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穿越到三国时期,你知道应该怎么称呼上司和自己吗

如题所述

原文

每个时代都有其特殊的尊称,而这通常是与其官职和地位息息相关的,如果关系一般可统称“大人”或直接称呼官职,但如果是亲近下属,则多采用尊称。根据东汉时期的礼制,下属官员称呼上级一般多采用“公”、“君”两种尊称,例如明公、使君等等。

一般都是尊称,简单介绍一下我所知道的称谓吧。

1、大王:汉朝以来对封王者的尊称,如果是在曹操麾下,在曹操被封魏王之后自然要用这个称呼来称呼他了。

2、主公:这个属于刘备的专属称呼。刘备在占据益州之后,实际上已是一方诸侯,但由于当时官职并未提升,改变称呼显得有些名不正言不顺。于是不知谁出的主意,从“主上”和“明公”两个称呼中各取一字,形成了“主公”这个特殊的称呼。

3、相公:汉朝和曹魏时期对拜相者的尊称。例如曹操在被封为丞相后,如果称之为“曹丞相”则显得比较疏远,一般亲信下属都会称之为“相公”。

4、明公:一般用来尊称获得开府权力的官员,一般指大司徒、大傅、大师、丞相等职位,例如曹操在获得开府权力后,下属官员便经常称之为“明公”。

5、使君:东汉时期刺史的尊称,一般用来尊称管辖一州之长官。例如刘备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就被称为刘使君,原因是刘备的官职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只是左将军、豫州牧。

6、府君:对郡相、太守的尊称,一般用来尊称管辖一郡的官员。

7、将军:这自然是对将领的称呼,例如孙权由于担任讨虏将军的原因,被下属尊称为将军。

8、麾下:虽然有部下的意思,但也可以作为将帅的敬称。例如:愿麾下重天授之姿,浮四海之望(《三国志·吴志·张紘传》)。

9、君侯:秦汉时期对列侯的尊称,后来东吴的下属对孙权也尊称“君侯”、“吴侯”。

10、元老:一般用来尊称德高望重的老臣。《后汉书.章帝纪》:“行太尉事节乡侯(赵僖),三世在位,为国元老。”

11、县令、县公、明廷:根据汉制,一般用来称呼一县之长,如果县内人口过万则称县令,不足一万称县公。同时,对一县长官也可尊称为明廷,例如《后汉书·党锢传·张俭》中所载,“笃曰:‘笃虽好义,明廷今日载其半矣’”。

除此之外,对于官员一般也可以直接称呼其姓氏+职位,例如刘备可称为刘豫州、曹操可称为曹丞相、王朗可称为王司徒。对于有学问但无官职的人,则可尊称为先生,例如卧龙先生

自称一般采用谦称,比较简单,如果是官员,见到长官一般自称下官或臣,将领一般自称末将。而如果是一般老百姓,则自称为草民或小民即可。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10-13
首先语言就不通,还谈什么怎么称呼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