天子。大多数王朝的建立,都需要经过家族几代几百年的蓄势,才能厚积薄发,鱼跃龙门。而今天的这位主人公,一无背景,二无兵马,大字不识几个,却靠着自己一双手,生生在乱世之中打下一片江山,令无数后人为之折服向往……

这位皇帝,就是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

大家都知道,朱元璋小时候,靠着给地主家放牛为生,少年时,又赶上瘟疫灾荒,父母兄弟全亡。不得不在十几岁的时候,去寺院做了行脚僧,可谓是看尽世态炎凉,饱尝世间酸甜苦辣。

因为从小没有读过什么书,所以朱元璋在当上皇帝以后,也就不喜欢吟诗作对,就连写下的圣旨,都是以大白话为主,比如著名的《谕西番罕都必喇等诏》,朱元璋是样写的:

俺将一切强歹的人都拿了。俺大位里坐地有。为这般上头诸处里人都来,我行见了。俺与了赏赐名分,教他依旧本地面里快活去了。似这般呵,已自十年了也。止有西番罕都必喇拜桑他每这伙人,为什么不将差发来,又不与俺马匹牛羊?

这种文不文白不白的另类圣旨,虽然能够让人云里雾里的猜出一点意思,但是这种文风粗糙接地气的圣旨,中国历史上也只有朱元璋写得出来吧。

虽然朱元璋不怎么喜欢吟诗作对,但是有一次,朱元璋却在众位朝臣面前,写出了一首精彩的挽逆诗,让所有人眼前一亮,心生佩服。这首挽逆诗叫做《咏鸡诗》。

先来看这首诗的前两句:

鸡叫一声撅一撅,

鸡叫两声撅两撅。

两句俗不可耐的诗,惹得大臣们只想乐,却又必须忍住。看到大臣们的滑稽样子,朱元璋不动声色,接着吟诵自己的诗:

三声唤出扶桑日,

扫退残星与晓月。

这两句诗立刻让大臣们有了惊艳之感,刚才的笑意全部都烟消云散。两句诗已显出了君王的霸气,一位少年时代缺少文化积淀的天子,能够做出如此豪迈之作。可见朱元璋平时在学问上下了不少功夫。

在朱元璋看来,读书时为了应用,而不是为了哗众取宠,朱元璋认为,读书可以吸取古人的成败得失,经验教训。他读书,经常能够联系实际,对许多问题能够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由于朱元璋的刻苦自学,到了中年的时候,朱元璋已经能够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批文,而且还能填诗做赋,吟诗联对,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让人读起来耳目一新,大开眼界。

第2个回答  2019-10-24
朱元璋很喜欢作对子,而且他还命令,老百姓家门前一定要贴上对联,平时没事的时候也会找一些,文人在一起吟诗作对,其实朱元璋他的诗句,不是俗不可耐,而是充满了含义,只是那些大臣一时间没有体会过来!
第3个回答  2019-10-23
朱元璋是出了名的暴君没事就喜欢杀人,有次他去一大臣家私访留下吃饭,席间主人不慎把筷子横在碗上,他看到后便拂袖而去,后来把大臣一家都杀了,说是有暗示不欢迎之意,大不敬!他作诗谁敢笑不想活了!
第4个回答  2019-10-23
你都说出答案了,拼命憋笑不就是因为俗不可耐嘛,不然下场有多惨,就像你的领导出了什么丑n会笑出来吗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