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即位,分别哪些人出任首辅?有什么治绩?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4-05-01
第一任首辅,后又是最后任首辅:周延儒,字玉绳,号挹斋,公元1593年生,明代宜兴人(今宜兴宜城镇人)。少时聪明,有文名。20岁时连中会元、状元,授修撰。天启年间迁右中允,掌司经局事。不久又以少詹事掌南京翰林院事。崇祯帝即位,召为礼部右侍郎。崇祯元年冬,锦州兵哗,督师袁崇焕请给饷。帝御文华殿,召问诸大臣,皆请发内帑。延儒揣帝意,独进曰:“关门昔防敌,今且防兵。宁远哗,饷之,锦州哗,复饷之,各边且效尤。”帝曰:“卿谓何如?”延儒曰:“事迫,不得不发。但当求经久之策。”帝颔之,降旨责群臣。居数日,复召问,延儒曰:“饷莫如粟,山海粟不缺,缺银耳。何故哗?哗必有隐情,安知非骄弁构煽以胁崇焕邪?”帝方疑边将要挟,闻延儒言,大说,由此属意延儒。周延儒机智敏慧,善于察言观色,曾深得崇祯帝器重与信任。崇祯二年(1629年)十二月,特拜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参预机务,时年36岁。次年九月拜为首辅。崇祯六年六月,因为官贪鄙,任用私人而被温体仁逐出京城,温体仁把持了内阁,民间有民谣说“礼部重开天榜,状元探花榜眼,有些惶恐。内阁翻成妓馆,乌龟王八篾片,总是遭瘟”。 五年正月,叛将李九成等陷登州,囚元化。侍郎刘宇烈视师无功,言路咸指延儒庇宇烈。于是给事中孙三杰、冯元飚,御史余应桂、卫景瑗、尹明翼、路振飞、吴执御、王道纯、王象云等,屡劾延儒。应桂并谓延儒纳巨盗神一魁贿。而监视中官邓希诏与总督曹文衡相讦奏,语侵延儒。给事中李春旺亦论延儒当去。延儒数上疏辩,帝虽慰留,心不能无动。已而延儒令于泰陈时政四事,宣府太监王坤承体仁指,直劾延儒庇于泰。给事中傅朝佑言中官不当劾首揆,轻朝廷,疑有邪人交构,副都御史王志道亦言之。帝怒,削志道籍,延儒不能救。 崇祯十四年(1641年)九月复为首辅,进吏部尚书、中极殿大学士。再次为相后,任用东林党人,采取革除前任弊政,免除战乱百姓欠税,起用有名望朝臣等政策,朝野称贤。其年十二月,京师有警,特旨拜延儒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参机务。明年二月加太子太保,改文渊阁。六月,体仁亦入。九月,成基命致仕,延儒遂为首辅。寻加少保,改武英殿。崇祯十六年(1643年)四月,清兵入关,延儒自请视师。然而,他“驻通州不敢战,整日与幕僚饮酒作乐”,并假传捷报蒙骗皇帝,崇祯不知内情,对周延儒褒奖有加。后锦衣卫指挥骆养性上疏揭发真相,其他的官员也相继弹劾,因而获罪流放戍边。不久,崇祯帝下诏勒令周延儒自尽,籍其家。终年51岁。延儒死后,民间有歌谣日:“周延儒,字玉绳;先赐玉,后赐绳。绳系延儒之颈,一同狐狗之头。”《明史》列周延儒入奸臣传。 第二任:温体仁(1573—1639),字长卿,号园峤。明朝的政治家,也是崇祯皇帝当政期间最长的阁辅。浙江乌程(今湖州)南浔辑里村人。万历二十六年进士。崇祯三年(1630)以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入阁辅政。对首辅周延儒阳为曲谨,阴为排挤,迫其引退,自为首辅。翻庵党逆案,排斥异己。十年,罢官,次年病死。 一般认为他是浙党的重要成员。但没有证据证明这一点,相反,在入阁之前他与东林党人(比如同乡朱国祯)的关系还是比较密切的。同时也没有见到他依附其他党派的例子。 温体仁于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进士及第。不久改庶吉士,授编修,累官礼部侍郎。崇祯初迁尚书,协理詹事府事。为人外谨而中猛鸷,机深刺骨。 温体仁与礼部侍郎周延儒(东林新生代的领袖人物)两人在崇祯元年会推阁辅时,以钱谦益收贿名义打击钱谦益,并且全力打击钱谦益同党(即“老的东林党”),而被厌倦了党争的明毅宗信任。于是与周延儒入阁并出任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其后太监王坤、给事中陈赞化先后劾延儒,体仁暗中相助,延儒遂免归。 温体仁善于利用明毅宗的个性而当政八年,并得到明毅宗的恩礼优渥,而且明思宗也以为温体仁是个不组党羽的孤立之士。温体仁企图有所作为,于是开始洗刷朝中结党营私的气氛,但是「同官非病免物故,即以他事去」,引发朝臣的不满与批评。东林名臣刘宗周等人上奏指出温体仁的十二大罪。但毅宗已非当年冲动小儿,于是不为这些党人所动。不过,总体来说,体仁当政期间,辽东战事和大明国势并无明显改观。他于危急中得富贵,却不能力挽狂澜,应该还是要负责任的。 几年后,温体仁与亲东林的司礼监内相曹化淳发生矛盾,为东林党人所利用。曹化淳于是向毅宗指称温体仁自有党羽,毅宗大怒,免温体仁阁辅之职。而曹化淳也因此逐渐失宠。双方两败俱伤,东林遂卷土重来,大奸臣周延儒在复社的活动下东山再起,朝政于是日非。值得注意的是东林几乎团结了一切力量来扳倒温体仁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4-05-01
就是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即位!建立的大清王朝!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