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水工环地质调查现状分析

如题所述

我国区域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和环境地质调查工作是随着经济发展情况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需要,逐步开展的。1∶20万~1∶100万区域水文地质普查工作在我国已全部完成,对我国北方主要干旱缺水及土壤盐碱化地区,南方个别缺水地区也进行了农业水文地质勘察工作。近来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和环境地质工作发展更快,为国民经济建设各个方面提供了基础性、专门性、综合性、服务性等多方面的地质科学依据。区域环境地质调查,地质灾害调查,大中城市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和环境地质工作,农业地质、生态地质工作正在快速开展。

一、调查内容

以1∶20万为主要比例尺的全国区域水文地质调查已经完成,北方干旱地区以县级行政区为单元开展了1∶5万农田供水水文地质勘察工作,调查的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含水岩组、富水程度、地下水位、地下水水质、开采现状等。

区域工程地质调查主要在大江大河沿岸,一些交通干线,一些主要城市和地区,沿海岸带工程地质调查也已开展了工作,内容主要有岩土体工程地质类型、物理力学性质、人为工程地质现象、外动力地质现象,为工程建设提供基础资料服务。

分省区区域环境地质调查除个别省区外已基本完成,1∶20万~11∶50万区域环境地质调查开展了局部的范围,1∶1万~1∶20万大中比例尺区域环境地质调查在经济发达地区开展较多,国土综合开发重点地区进行了环境地质调查评价,调查内容也大致相同,多以水环境和工程环境问题为主要内容,包括工程地质因素、人为环境影响、地质灾害等相关内容。

专门地质灾害调查,以市、县行政区进行了大比例尺的地质灾害调查工作,长江三峡地区、京津唐地区、沿海城市、西南和西北等主要交通干线沿线的大比例尺地质灾害调查工作,均查明了地质灾害的发生地点、规模及相关因素,为区域地质灾害的防治提供了依据,调查的地质灾害现象主要包括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沉降等。

地质学家经过地质与农业的相互关系分析后提出了“农业地质”概念,之后农业地质作为地质的一个分支学科,得到了不断的发展,地质为农业经济服务也得到了农业部门的认同,尤其是在特色果种等方面调查土壤、果质、水土关系、土体结构,在许多地区开展过局部的工作,90年代开始的1∶5万地质调查在第四系覆盖区许多图幅加上一些有关这方面的内容,农业地质、生态地质专项调查试点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果。

二、新一轮水工环地质调查的具体内容

经国土资源部和相关部门地学专家充分论证,1999年启动的新一轮国土资源大调查在加强生态和环境保护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提出了较高标准的具体要求,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和环境地质调查在内容上发生了如下方面的变化:

1.水文地质

在总结已完成的全国区域水文地质调查成果的基础上,对水文地质条件变化较大的地区补充调查,查明西北和西南主要缺水地区的地下水资源形成条件,开展了全国水资源和水环境评价,重点在华北、西北、西南地区开始地下水资源潜力调查试点。

2.工程地质

开展江河沿岸地区干堤加固工程地质调查,重要城市和主要经济区重大工程地壳稳定性调查,软土地基稳定性,河流作用河床冲刷及动力学问题,新构造运动与区域地壳稳定性调查评价。

3.环境地质

继续进行全国1∶50万~1∶100万区域环境地质调查和近海海域1:25万海洋环境地质调查,沿江河地区环境地质调查,三峡库区及移民地区环境地质调查,生态环境脆弱区生态环境地质调查。

4.地质灾害

查清我国主要地质灾害的种类、时空分布、规模和危害程度,重点开展重要经济区、重要交通干线、人口密集区的崩塌、滑坡、泥石流等突发性地质灾害的调查、预警和防治;进行地面沉降、土地荒漠、盐碱化、水土流失等等缓变性灾害调查防治。

5.生态地质

生态地质调查主要在长江黄河流域经济区、沿海地区、东北经济区开展,重点是沿江河工程地质和环境地质调查,三峡地区环境地质和地质灾害,黄河流域西部地区生态地质问题,沿海城市及海岸带生态地质。

就新一轮国土资源大调查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和环境地质调查的主要内容和工作安排,我国水工环调查今后发展的趋势进一步紧密地结合国家经济建设大目标和社会需要,西部缺水地区地下水调查、三峡地质灾害调查,长江黄河两大流域生态地质调查、西部生态脆弱区生态地质调查、首都经济区资源环境调查、东北经济区农业生态地质调查等,都体现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和环境地质调查为国民经济建设直接服务的发展方向。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