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 有关李白前期作品的分析文章

如题所述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月光,剩下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这是李白,站在巨峰顶上遥望的李白;挺在巨浪尖前进的李白;超然狂放的李白。但其早年求学生活由三方面构成苦读——学道——游侠,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轩辕以来颇得闻矣。(《上安州裴长书》),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赠张相镐》二首之二),十五好剣术,遍干诸侯。(《与韩州书》),十五游神仙,游仙未曾歇。(《感兴》八首其五),余小时,大人令诵《子虚赋》,私心慕之。(《秋于敬亭送从侄端游庐山序》),《酉阳杂俎》:“李白前后三拟《文选》,不如意辄焚之。惟留《恨别赋》。”这些记载虽无法考证,但足以见其早年生活轮廓。拥有超然才华的他跟每个有成就的人一样——苦学都是早年的必修课!在唐朝道教盛行
的时代,李白从小也受到了道教文化的熏陶,向往着求道游侠。所以苦学、学道、游侠是李白早年文化素养形成的基础。唐玄宗把词赋作为科举考试的重要内容,受时代的影响,李白习词赋而非经籍,但也读百家杂书,广泛涉猎,培养了较为丰富的文学功底;而李白家乡昌隆所在的绵州地区,自汉末以来,便是道教活跃的地方,因此,李白从少年时起,常去戴天山寻找道观的道士谈论道经,后来,他与一位号为东岩子的隐者隐居于岷山,潜心学习,多年不进城市,这种“道法自然”的真性情成了李白被贺知章唤为“谪仙人”的前奏;李白在《与韩荆州书》中说少好任侠,喜纵横,好剑术,李白还常年佩剑在身,游侠的风范生动展现,而后的漫游更显其游侠的豪情。

李白前期漫游为哪番?

我想最先的原因还是唐人漫游之风的盛行,受盛唐时代文化的影响,李白不过是加入唐代浩荡的漫游队伍之中而已。另一方面是李白自身的向往,他希望到江南感受江左文化,寻访南朝文化的余韵,再者为扩大视野。但也有一份源于道家道法自然的情怀。但是最重要的还是“世俗”的原因:结交名士,寻找出仕的机会,实现其政治抱负。李白早年的漫游分为漫游蜀中和出蜀之游。李白二十岁,出游成都、峨嵋山。并于成都拜见当地官员颋于,颋称赞他的才气,并鼓励他继续学习。李白二十一岁,春天回家,此后三年均在匡山读书。二十四岁,离开故乡而踏上远游的征途,开始了人生第一次远游,725年李白辞别别匡山,辞亲远游。他乘船经三
峡东下,过荆门、江夏、到浔阳登庐山;访金陵,游扬州,浪迹吴、会之间;再回舟上,由江夏溯汉水,过襄樊,走临汝,又从临汝到安陆。李白的早年在安陆结束·早期的漫游对李白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李白在第一次远游中在天台山遇到了当时道教第一高人司马承祯,。李白能见到这个备受唐朝皇帝恩宠的道士,自然十分开心,还送上了自己的诗文供其审阅。李白器宇轩昂,资质不凡,司马承祯一见己十分欣赏,及至看了他的诗文,更是惊叹不已,称赞其“有仙风道骨,可与神游八极之表”。李白为司马承祯如此高的评价欢欣鼓舞。他决心去追求“神游八极之表”这样一个永生的、不朽的世界。兴奋之余,他写成大赋《大鹏遇希有鸟赋》,以自喻,夸写大鹏的庞大迅猛。这是李白最早名扬天下的文章。从江陵起,他开始了他鹏程万里的飞翔。其实与司马承祯的相遇大大提高了李白的知名度。

再者李白的这次出游也结交了一些名士,受到当时名人贺知章“摘仙人”的美赞,名声更加彰显。而李白的诗风也有了较大的改变,写了大量的与求仙问道相关的诗,漫游中诗风更加豪放飘逸大气,诗作也越来越出名。他由一个羡慕敬仰名士的人变成了受人敬仰羡慕的名士,以文才“遍干诸侯”实现政治抱负的愿望愈加强烈了。早期的漫游蜀中和出蜀之游的经历使李白开阔了视野,活络了人际,增长了才气,为李白以后的政治之路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李白对当世及后世的影响之所以大,还是在于他的诗,表现出诗词史上的盛唐之音,仙风道骨与盛唐文化的相遇碰撞出的诗仙,成就在诗。李白早期的诗以名山大川为主题,采用夸张的手法,描述了祖国山河的壮丽雄浑。在离蜀的过程中,诗人写就了很多脍炙人口的佳作。如《访戴天山道士不遇》时李白十八岁,热衷求道,“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树深时见鹿,溪
午不闻钟”,写出了寻道士时所见所闻,表现道家高人身处地之清幽。而又“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无人只道士去向,也无法问人,寻人不着,让人犯愁。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6-04-17
  请参考
  和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